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时间:2024-04-24

李 娜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莘县支行,山东 聊城 252400)

1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缓慢,农业基础设施工程的投入虽然日益增多,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也日益提高,但总体上农业基础设施的情况还是严重滞后,农村农业资金普遍不宽裕的状况也是对新型农村工程建设的巨大阻碍,但这些阻力远比其他投资阻碍因素更为现实,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更为突出,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设备工程滞后,造成农业水资源严重浪费,缺乏农业产品和生活垃圾处理、污水等管理设备,缺乏农业技术服务活动场所,也缺乏城市文化基础设施,从而影响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与生活。

(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新农村的土地收入差异也越来越大,造成了经济社会不稳定原因增多,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农村土地面积有限,农户收入较少,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速度滞慢,收入少,农户为增加收入的后劲也不足,有些地区还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模和建设目标定得太高,助长了不切实际与盲目倾向,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和长期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建立农业增收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户不断增加收入,但由于当时农户的传统思维还相当保守,在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上都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差距甚远,中国传统的小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对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注仍然不足,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我们既要克服当前需要克服的根本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发展,抓住社会发展矛盾。

(3)组织领导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基层干部群众意识缺乏,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乡村建设工作”的基本内涵、任务、目标和特点等都不甚了解,认识不深,又着急求成,把乡村建设工作当成短期内目标,又没有长久奋斗的思想准备,农业医疗卫生、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社会保险等各种社会事业建设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也一般较低。

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部门是市场主体,农户也是市场主体,然而在中国大多数的新农村建设,重政府主体,轻农户市场主体,政府部门的市场主体战略地位和农户的市场主体战略地位并不协同,新农村规划凌乱不堪,农居区主要都是随地而建,无具体计划,农村人居环境条件并不好,安全系数也不高,少数的基层组织软弱或涣散,对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基础内涵的错误认识,或一知半解,容易造成理论指导上的阻力,对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的内容不清,仅仅觉得是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乡镇整改,旧村改建等,起到不到相应的作用。

2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

2.1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从当地的现实出发,充分运用当地在农业和区域经济上的资源优势,在传统农村区域内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并利用工业化的方式改变包含传统农村经济在内的农村产业和乡村社会关系,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体系向现代化水平转变,从而达到农业与都市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水平。

2.2 资源整合开发

在铁资源条件比较丰富的地方,例如河北省迁安,就有着十分宝贵的铁矿石资源,特别在横亘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地带,由于铁矿石资源储备大、加工品质高,所以在迁安县依靠对铁矿石资源利用的开发,大力发展铁矿石工业,逐渐形成了铁矿石加工集团,例如选矿厂、钢铁企业、铸造厂等,而现在的农业建设也进展得如火如荼,农村已经基本达到了小康目标。

2.3 地理位置优越

背靠于经济发达区位带的重要区域,包括京津冀经济三角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并将自身仅仅依托于经济界,为其提供了人才、场所,同时大力发展代工等轻工业,通过来料机械加工、来样机械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国际贸易,服装类公司,玩具厂等,不仅提升了自身经营管理的水平,也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能够为经济圈解决人力和昂贵的建设、制造成本。

2.4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以市场经济为引导,以经济效益为主要中枢,以产业、商品为经济发展重心,经过有效优化组合各类农村产品基本要素,实行区域性科学合理布置、专业性产品、标准化建造、系统化综合加工、社会性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逐步建立种养加、产供需、贸工农、农工商、农业科技教合一的营销系统,使农业产业化逐步步入自我制约、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农村现代化经营体系与新产品组合形态。在发展中国传统特色农产品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程度,通过对特色农产品的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便于把传统特色农产品的价格尽可能地留在现代农业。

2.5 发展农村服务业

近年来的农业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多种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推进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化,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以农村观光旅游为例,由于中国现代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民众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相伴而来的是城市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使得更多的人选择了在城市工作之余,走出乡村,走入大自然,并借此来减轻工作生活上的压力,所以乡村观光旅游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对发展乡村旅游和促进中国新农村建设十分有利的切入点[1]。

2.6 广为进行社会主义传播,积极发展社会群众社会文化

群众文化成为国家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实现文明消费和接受先进文化教育最直观、最富有成效的重要载体之一,要充分运用播音、有线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介,通过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透过新闻宣传,努力提高广大干部、人民群众反映的工作积极性,全面认识和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造成村村响应,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7 加强了领导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城乡全面工作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石,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主要参与者、驱动力和实践主体,是社会主义乡村建设各项党组织活动和农业各项群众管理工作的主要领导核心,要发挥党员的主体功能,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让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只有重视村民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农民的自发行为,也才能将社会主义农村所蕴藏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城乡提供永不干涸的力量支撑。

