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特奥妈妈”高玲玲:你可以不优秀,但不能不尽力

时间:2024-06-18

2017年元旦,高玲玲和放假归家的女儿在客厅里谈心。这时,手机响起了“嘀嘀”的短信声,是学生发来的问候:“高妈妈,祝您节日快乐!是您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您是我永远的好妈妈!”高玲玲微微一笑,搂了搂身边的女儿,心里满是冬日的暖阳。

这位年过五旬的妈妈,是一名特教体育老师。在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教练圈里,同行对她竖起大拇指,称她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教练”,由她训练并带队的特奥运动员队伍,20多年来获得了国际、国内200多枚奖牌;而在女儿和学生眼中,她则是个要求严格、待人温和,爱心满满的好妈妈。有那么多残障孩子因为她的引导和激发,找到了生命的潜能,重拾自信和快乐;而她的女儿耳濡目染,传承了妈妈不服输的精神,在人生舞台上绽放着蓬勃独立的光彩。

曾经迷茫,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

1966年,高玲玲出生在有着“全国田径之乡”美誉的安徽宣城。因自小体弱,父亲便帶着高玲玲坚持长跑。

一次,在跑道上,高玲玲偶遇县田径队训练队伍,被带队的老师一眼相中。于是,她进入当时的宣城县体校,1980年又被招入安徽省体育学校。

1985年,19岁的高玲玲从体育学校毕业,进入马鞍山市和平路学校,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当时,马鞍山市培智学校正在筹备,这是一家针对智障孩子开办的学校。1987年,高玲玲受邀加入该校,但她很犹豫,家人、朋友也都不支持,加上高玲玲正在忙着结婚的事,这事便搁置下来。

1989年,女儿徐婉朦出生了。在照顾女儿的过程中,母爱柔软着高玲玲的心田。此间,每每碰到培智学校的前同事,对方都热情地询问:“考虑好了吗?我们学校体育老师的岗位可一直为你留着呢!”想到那里的孩子一直没有正经地上过体育课,高玲玲有了决定。1992年夏天,她鼓足勇气进入培智学校。

正是开学的日子,高玲玲站在操场上迎接学生,心里却五味杂陈。眼前的孩子歪歪斜斜地走路,有的还流着口水。突然,有人冷不丁地在背后打了高玲玲一拳,她回头一看,是一名智障学生。紧接着,那孩子又朝她吐了一口唾沫,转身走了。

那几天,高玲玲十分茫然失落,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今后的课该怎么开展下去呢?

第二年,一次特教岗位培训让高玲玲收获了希望。在北京,西城培智中心小学的孙老师播放了他的学生参加体育比赛的视频,还说了一个好消息:1996年,亚太地区将召开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针对智障人士开展的国际性比赛。曾经是运动员的高玲玲,没想到智障孩子也能参加体育比赛,她顿时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

回到马鞍山,高玲玲就开始做准备,哪怕有一线希望,她也要争取。

那时,培智学校的训练器材简陋,高玲玲就托钢厂的工人帮着电焊铁架子做器材;她拿着铁锹自己动手挖沙坑,一点点为孩子们创造训练环境;她还自创了手指操,锻炼大脑灵活性。

训练智障孩子,困难可想而知。有的孩子分不清跑道的起点和终点,高玲玲就跟在后面跑;有的孩子任性不愿训练,高玲玲就买零食给他吃;还有的孩子当天教的技巧懂了,可过了一夜就全忘了……虽然经常急得满头汗,但高玲玲始终耐着性子,用笑脸面对学生。她时常想:如果我的女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肯定特别渴望得到帮助。这些智障孩子也一样,我只要真心实意地对他们,他们一定感受得到。

希望,智障孩子也能享受社会文明

1996年,首届亚太地区特奥会在上海举行。安徽代表团第一次组队参加。那次比赛中,高玲玲的学生在田径和足球个人技术比赛中获得4枚金牌、4枚银牌和3枚铜牌。

牵着孩子们的手,送他们一个个登上领奖台,高玲玲心潮澎湃,使命感也越来越强烈:智障孩子在体育天地里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奖牌的意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社会给了孩子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自己能帮助智障孩子突破人生的一个个“不可能”,感受成功的喜悦与美妙,这多么有意义啊!

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训练学生,高玲玲没多少时间照顾女儿。女儿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独自上学。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她对高玲玲说:“妈妈,你给我买一辆小自行车吧,我要骑自行车上学!”那时候高玲玲才吃惊地得知,女儿竟然自学了骑自行车。高玲玲觉得自己当时真是“糊涂胆大”,竟然真的给女儿买了一辆小自行车。

2000年对高玲玲来说刻骨铭心。这年,培智学校和马鞍山市聋哑学校合并,成立了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这年,因为丈夫移情,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她坚持自己带女儿。那段时间,她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忙碌,经常背着别人偷偷流泪。擦干眼泪,她要求自己坚强起来,因为有那么多孩子需要她,没有时间允许她颓废!

