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4-04-24

任 嘉

(湖南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1 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1.1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国际冲突不断,干旱、强降雨等极端天气频发……近年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增多,全球粮食减产风险增加,国际粮价持续高位运行,加剧了全球粮食供给体系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20年世界上共有7.2亿~8.11亿人面临饥饿,近1/3的世界人口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这一数字与2019年相比大约增加了1.18亿(18%)。全球另有9.9%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系2005年来最高值,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导致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有三:其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自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粮食体系造成较大冲击。一方面,疫情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得更脆弱,世界经济深度衰退,购买力下降,使得数十亿人的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受损;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措施导致农业生产和加工的劳动力短缺,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其二是国际冲突加剧粮食安全风险。特别是当前的俄乌冲突给全球粮食安全蒙上阴影。俄罗斯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该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1.3亿吨的水平,是世界第一小麦出口国,第二大粮食出口国。而乌克兰有70%的国土面积是黑土地,约占全球23%,凭借肥沃的黑土地乌克兰成为谷物、油、蔬菜、鱼等物资的全球主要出口国之一,被誉为“欧洲的粮仓”。这两个粮食大国的冲突给全球粮食安全拉响了警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2022年3月7日发文警示,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约占全球小麦贸易量的29%,该地区生产和出口的任何严重中断都将影响供应链,甚至可能使食品价格上升至10年高点,这将危及数百万人的粮食安全。其三是极端天气和病虫灾害影响全球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世界长期受粮食短缺影响的人数从2015年开始不降反增。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粮食安全状况不断恶化。尤其是受厄尔尼诺等因素影响,非洲南部和东部多国遭遇严重干旱或洪水,粮食产量和牲畜数量出现大幅下降。另外蝗灾等病虫灾害的蔓延也导致粮食减产。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从2020年年初开始的全球沙漠蝗灾灾情持续恶化,蔓延至东非、西亚和南亚部分地区,波及10多个国家,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因此受到威胁。

1.2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连续18年丰收,稳居全球第一。除了总量,我国粮食人均和单产也不低,粮食单产达每公顷5805公斤,粮食人均占有量达484公斤,连续多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从库存水平来看,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总量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尤其是小麦、稻谷库存充裕,口粮储备超过70%,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界定的粮食安全储备率17%~18%的水平。但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各国命运休戚与共。特别是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仍然较高,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隐患。另外从国内看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比如,生产资源约束的问题,从耕地资源看,我国耕地数量呈下降趋势,耕地的质量也在下降。据统计,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已超过耕地总面积的40%。另外水资源矛盾也比较突出,北方耕地占全国总面积3/5,但水资源却不足全国1/5。再比如,粮食结构性矛盾问题,我国稻谷和小麦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大豆和玉米却产不足需,长期依赖进口。据统计,2021年我国全年进口玉米2835万吨,比2020年的1130万吨增加152%,达到历年来最高水平;进口大豆9652万吨,进口量依然维持在高位。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我国玉米和大豆产需缺口还将持续扩大。此外,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浪费现象依然严重。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被浪费掉。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2 科学辩证看待粮食安全问题

2.1 粮食安全既是理论问题又是现实问题

粮食是人类从事一切精神和物质生产的前提,粮食安全有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才有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相信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在追求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都必须首先确保自己有足够的粮食。特别是在中国这样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就解决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的吃饭问题。粮食安全得到保障,才能有精力进行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才能更容易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进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2.2 粮食安全既是政治问题又是经济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历届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毛泽东同志认为,在农业、工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最首要的是发展好农业。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农业是根本,不能忘记。江泽民同志认为,粮食直接关系到人民和国家的安全,必须紧紧依靠自己。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并表明,粮食关系经济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保持安全保持稳定。***同志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工作,国家出台“三减免、三补贴”政策,直接助推粮食总产面积和总产量开始增加。从粮食产量到粮食价格再到粮食收益,国家积极的政策调控稳定粮食市场的同时,更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充分说明, 粮食增产农民才能增收,粮食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基础和支撑。

