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杨大庆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经济学部,湖南 长沙 410011)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园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改革发展的稳定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促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20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52.8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速达到5.1%;GDP达到233亿元,年均增速4.7%;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6亿元,年均增速3.1%;实缴税收从4.73亿元增长到8.36亿元,年均增速12.1%。二是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园区坚持特色化发展道路,着力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电子新材料、石墨新材料、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食品医药五大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突出“高新、高端、高质”理念,紧盯高科技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动能,实施了“新型焊接材料研发中心、微晶石墨产业化技术中心、电磁屏蔽导电布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科研平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6.5亿元,占收入比重达到49.2%;研发经费投入3.28亿元,占比达到3.4%;高新技术企业35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家,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三是承载能力稳步增强。园区新一轮调区扩区方案已报省发改委。按照“三线一单”要求,开展园区边界划定工作,为园区发展留足了空间。加快开展区域评估评审工作,加快建设项目落地。出台园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设立方案》,打造三大金融平台,实施风险补偿、微利周转等九大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开展委托贷款、助保贷、1+N小额贷款担保等融资工作。成立教育实训基地2个,对重点产业、企业、岗位开展“订单式”培养人才,促进园区企业用工和学生就业。四是开放发展态势良好。园区发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珠宝首饰类)基地优势,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2020年,园区实现进出口98亿元,“十三五”年均增幅22.7%;外贸依存度从29.7%提高到42.1%,提高12.4个百分点。大力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53亿元,年均增幅11.6%;使用内资达到45.9亿元,年均增幅7.5%。
一是引领作用有待提高。园区位于郴州主城区,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等多重优势,具备带动引领发展的区位、政策条件。但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区区合一”改革进展较慢、发展合力尚未形成等原因,园区经济总量优势并不明显,发展速度不快,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2017—2020年,郴州市园区GDP增速分别为14.7%、11.2%、7.2%和6.1%,而郴州经开区增速只有12.8%、7.9%、2.8%和1.7%,增速差距逐年拉大;经开区GDP占全市园区的比重由2016年的19.2%下降到2020年的15.9%,下降3.3个百分点。二是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园区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开发成本不断上升,但是利用方式较为粗放,产出效益不理想,部分占地较多的企业多年经营不良甚至长期停产。2020年,园区亩均技工贸总收入、亩均投资、亩均税收分别为334.8万元、25.2万元和4.29万元,均处于较低水平,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园区近年来没有较大工业项目落地,工业产值规模不大,第二、第三产业存在“倒挂”现象。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占技工贸总收入的比重仅为31.7%,主导产业集聚度仅为30%,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0.9%)。产业布局较为分散,中低档产品和初级产品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较少,特别是有色金属在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的力度还不够,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四是空间布局有待优化。园区受早期整体规划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布局零碎,未能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原有的科技工业园土地被调规而面临“退二进三”的局面,空间布局调整难度大,调区扩区升级步伐缓慢。目前可用土地只有2平方千米,急待尽快启动园区土地储备工作,优先保障重点产业、企业用地需求。
一是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当前,世界产业链面临重大布局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加大,迫切需要加快经济转型,推动结构升级,促进产业转移。郴州经开区是广东沿海通向华中腹地的咽喉要冲,是中西部货物出境距离最近的地区之一,要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加快转移和产业分工深刻调整的机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二是国家重大战略多重叠加。近年来,郴州市相继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示范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尤其是2020年9月郴州获批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对郴州经开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对外贸易等形成前所未有的重大利好。三是园区改革创新持续推进。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关于产业园区发展的文件,持续推动园区改革开放,赋予园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中西部地区园区发展,为郴州经开区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拓展新空间。四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郴州经开区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在市内、省内、粤港澳的协作配套,提高产业链协同制造的保障率,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一是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高端产业国际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没有止步迹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扩大,郴州经开区面临艰巨的转型和增长压力。二是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竞争激烈。国家级园区在土地、融资及招商引资等方面都有系列政策支撑,但是扩容步伐较为谨慎,郴州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园区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三是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当前,我国园区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郴州经开区仍然以传统的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资源消耗、环境排放强度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投入产出比不理想,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四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挑战。长期以来,郴州经开区以有色金属等资源型经济为主,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还处于消化期,一些生态修复需要较长时间,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任务还比较重。
