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因素研究及对我国原油市场建设的启示

时间:2024-04-24

房金亮

(中国石油江苏销售公司非油品分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0)

1 原油相关的国际组织与作用

1.1 原油输出国组织(OPEC)

OPEC于1960年9月组建,目前共有13个会员国。OPEC组织在近年曾多次使得世界原油价格的飙升来对抗美国等西方国家,为制衡全球力量而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1.2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IEA是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爆发后,由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建立的,有29个成员国(16个签署国和13个加入国)。其国家共同管理了大量石油仓库以应对紧急情况,因此IEA的表态对于稳定石油市场、减缓油价上升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因为OPEC掌控了世界剩余原油生产的大部分,而IEA又有着巨大的原油储量,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市场供需格局,进而改善人们对石油价格走向的预测。

2 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因素

2.1 国际地缘政治环境趋于复杂

一是俄乌战争的突然爆发,和美国拱火有很大关系,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俄罗斯通过发起战争,结束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以及通过支持顿涅斯克和卢甘斯克独立,为将其并入俄罗斯,彻底结束和乌克兰的地缘冲突。二是美国对于俄乌战争的拱火,预期是低烈度的区域战争,将俄罗斯陷入顿涅斯克和卢甘斯克的长期消耗战中。同时团结北约成员国,打击俄罗斯和欧洲的油气贸易,迫使欧洲热钱流入美国,打击欧元,拉升油气价格,从中获利。但是俄罗斯,将计就计扩大战争规模,闪电出击,包围乌克兰重要工业城市并将乌克兰东部军队主力形成包围之势。这大大地超出了美国的预期,美国的反制措施出现重要纰漏。主要表现在全方位的制裁俄罗斯。包括:剔出SWIFT结算系统,没收俄裔富商资产,文艺、体育、教育、国际交流、商务投资等全方位对俄罗斯的制裁,对全球贸易体系,美元霸权,以及对全球资金和富商的吸引力产生致命的后果。

2.2 OPEC减产或释放产能的抉择

OPEC从成立初期,就将协调世界各国的原油产出配额作为调节国际原油市场供应量,进而影响世界油价变化的最主要手段。但是,自WTI、布伦特等全球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发展之后,在沙特的影响下,OPEC国家已经逐步采取了与世界原油期货市场定价挂钩进行调节世界原油销售价格的方法,这就实际上将世界原油价格的定价权完全转让给了全球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以至于对于全球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对OPEC所做出的产量配额选择作出了怎样的反应,OPEC就已经没有了完全的话语权。OPEC国家财政收入和人民利益对原油生产的巨大影响,加上各成员国经济程度不平衡,使得其对平衡财务预算与可以承受的原油价格产生很大差异,OPEC实现生产分配协定的困难越来越大,执行的成效越来越经不起考验。连续几年的原油下降并不能造成全球油价的合理增长,OPEC国家存在的国内财政收入不足的情况越来越明显,这就使得实现和执行减产协定显得更加艰难。不管最后结果怎样,OPEC的选择都将对国际原油交易市场产生新的影响。

2.3 美元即将进入新的货币宽松周期

美元也成了WTI、布伦特等全球重要石油现货的价格与支付币种,它以此建立起了美元货币政策执行状况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重要联系。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一是常规的降息。降息仍然是一种常规操作,通过降低联邦基础利率来传导利率链条,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改变金融市场的预期,带动股市上涨。但是这种常规政策在经济波动周期是可以的,但在危情时刻则稍显缓慢和力度不足。降息之后美股的接连下挫说明市场并非认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短期冲击。因此,降息只能算作基本操作,营造市场宽松环境,正如美联储所讲,将维持低息环境直到经济开始恢复为止。二是量化宽松的政策。央行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量化宽松的直接短期效果比降息更加直接,在一定程度上央行通过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扮演了商业金融机构的角色,为金融机构提供可贷资金、为企业提供生产投资和债务偿还的流动性。我们估计此政策会是相机抉择之策,因为相比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现在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更是一种预防和对冲。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根本目的是确保现代金融的信贷和债务循环能够往复持续,把疫情危机对冲成短期的商业周期的波动,而非演变为长期的债务重组和经济增长的断裂。三是货币互换。美联储此次政策被忽视但是非常重要的是货币互换机制的重启。美联储宣布和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士和欧洲央行启动货币互换协议,确保全球美元的流动性。尽管此政策同样是预防性政策,却实实在在地表明现在全球已经进入了全球危机的模式。次贷危机的最大教训就是金融体系在全球跨境流动性枯竭之后的传染和崩塌,全球主要央行之间启动货币互换,相当于是一种联保机制,防止金融市场出现连锁式的流动性短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的停滞危机。

2.4 全球经济增长变化对原油需求的影响

这是与传统西方市场经济商品价格学说的基本观点之间不得不讨论的一个问题,即价格供求关系确定了产品的均衡价值。不过,从金融市场实际运作的视角分析,供求变动仅仅给市场价格带来一个最底层的基础影响。尤其是对依靠期货市场实现价值的石油来说,原油供求变动这个基础的影响尤为突出。之所以称为底层原因,就是因为其对价值构成过程的直接影响已经越来越微弱,而货币政策、市场气氛、投机者预期、经济分析师导向等多个非供求因素,在原油价格构成过程中所起的影响也日益明显,而供求关系的变动也只不过是给现货交易者创造了可以想象的“炮弹”时间和空间。尽管简单而言,世界经济增长将有望回暖并促进石油需求量的上升,但由于全球国际贸易摩擦、全球宏观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世界向清洁能源转变等因素影响将使得原有的世界经济增长与石油需求预测模式与现实运行出现重大偏离。这可能使对石油需求量增加的预期并不是十分明朗,如果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实际执行状况与预测产生偏离,很可能会造成原油期货市场炒作,提高全球油价的波动。

