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县(市、区)级PPP项目落地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4-04-24

刘 悦

(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1 引言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模式,也称PPP模式,旨在向社会资本开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自2014年全面推开PPP模式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环境和稳步发展的经济环境有力促进了PPP模式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月,全国累计入库项目10254个、投资额16.2万亿元,累计签约落地项目7714个、投资额12.8万亿元、签约落地率78.9%,累计开工建设4833个、投资额7.7万亿元、开工率47.5%;项目涉及贵州、山东、新疆、四川等32个省市,涵盖了能源、市政工程、水利、林业、卫生、城镇综合开发、政府基础设施等19个行业。近年来,中国PPP领域建设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在立法规、去库存、抓整改、提质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同时,PPP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落地难问题越来越突出,一定程度影响和制约着PPP未来发展。

2 PPP领域存在的落地难问题

一是县级项目易孕难生。PPP签约方主体是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机关或事业单位,从近年PPP项目数据看,县(市、区)PPP项目在体量上相对更多。根据PPP中心公布的2021年数据分析,当年全国新入库项目659个,其中省级43个、市级(市辖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国家级开发区)107个、县级(市、区)509个,县(市、区)现已成为PPP项目的主要阵地。尽管PPP模式将市场机制引入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资领域,有利于政府职能转换、减轻财政负担、合理分配风险、促进市场主动,以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但从2021年PPP项目在县级行政区平均覆盖率看,覆盖率还不足20%,多数县级行政区仍在努力破零,当前形势不容乐观。

二是风险基因隐性存在。PPP项目有多种类型,按照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方面,PPP项目大致可分为经济、社会和政府三类;按照PPP项目运作方式分类,主要包括O&M、MC、LOT、BOT、BOO、BBO、TOT、ROT等方式,以及这些方式的组合等;按照项目付费方式分类,分为使用者付费方式、政府付费方式和可行性缺口补助方式。但无论采取哪一种类型和操作模式,PPP项目总体是由政府部门牵头的,政府在PPP项目中同时担负了裁判员、运动员、监督员等多重身份,主观因素难以避免。在以市场为主要落脚点的PPP项目中,部分项目多多少少受到了来自政府方面的主观影响,风险评估偏理想、项目变更较随意、执行合约不到位的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体制的正常运转,部分项目出现了社会资本退场、项目途中暂停、政府被迫接盘等风险问题。

三是市场参与动力不足。PPP项目能否落地,能否及时吸引社会资本到位非常关键;当前,部分项目在引资融资方面面临较大困难,主要原因还是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够,社会资本参与动力不足,在五个方面体现较为明显:一是政策支持方面,从2017年PPP政策更加规范以来,社会资本对PPP市场态度更加谨慎。二是资本增值方面,目前社会资本受PPP项目的周期长、获利慢、风险多、限制硬等固有特点,以及特许经营、价格机制、管理能力等方面影响,热情总体不高。三是外部环境方面,部分地区在制度规范和项目操作方面滞后,此外国企特别是中央国企对民营资本存在着一定“挤出效应”,社会资本参与活力较低。四是政府征信方面,部分区域政府部门的项目落地能力尚未取得社会资本彻底信任,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热情。五是项目约束方面,主要源于法规制度、管理模式、合同治理、监管行为等政府约束,部分地区政府约束行为不够严谨,有的在公平公正公开方面做得不够,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

3 原因分析

中国PPP显现出的落地难问题带有领行业性、地域性、时间性等特点,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专业能力、建设规划发展需要密切相关,相关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加以辩证分析。

①县级政府发力有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机构任务体量。在新型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县级政府机构作为县域城镇化的规划者、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者,在落实工作环节承受的压力非常明显,同时也是各类困难矛盾最为集中的一层。②级地区经济发展。县级地区经济发展相比上一层级往往较为落后,在财政方面的支撑力略显不足。例如,雅安市财政局2021年指出,受经济总量较小影响,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有限,可通过PPP模式实施的项目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部分县(区)不愿采用PPP模式实施项目。当前,“规划设想多,配套支撑少;编制预算多、经费来源少;项目需求多、社会资本少”是县级政府普遍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面对规划建设中需要提案的N个项目,如何解决好“干哪个、怎么落、谁投资”成了最关切的问题之一。③专业力量队伍建设。在政府和具体办事机构内部看,PPP专业人才队伍较为短缺,人力少、任务多、难度大的问题较为突出;从市场方面看,相关从业机构相对较少,在咨询、指导、中介服务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生成。