2.8 政府牵头大力引进资金投入

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财力物力,所以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建立并落实扶持政策,保证资金的供应及时,且禁止一切挪用建设资金的行为,在对农的信贷方面,要充分结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主要经济支柱,积极发展自身产业。

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农发行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政府调控功能。在中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脆弱的形势下,我国还需要一系列扶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而这些举措都需要政府通过金融工具来加以落实和调整。新农发行政策除了在我国的农业领域里面继续加强调控,在保障粮棉油收购资金供给、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障农户收益的同时,既要满足政府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需求,也要将政府调整目标范围扩展至新农村建设的所有层面,在更广泛的农业生产领域中也要承担政府意识融资职能。

(2)农发行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发挥的小额信贷引导功能。农发行作为政策性机构,必须在地方政府的规定区域内,充分发挥小额信贷资金的引导功能,将引导资金投入新农业领域中,以提高农民贷款能力。

(3)农发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补充功能。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才刚开始,因为体制不完善和市场的不足,农发行补充功能尤为重要。补充商业银行在农业信贷领域中的不足和缺失,这样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就会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2]。

4 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法律规章制度的保障缺失

农村发展政策性金融不同于商业性金融,必须由专门的法律规定其运营活动,且缺少相应的法制保护,不利于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银行的健康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新农村的进一步建设。

4.2 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既要严格执行有关方针政策,又要开展市场化经营,这就要求农业发展银行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寻找政策与市场运作的最佳结合点,然而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制约着农业发展银行。

4.3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农业发展银行目前开设的有政策性信贷、准政策性信贷、商业性贷款等三种产品。这几种业务增加了农业发展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一系列风险与其他银行相比,农业发展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大一些,在危机中找到平衡控制风险的最佳方式也更难,建立健全农业发展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5 农发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应采取的举措

5.1 加大农发行职能宣传力度

在利用广告投入、新媒体传播、乡村宣传农业的同时,还可以把农发行的经营职责、信贷对象、放贷范围、客户种类、信贷品种、支付业务情况等,编印成册广泛传播。同时,要以农发行的高效率优质服务,强力打造农发行的品牌,以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三农”的满意度。

5.2 农发行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树立品牌形象

新型农村建设工作的任务就是蓬勃发展工业生产,构建现代农业,农发行工作将通过推进农村长期应付款服务,使全国农发行工作功能结构更加健全,贷款负债结构更加优化,并着力构建支撑全国粮油棉花和油料作物制造全产业链快速发展的主导政策性银行品质和支撑全国新型农村建设工作的主导政策性银行品质。以“建设新农村的商业银行”为理念的农发行的形象已逐步确立。

5.3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农发行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办法,封闭管理较完善,在面对新农村建设方面,业务范围逐步拓展就显得尤为不足。因此,需要有一套与新农村建设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在原有规章制度基础上,做必要的补充、完善和提高,是农发行在新农村建设中占得优越的先决条件。

开展有针对性的“建设新农村的银行”人才的培训,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坚持教育以人,优化服务人才,重点培养农村业务人才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强化对有关人员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完善新农发行的专门服务人才队伍。

5.4 采取创新金融机制服务新农村

农发行从自有的优势出发,通过“创新”强化作用,使涉农产业壮大,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推行金融机制服务理念,统筹信贷产品,促进融资。对林、禽、水产加工等优势产业,实施循环贷款方式,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全面要求。

5.5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随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发展脚步的日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目标、内涵、途径和对象等均出现了重大转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创新上下功夫,以适应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实际工作思想上,要努力做到既突破重心、困难和热门话题,又协调平衡,搞好方方面面的社区管理;既立足于当前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环境和人员思想实际情况,也顾及行业发展变动的要求和思想意识变动的趋势,在工作方式上,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不断强化身教。在用人机制上,要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充实职工干部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量。在工作载体上,要做好人才集中性培育载体、群众意识创新载体、社会引导力展示载体和服务型载体的建设。

5.6 加强农业发展银行营运风险管理

总结了国际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较发达的经营企业风险管理经验,并探讨了符合农业发展银行状况和发展方向的经营企业风险管理技术与方式。另外要根据农业发展银行实践,确定企业风险偏好,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政策,设计清晰有效的经营企业风险管理业务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健全企业风险的辨识、监控与报告系统,并对农业发展银行的所有贷款业务、活动、程序和系统中的企业风险加以辨识。利用领先的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经营风险测算、预警和信息公布机制。要掌握并借鉴科学的经营风险测算技术,构建起适合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风险测算办法与模式。

6 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漫长的历史任务,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积极拓展支农领域,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倾力打造建设新农村的银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支柱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