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爸妈的焦虑

时间:2024-06-18

◎策划/本刊编辑部

中国爸妈的焦虑

◎策划/本刊编辑部

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多少家长为之焦虑、彷徨,又有多少孩子为此早早地结束了金色童年。

9月,又到一年开学季,随着孩子入学,家长们的焦虑情绪再次蔓延。邻居宝妈,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甚至在刚刚结束的暑假也没让孩子闲着。而另一个孩子爸,眼下正着急看房选房买房卖房,儿子明年就要升初中了,他得赶紧换房才能跟上儿子上学的节奏……

现如今,五花八门的教育广告铺天盖地,虎妈、狼爸话题不断……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多少家长为之焦虑、彷徨,又有多少孩子为此早早地结束了金色童年。

想起我们自己上学那会,爸妈何曾这样大肆操心过?为什么现在的爸妈如此不淡定?究其原因,攀比心理是很多家长焦虑的来源。当你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学了奥数、英语、美术、舞蹈、钢琴,而自己的孩子还什么技能都没有,怎么可能不焦虑?除了比较,焦虑还因为大家对教育有了更高的期待。学习一般的孩子,家长想通过课外班给孩子提高成绩,尖子生的家长却想给孩子再拓展知识或者培养兴趣。

学习,越来越不是目的。曾经,广东清远有家长组团带着孩子去参观一套豪华高档度假别墅,以此来激发孩子的成功欲望。“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成了众多父母对孩子经常性的教导。但是这样的教导,效果如何?只能让孩子被动、被迫学习,缺少热爱。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为什么德国人拿走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德国在宪法中明文规定:不允许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学科教育。反观中国的孩子,很多人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他们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马拉松。人为地规定让孩子上学前就学会多少汉字、会说多少英文单词、会几项特长……对于漫长的人生而言意义究竟多大?“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是一则有着浓浓金钱味的商业广告,是众多不怀好意的商人们以及相关利益者,盯着他人口袋所发出的诱惑。就像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专家抛出的问题一样:你到底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也许你的孩子长大后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但是只要他能在漫长的岁月里安然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