二是关联因素长存变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潜在风险较多。PPP项目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操作流程分为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等5个阶段,关联了政府、社会资本、人民群众等多个因素,各因素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客观存在着变量。通常,变量对PPP项目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多于正面影响,其造成的潜在风险也是多源的、动态的、激增的。②变量影响较大。政府方面,最大的变量来自政策改革走向、政府换届调整、既定方案否决,这些一般会引起项目的较大波动;社会资本方面,最大的变量来自对合作合约失信和收益未达预期,有的投资方本着不做“赔本买卖”的原则撤资进而造成项目烂尾;人民群众方面,最大的变量来自对服务价格、服务质量、占用赔偿方面的强烈反对,影响项目无法按既定规划运营。③应急处置较难。在PPP风险应对方面,多数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得较好,在如何规避风险方面较为周密;但后期工作略显粗糙,应对风险发生时的解决方案还不够完备。从近年失败案例看,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如果没有做好应对解决工作,其对PPP项目带来最严重的影响都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项目夭折。

三是社会资本指向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趋利。PPP项目的推行,虽然是由政府方牵头并遴选社会资本方,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社会资本方在PPP项目中也在对政府方进行遴选。在县级政府推出的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有合作意愿的项目占比仍然较小,从中可以看出,社会资本方是有较大选择空间的。②避害。社会资本对风险的识别是敏锐的,项目自身的PPP运作条件好坏、立项手续是否规范、项目用地协调进程、三级三类规划情况、项目风险拆分合并、项目启动专项资金等情况,都将影响着对社会资本方的吸引力。当前,部分项目在吸引力方面是存在缺陷的,必然难以赢得社会资本方的青睐。③求稳。社会资本方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央企、国企、大型民企,这三类主体企业长期以轻资产运行,参与PPP项目后需将部分转为重资产,加上并表融资模式抬高了息付债余额,考核指标约束越来越多,“接单”热情和能力涉及上限问题。同时,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小,对待PPP这种长周期项目热度不高,普遍不愿入场或难以入场,市场作用发挥较小。此外,大型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对市场非常谨慎,没有良好的市场就难以撬动金融体系加入。

4 对策建议

一是提升政府主导力,牵引PPP向纵深发展。①加强综合统筹。政府部门牵头地位特殊,规划、财政、主管部门(单位)要多级合力推动多领域建设规划融合,充分考虑民生必需、环境必需、经济必需等因素,详细制定“五年”规划和建设指南,有序推进PPP项目落实,不但依靠PPP解决政府融资和稳增长,更要依靠PPP推动公共服务变革。②发挥平台作用。在PPP模式的基本理念是政府搭台、市场唱戏,政府与社会资本基于权责对称行驶各自职责,尽可能避免在规则制定上把政府放置在不容挑战的主导地位。政府部门应遵循权利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原则,积极搭建PPP平台,防止越位发生。③探索推进革新。既没有一成不变的问题,也没有永远管用的政策。各地区PPP发展水平不同,建议探索在部分平台公司转型较为成功、产业基础较好、财力保障能力较高的地区适度提高“10%红线”,增加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撬动项目投资的能力。财政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下力做实PPP项目优选排队,用足用好10%财政空间,宁可让项目等资金,不让资金等项目,避免公共财政资源浪费,提高公共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④加大帮带力度。探索建立完善帮扶机制,对推进PPP项目现实困难多的地区,采取上级统建、代建等方式,破解下级财政力量不足、引资难度较大等瓶颈问题,在PPP主阵地取得更大成绩。

二是扭住发展主旋律,激发PPP的市场活力。①遵循市场规律。PPP是市场化条件下的一种新型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市场属性非常明显,发展PPP必须遵从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放宽放活社会投资,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解决PPP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动力。②调动市场活力。科学提供政策宏利,提升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度,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的主动性;针对不同PPP项目类型、规模和特点,多措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承接项目或参加与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合作,进一步盘活市场潜力。③营造良好环境。高度关注政治守信问题,避免发生“班子换届、政策变线、前功尽弃”的现象,营造让社会资本安心放心投资的环境,加强切实让社会资本发挥出应有效益。④强化督导管理。建立“建设+运营”理念,统筹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实现项目的自然平衡;加强深入督导,根据项目需求特点,引进高水准的运营、技术、法律、财务管理咨询公司,抓好项目设计、交易结构、监督管理,防范杜绝资本暴力、政府兜底等问题发生。

三是解决根本性问题,强化PPP的实际支撑。①加强地方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PPP发展相辅相成,经济能够拉动PPP发展,PPP离不开经济支持。PPP项目能否成功,与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不论是使用者付费,还是财政付费、补助,相关资金均来对依托于地方经济,解决好经济发展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PPP发展问题。②加快推进共同富裕。PPP项目用之于民,取信于民;项目收费也多来源于民;PPP项目的收费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提高劳动者报酬水平,提高低收入家庭综合收入,从根本上解决“服务费用上涨,民众不买账”的问题;鼓励富裕群体履行社会责任,为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营造氛围,打牢PPP长周期运营所需的物质基础。③抓好疫情应对。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发展带来的影响,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精准防控、动态调整、抵御风险工作,最大限度减缓疫情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冲击,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各行各业健康发展,协力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5 结语

当前,PPP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落地难问题,涉及政治与经济双重领域,需从两个领域同时发力研究解决。同时,政治领域的主导地位要求政府机构应率先发挥主体作用,及时研究化解PPP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保证PPP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