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会责任视角下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时间:2024-04-24

张新月

(长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1 引言

在中非合作论坛会议上,***主席先后宣布了对非“十大合作计划”和“八大行动”,指出要在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上起到推动作用,支持非洲国家解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稀缺、资金不足三个方面的重大困难,在非洲国家的自主可持续发展上提供中国经验。中资企业通过对中非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深入关注,在非洲国家解决贫困问题、带动当地就业、改善教育质量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单单是国家的美好愿景,更是全球治理背景下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为进一步加强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必要探寻一种绿色、稳定、可持续的合作模式,拓宽合作方式,推动中非合作长足健康发展。

2 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化的影响因素

刘笑宇[1](2020)称科技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2015年共同组织实施了中国-加纳/赞比亚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南南合作项目,作为南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联合国框架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已经悄然形成。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2](2020)提出为落实中非环境合作,双方要在技术和产业的关联方面下功夫,推动双方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领域的合作,让非洲国家借鉴中国经验。周国梅等[3](2018)认为,环境合作作为中非合作的重要环节,已成为中非双方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鲁宇琛[4](2018)提出在非洲国家经济增长要素存在若干短板的情况下,我国应对当前政策进行适度调整,增加对非投资项目技术含量,重视中非人力资源合作,为中资企业在非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实现中非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仇欢等[5](2017)在文章中指出联合国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基于经济、社会、环境3个维度,构造了一套较为简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得出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是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最基本要素的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包含: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同时中非双方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各国政府也要出台各类政策,搭建合适的合作平台。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可持续发展。

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3.1 研究思路

首先从中非双方可持续发展机制化进行宏观分析,在社会责任视角下,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相关政策背景,构建中非可持续合作机制化分析框架。用fsQCA模型对中国与非洲双边贸易情况、非洲就业本土化情况、中非环保合作以及对非技术培训情况四个方面进行必要性分析和组态分析,探讨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化的驱动因素,最后对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路径进行归纳总结。

3.2 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②模糊集定性分析。

3.3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洲发展银行相关报告等相关统计报告,中非合作论坛相关政策文件,知网相关研究文献以及新浪网等门户网站相关新闻网页是文章的数据来源。

4 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化模型构建

4.1 机制化研究方法

文章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机制,鉴于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采用fsQCA方法可以很好地呈现四个要素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机制的影响,并解释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

4.2 样本选择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文章选取南非22个国家2020年的数据分别作为“案例”构成样本进行分析。选取的主要原则是:第一,保证样本充足,并且所选取国家的发展程度要接近;第二,案例样本的数据具有真实性与可靠性,尽可能做到有理有据;第三,形成结论,结合中非合作的实际情况对各结果路径进行说明,探寻出准确可行的机制化路径。

4.3 条件选取

(1)双边贸易合作。中非加强双边经济贸易合作,非洲在中国经验的影响下会取得长足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中国也会更加开放和自信,双方互利共赢。南南合作已经成为中非合作的典范。选用中非双边贸易额作为经济指标测算,数据来源于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2)就业本土化。中非合作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参与非洲经济建设的中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中国对非承包工程量急剧增加直接导致用工规模扩大,为贯彻属地化战略,中资企业增加了当地员工的雇佣量。选用2019年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承包工程额作为依据进行数据校准,数据来源于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3)对非技术培训。在社会责任视角下,中国企业越来越注重对本土雇员的技术培训,如中国路桥对肯尼亚当地雇员进行培训并实现技术转移支持当地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对非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中非农业合作水平。本部分通过查阅中国与非洲各国的科学技术合作资料作为依托进行数据校准。

(4)环保合作。中国企业在非洲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问题,例如蒙内铁路建设过程中,项目途径野生动物保护区,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惊扰动物生活并制定解救动物应急预案。本部分通过查阅中非合作论坛相关政策文件、新浪网等门户网站相关新闻网页等讯息作为依托进行数据校准。

5 结果分析

单因素必要性分析主要用于判断中非双边贸易合作、非洲就业本土化、对非技术培训、中非环境保护合作是否能够构成社会责任视角下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合作的必要条件。C.Q Schneider 和 C.Wagemann 提出一般采用一致性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必要性关系,在这里,X代表条件变量,Y是结果变量。如果X是Y的必要条件,则与Y对应的集合是与X对应的集合的子集,此时,一致性值应大于0.9。反之,X不能被认定为Y的必要条件。文章对每个因素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一致性结果不足0.9,表明8个因素都不足以成为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可持续合作创造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分析这些条件的组合,即组态分析。

6 组态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有两条等效路径有利于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这两条路径的解的一致性为0.86,总体覆盖度达到0.71,表明这两条路径的解释力较好,能够解释71%的案例;从原始覆盖度来看,路径Ⅰ可以解释65%的案例,路径Ⅱ可以解释63%的案例。

表1 社会责任视角下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合作的驱动因素与路径

为进一步识别各因素影响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差异化适配关系,可具体归纳为:路径Ⅰ(就业本土化—对非技术培训—环保合作),表明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中国驻非企业拉动本土就业和中非双方实现绿色发展是中非基础设施合作可持续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一方面实现非洲国家的就业本土化,主要体现在尊重非洲法律的基础上雇用当地劳动力,并进行专业培训以带动当地就业,回馈社会;另一方面,中国与南非、摩洛哥等多个国家达成生态环境领域的相关合作,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此路径中,中方企业提高就业本土化程度,结合中非双方在环境保护上的合作,同时融入技术合作,对非洲进行技术培训与技术转移提高当地产业独立长久的生存能力,这是在社会责任视角下实现中非基础设施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路径Ⅱ(双边贸易合作—对非技术培训—环保合作)。作为核心影响因素,中非加强双边经贸合作为各个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非洲国家进行技术培训作为另一核心要素,是有实际案例作为依托的,在坦赞铁路建设过程中,中方曾在中国院校培训,在坦桑尼亚与赞比亚设立培训班进行技术培训以及成立专家组长期对坦赞铁路的建设与运营管理进行建设和指导。在此路径中,中非双方加强双边贸易合作充分发挥互补优势,中国驻外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非洲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实现经济与科学技术要素的有效融合,形成经济、科技与环境全方位强强结合,这是在社会责任视角下,中非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7 结论与建议

通过选用非洲22个国家作为案例,应用fsQCA方法,探究社会责任视角下中非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化研究。通过分析,获得以下两条组合路径,根据两条组合路径可以发现,对非技术培训以及环境保护合作均作为条件出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拉动非洲国家就业,深化经济贸易合作,推动双方积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1)技术示范——探索中非合作新理念。技术转移是中非技术合作、贸易和商务的基础。高质量的技术培训是中非合作成果本土化的关键因素。中非国家只有积极构建技术转移软环境,加强双方能力建设,保障项目长期有效运行,才能实现双方合作的资助可持续发展。

(2)环境保护合作——探索绿色发展新方式。2020年9月,***主席在联大75届大会上做出的承诺,改变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格局,至此,“碳中和”和“碳达峰”成为社会专家学者关注的对象,“双碳经济”也成了当下热议的话题。在肯尼亚蒙内铁路的建设过程中,中方企业通过严格规范项目施工,以防惊扰动物生活,并且制定解救动物应急预案,树立了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推动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这四个影响因素中,在社会责任视角下,中方企业对非洲国家技术的转移与培训和双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是实现双方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双方经济政治社会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与重要前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