为了避免孩子们在训练中走弯路,高玲玲细心地因材施教。有个叫周游的男孩,特别喜欢打篮球,可高玲玲发现他是个举重运动的好苗子,于是建议他练习举重。周游信任高老师,从此开始练举重。有时候遇到困难,他会生闷气:“不练了!”高玲玲就想办法哄他开心……

对这些孩子,她不仅承担着老师的职责,有时候更像是妈妈和保姆。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举办。中残联组织特奥队员提前3个月到石家庄参加集训。14名教练员中,只有高玲玲一位女教练,她被任命为国家队举重教练。同时,教练组组长还交给她一个特殊任务——50名运动员中,有一半是女生,“这些女运动员的生活就拜托你来照顾啦!”

这些孩子是要为国争光的,他们有的比自己女儿还小,再加上智力有障碍,更需要得到精心照顾。于是,洗衣,梳头,打饭……事无巨细,高玲玲都包了下来。

学生周游出发前,爸爸给他准备了一首诗《我是阳光男孩》,希望周游能背下来在特奥会上表演。一次,周游为了逃避背诵,竟趁着上厕所的机会,从厕所的窗户翻了出去。

好不容易找到周游,高玲玲当场决定,把周游也纳入自己的照顾队伍,她变成了26个孩子的“临时妈妈”。

3个月的集训结束后,这位特殊妈妈的故事在教练圈里传为了美谈。

母女赛跑,问心无愧的成功

高玲玲在石家庄绷着神经忙得团团转时,马鞍山的家里,女儿正面临高考的关键时刻。甚至在女儿填志愿时,高玲玲也无法陪伴。

当年,女儿高考落榜,高玲玲十分内疚。徐婉朦虽然心里很难过,却安慰妈妈:“妈妈,我可以复读再考,可对那些智障孩子来说,每一次机会都很难得,你应该多帮帮他们。”

于是,母女约定,在各自的工作、学习领域加油,谁都不能放弃。

2008年,徐婉朦考入合肥三联学院日语专业。她牢记入学前妈妈的叮嘱,积极参加校内各种活动,成为系学生会主席,还获得了安徽省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

与此同时,高玲玲也卯足了劲头,投入到教学和训练工作中。2008年,她被中央文明委授予“中国好人”荣誉称号,并在当年当选为安徽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而此时,高玲玲的爱徒周游,那个曾在石家庄集训时赌气翻窗的大男孩,在后来的特奥会上一举获得3枚金牌,成为明星运动员,并当选为“江淮十大杰出青年”和“安徽省特奥形象大使”。

2010年5月9日,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周游基金会”,由周游任会长,所得善款用于发展特奥运动和救助残障学生家庭。周游在活动现场深情地说:“我有个高妈妈,她是我训练场上最亲的妈妈,如果没有她,我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大,留给我们这些残障孩子的天地竟是如此宽阔……”

听说了周游的事迹,徐婉朦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也要做让妈妈感到骄傲的好女儿。

本科毕业后,徐婉朦考入日本西工业大学读研究生。母女俩每天都会通过网络视频交流。一天,徐婉朦在视频里显得心事重重,高玲玲询问发生了什么。女儿沮丧地说:“妈妈,我周围的学习氛围不太好,我怕自己学不好,对不起您,也对不起自己。”高玲玲温和地说:“婉婉,你看我的那些学生,天生智障,却都能通过努力在赛场上拿金牌。一个人可以不优秀,但不可以不尽力。你现在有这个担心,說明你有进取心,妈妈相信你可以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几天后,女儿坚定地对高玲玲说:“妈,我决定了,我要考日本一流的早稻田大学或九州大学!”高玲玲感到意外,这两所学校是理科大学,而女儿可是文科生啊,但她还是对女儿竖起大拇指,支持她试一试。

1年后,通过上网课刻苦自学,女儿如愿以偿,考取了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半导体材料专业。好消息传来,视频两端的母女激动得热泪盈眶。

2016年夏,女儿学成毕业,在陆续收到日本瑞萨公司、日立公司的入职邀请后,因牵挂远在马鞍山的妈妈,决定回国。回国后,松下公司、网易、丰田汽车公司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徐婉朦选择了更具挑战的苏州丰田汽车公司研发中心岗位。

而高玲玲,这位和女儿相约赛跑的“特奥妈妈”,2016年带着她的运动员孩子们,参加东亚区羽毛球比赛、全国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全国青少年校园特奥足球比赛等赛事,均获得了好成绩。20多年来,她所培养和带领的残奥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各种比赛已达200多人次,获得金牌65枚,奖牌总数达200多枚。马鞍山特殊教育学校也因此成为安徽省首批“特奥运动训练基地”之一。高玲玲当选为安徽省道德模范、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特奥运动员孩子写诗献给高玲玲:“高妈妈改变了我的人生,在我眼里她最美,在我心里她最好,我要做像高妈妈那样的好人!”

女儿感慨:“我的妈妈是一座桥,一条引领残障孩子走上人生舞台的恩师桥,也是一条引领我奋斗、带给我信心的母亲桥。”

高玲玲无比欣慰:“从我的学生和女儿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但却有一个永恒的道理,那就是——只要饱含热情,无论谁,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算晚!”

(责编/邓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