3 亚太原油定价和北美、欧洲的不同的原因

一方面,原油定价机制不同。北美、欧洲原油进口价格都是基于消费地的原油期货价格,而亚太原油进口则是基于中东原油产地现货价格;另一方面,亚洲地区目前仍然没有一个成熟的原油期货市场,为原油贸易规避风险,这使得亚洲原油进口国仍然面临着原油贸易的风险敞口。

目前,中国进口原油约50%来自中东,而中东原油主要是中质含硫原油。随着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中(尤其是中质含硫原油市场中)份额的不断增加,中国有可能建立一个有别于WTI和布伦特的反映本地区原油供求关系(尤其是中质含硫原油)的中心市场。因此,对于我国来说,适时推出一个着眼于亚洲地区,并且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原油期货合约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4 中国的机遇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对外依存度也逐渐上升,目前中国国内原油价格不得不被动、单向依靠国外市场定价,导致地缘风险和全球燃油价格震荡,对当前民族经济的影响很大。中国发行原油期货是必然趋势的,其主要含义表现在:

一是争取原油价格话语权。据此推测,根据目前的全球原油价格机制,2011年,中国原油进口因“亚洲溢价”多付900亿美元,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而建立全球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可以促进中国建立公正公平的国际原油交易秩序。二是为了保证中国石油资源供给安全性,较高的对外依存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能源安全的一项重要危险隐患,而且,根据统计中国目前对原油储存的最大生产能力仅为三十余天的原油需求量,远远不及国际能源署明文规定的九十多天的安全标准。设立中国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可以吸收国际的石油交易商到我国设立油库仓储,也可以扩大国家的石油资源储量,从而保证原油供给安全。三是为了避免国际油价震荡风险,在国际原油价格激烈震荡的情形下,石油石化公司实现了套期保值,使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平衡。四是推进成品原油价格市场化进程,境内原油产品价格由于与境外原油产品价格衔接的简单机械性,不能兼顾到我们和境外金融市场之间在消费结构、消费习性和居民消费季节等几个方面的巨大差别,从而无法反映国内外成品油市场的实际供需情况,必须建设原油期货交易市场,才能产生直接体现市场变化情况的原油产品价格,从而充分发挥产品价格的金融市场配置资源功用,促进了国内外成品油价格体制的变革。五是推进人民币发展,由于石油现货是我们第一个全球化的现货品种,以人民币计价将可以推动其发展。

4.1 “一带一路”为石油合作提供了机遇

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中国面临石油对外依存度逐渐增加、国外石油资源取得困难加大的严重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石油资源充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互补性较强。根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所数据,通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现已建立了三大石油经济联合地区、4大石油战略通道、已达到二亿吨/日生产能力、5000万吨/年炼油生产能力的全产业链协作布局,已累计为当地创造了超过6000亿元的税收收入,企业员工的本地化比例已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利用石油合作造福地方人民,为我国石化公司与“一带一路”各国深入进行石油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在新时期,中国石化公司借助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加速推进海外油气上游合作,也是历史机遇和现实选择。“一带一路”建设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继承合作共赢的丝路传统,对接“一带一路”地区国家发展战略,得到沿线国家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支持,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沿线国家的高层共识、国家级战略合作平台的搭建,产业、贸易和金融政策的有力支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优势。“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包括与相关国家进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合作、园区和产业投资合作,贸易及成套设备出口、自贸区建设等,既顺应了沿线国家发展需求,也将带动我国石油贸易的飞速发展、促进东部地区和沿海城市的转型升级与对外投资。

4.2 期现结合,打造国际定价权

中国传统上一直依赖燃料油进口,随着低硫船用燃料油出口退税政策的落地及首批1000万吨出口配额的发放,原来传统的“境外进口,境内保税销售”的模式将被打破。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国之一,保税船用燃料油需求将逐渐实现自给自足,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为此,中国将逐步健全国内外原油交易市场的价格定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进国内外原油交易市场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原油交易市场对民营企业的对外开放,同时着力于充分调动国有原油企业积极投入国内外原油期货交易市场的积极性,并做好完善、严密的机制设计,进行严密、前瞻性的严格监督,以及时发现和遏制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积聚。

5 结语

近年来,石油行业发生了结构性转变。大幅减少了新石油项目的资本支出。BP和TotalEnergies等欧洲石油巨头已将支出从石油和天然气转向可再生能源。与此同时,美国主要生产商已从关注扩大生产转向产生现金流并将其返还给股东。由于这种支出转移,该行业在2021年发现了自“二战”以来最少的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桶。尽管油价反弹,但大多数生产商计划在2022年限制资本支出。充其量,许多石油生产商只计划在2022年实现适度的产量增长。与此同时,尽管油价飙升,OPEC 仍保持对供应的严格控制。目前,中国进口原油约50%来自中东,而中东原油主要是中质含硫原油。随着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尤其是中质含硫原油市场)上份额的不断增加,中国有可能建立一个有别于WTI和布伦特的反映本地区原油供求关系(尤其是中质含硫原油)的中心市场。因此,对于我国来说,适时推出一个着眼于亚洲地区,并且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原油期货合约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