一是优先发展四大新材料产业。①电子信息新材料。依托有色金属、微晶石墨等优势资源,引进一批电子信息新材料企业,发展介电材料、半导体材料、压电与铁电材料、导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电磁波屏蔽材料以及其他相关电子材料。②石墨新材料。加快推进鲁塘微晶、石盖塘石墨烯等特色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微晶石墨新材料、石墨烯材料。③有色金属新材料。在现有铅锌精矿、电解铅、氧化铅、铅锭、焊锡、氧化锡的基础上,开展高性能铅锌合金、锡深加工品种开发,加快发展新型铅锌基合金加工业和铅锌冶炼有价元素及再生铅锌回收利用产业。④建筑新材料。大力发展新型涂料、新型节能环保石膏建材、节能玻璃、保温隔热材料、环保陶瓷系列产品、新型灰渣胶凝材料、城市垃圾再生胶凝材料等建筑新材料。
二是培育发展三大装备制造业。①数控机床。引进珠三角数控机床产业链,积极发展高速、精密型数控车床、车削中心及四轴以上联动的复合加工机床等大型、高精度、高速数控机床。②智能装备系统。大力发展智能装备系统、感应传感系统等,建立以工业机器人和成套智能装备为重点的发展平台。③装配式建筑装备。着力发展高性能、多功能的混凝土部品部件、重钢结构部件和组合轻钢结构部件等装修部品。
三是巩固发展三大传统优势产业。①食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食品饮料加工企业,形成生猪屠宰、调味品、休闲食品、冷链物流等产业链。②医药。以华润三九、阳普医疗等企业为重点,建设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大型医疗器械装备等生产线,生产中成药、保健品及消毒制剂、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等主导产品。③珠宝首饰。依托珠宝首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引进沿海珠宝企业,积极拓展研发设计、展示交易、品牌营销等配套产业链,打造珠宝总部经济。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树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大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支持企业申报和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等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对试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二是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围绕电子新材料、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以产业创新研究院为平台,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要力量,鼓励园区、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建设3~4个产业研究院,作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主要载体,集中力量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三是强化跨域科技合作。深入推进郴州经开区与粤港澳、长株潭等创新高地的科技合作,推动研发设施、检测平台等创新资源合作共享,不断拓展科技合作新领域、新方式、新内容,探索粤港澳、长株潭技术和创新成果跨境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探索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共享机制,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跨区域自由流动。
一是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立足国际招商,主攻粤港澳,深入长三角,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郴州经开区主导产业与全球、全国资源的高起点对接。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实行定向招商,加强配套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链协作配套能力和产业关联度,推进本地企业和外来资本的产业链融合。二是提高对外贸易水平。以珠宝首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为载体,积极营造新的比较优势,吸引珠宝首饰企业进驻园区,推进珠宝产业从产品型向品牌型、从制造型向创造型转型升级,增强加工贸易附加值。依靠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延伸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附加值,促进有色金属加工贸易生态化发展。三是提高开放平台功能。全力争取郴州进口肉类查验场直接查验进口肉类业务,积极申报设立水果、肉类、药品指定口岸。培育发展园区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外贸出口基地,支持技术改造、产品认证、产品加工、产品检测等平台项目建设。探索设立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为园区中小企业提供全流程外贸服务。鼓励外贸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外贸业务。引进专业外贸公司,为企业代理进出口业务。四是提高区域合作水平。创新园区建设模式,深化与粤港澳、长三角和长株潭等省内外知名园区的合作,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在华塘、鲁塘等片区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园中园,园区负责拆迁安置、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合作方负责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一是加强入园项目用地引导。建立制造业项目购地入园目标导向标准,对亩均投资、亩均税收和亩均产值提出门槛要求。推行“亩产效益”承诺制,将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亩均税收等具体指标纳入土地出让条件,企业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后方可供地。项目竣工投产后进行验收,未达到承诺要求的,按约定措施处置。二是加强存量企业土地效益评价。探索建立园区亩均效益评价机制,根据效益将园区企业划分为若干等级。把评价结果作为产业政策引导、资源要素配置和行政监管的重要依据,围绕运用差别化用能(用电、用气、用热等)和水资源、水价政策及交费方式,用地保障、信贷政策、财税政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价格,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管理等方面,制定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的资源配置政策、操作细则,着力实现要素资源合理高效配置。三是加强用地后期监管处置。建立园区产业用地全程监管机制,加大批后监管和清理处置力度,采取调整规划、收购收回、引进合作、腾龙换鸟等多种方式消化、盘活存量园区闲置低效用地,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对停产半停产、低效益的工业项目,采取协议转让、厂内嫁接自主招商等措施盘活使用。对供而未用的项目用地,根据实际投资额核减用地,并按实际供地价予以收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