2.3 粮食安全既是国内问题又是国际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都是命运休戚相关的共同体。当前国际贸易发展使得各国政治、经济、民族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密切,特别是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参与了世界粮食资源和市场的贸易与竞争,中国的粮食安全成为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的农业一定是国际开放体系中的农业,中国的粮食安全也必须在开放体系中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只有认清这个现实,才能找到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办法,一方面,要坚持立足国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国际粮食贸易市场不具备解决我国粮食缺口的能力,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要平衡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逐步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多边及双边合作,通过中长期贸易协议等方式,实施粮食进口多元化战略,改变进口来源地相对单一、容易受制于出口地政策和产量变化的国际贸易格局。

3 我国粮食安全的应对举措及思考

3.1 增强战略思维,建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有着重粮的历史传统。2013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对粮食安全战略的全面部署提上日程,会上***总书记首次全面阐述了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涵,并强调“我国13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 基于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总书记深入基层,洞悉粮情,把握大势。从世情、国情、农情出发,对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做出了深刻阐释,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总书记还着重强调,对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重大风险的防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正是在这样一种理念之下,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我国首次把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了“五年规划”。《规划》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予以明确。还明确国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用法律手段强制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耕地保护方面,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高度重视种子这个农业的芯片,全面实施种业振兴,更加明确了种业的核心地位,决不在战略性问题上犯糊涂。

3.2 增强历史思维,传承勤俭节约良好风尚

数量庞大、触目惊心的粮食浪费是对我国稀缺资源,如耕地、淡水、能源等资源的大量浪费,是对艰辛劳作、劳动成果的最大的不尊重。《左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勤俭节约,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更是形成节约粮食、尊重劳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必然要求。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总书记多次警醒领导干部要时刻铭记“忍饥挨饿”的艰难历史,充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居安而不忘思危,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粮食浪费问题,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拒绝舌尖上的浪费。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全面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这既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社会的号召。推动“光盘行动”,有效遏制食品浪费问题,需要从家庭到学校到机关单位层层重视,需要媒体界工商界等各方面参与,共同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用实际行动捍卫粮食安全。

3.3 增强辩证思维,多措并举促进粮食生产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关键在于促进粮食生产。如何走出一条切合国情的粮食增产增收之路?如何处理粮食生产中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和关系?为解决这一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奔赴多地寻访调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浓厚辩证色彩的措施方法。各地各部门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应充分把握好辩证统一关系,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仅要从政治上看,还要从经济上看;既要促进“量”的增长,又要注重“质”的提升;既要藏粮于地,又要藏粮于技;既要搞好粮食增收增产,又要抓好粮食节约,等等。在抓好粮食生产上,持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支持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在具有一定资源、产业和区位等优势的农区内,划定相对较大的地域范围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一体化呈现。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上,让现代科技应用广泛走进田间地头,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在增强种源技术上,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大种业技术开发支持力度,多措并举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3.4 增强底线思维,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地区争端此起彼伏,国际国内粮食安全警钟再次敲响。为了防范本国因疫情造成的粮食供应短缺问题,一些国家开始勒紧裤腰带限制粮食出口,更有甚者直接抬高出口价格。这一现象警醒人们,粮食将是永恒的战略资源。对此,***总书记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一针见血地指出,“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各国就先捂住自己的‘粮袋子’”“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追本溯源,粮食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良好的耕地是增产增收的根本和基础,保粮食生产底线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守住耕地红线。各地各部门应居安思危,贯彻底线思维,守好粮食安全管理底线,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红线,切实做到“守底”“兜底”“保底”。既要严防死守粮食安全红线,又要积极谋求新的发展,做好“守防线”和“求突破”的两手准备,不仅在粮食生产和库存上要达到预定目标,而且在现代化的流通能力、现代化的加工能力和对全产业链的把控能力上也要跟上发展要求,从而牢牢端稳手中碗,充分发挥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筑牢奋斗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