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汪梓希:山水风物总关情

时间:2024-06-18

◎文/谢玉婉

汪梓希:山水风物总关情

◎文/谢玉婉

“徽姑娘”汪梓希

绩溪,位于安徽省南部,东倚天目,西枕黄山,是徽州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走进绩溪,处处皆入画,举目有丹青。自古以来,这里培养了无数名流才子、徽商大贾。就在这里,1989年出生的绩溪姑娘汪梓希正在精心打造她的“徽产品王国”。

归来,重拾曾被忽略的美好

汪梓希,人如其名,就像琼瑶剧里的女生一样,清新、秀丽。汪梓希说:“那是因为绩溪的水土养人,这儿的姑娘个顶个的漂亮。”

2012年夏天,还在上海读大学的汪梓希邀请了几位同学来家里做客。水墨画儿一般的景物,随处可见的历史文化遗址,还有让人垂涎的徽菜,让这些在城市里住惯了的大学生眼界大开、流连忘返。同学们一边吃着梓希自己家晒制的笋干,一边羡慕地说:“你真幸福,从小生活在这么好的地方,这里简直就是个桃花源!”汪梓希高兴之余也暗暗感叹,原来眼前这些自己司空见惯了的东西竟有这么大的魅力!怎么自己从前都没发现呢?从那以后,一股对家乡深深的依恋深植在她心里,她成了家乡的“义务宣传员”,逢人便说绩溪有多好。

转眼间到了2013年夏天,汪梓希大学毕业,她选择回到绩溪。学中文出身的她对于宣传策划很感兴趣,于是便来到绩溪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然而清闲自在的工作不但没有使汪梓希乐得自在,相反,她很苦恼,因为比起稳定,她更希望有一个自由的平台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与理念,于是,她选择了辞职。

辞职绝不是冲动之下做出的草率决定,在汪梓希心中,早就酝酿了一个计划。原来在工作中,汪梓希需要和当地农户接触,渐渐地,她发现,农户们好不容易采来的山核桃、茶叶、野竹笋,辛辛苦苦制作的粉丝、火腿、菜籽油等,都被销售商以很低的价钱收购回去,然后经过包装以及多次转手,最后以高出收购价好几倍的价格卖给消费者。整个环节中,付出劳动最多的农户却是收益最少的,而且有的无良商家还以次充好,将不好的山货精美包装后高价出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绩溪的徽产品带来了负面影响。

细心且敏锐的汪梓希从中捕捉到了一丝机遇的味道,她觉得,如果能用更好的销售模式来改变这一局面,那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

经过一番细致的调研,一个大胆的念头浮现在她眼前——成立专业的徽产品合作社。“合作社在本地不是没有,我要做,就肯定要做出特色。我所期望的销售模式绝不是农户——经销商——各级销售代理——消费者,而是农户——消费者,我只充当一个联系的媒介。”

当汪梓希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的时候,夫妻俩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他们了解自己的女儿,知道她绝不是一个草率的孩子。为了表示支持,他们拿出了多年积攒的十几万元积蓄,同时表示可以把家里的地都交由汪梓希打理,算是加入她合作社的第一户农户。然而让他们意外的是,女儿只接受了“赞助资金”,对于家人入社的事却一口拒绝了。

“我的合作社必须有明确的责任划分,过多加入人情成分会不利于制度的实施。当然,这些钱以后肯定是要还给爸妈的,啃老的事儿我可不干。”汪梓希笑着说。接着,汪梓希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合作社成立的初期资金算是凑齐了。

品质,是一切问题的关键

拒绝了爸妈的加入,汪梓希开始“游说”村民入社。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2014年年初,汪梓希借着上门拜年的机会穿梭于周围各个村子。春寒料峭的季节,迎面吹来的山风常常让她的脸失去知觉。村民们渐渐明白了汪梓希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尽管汪梓希一再保证自己会花钱收购村民们的山货,这样村民们几乎是零风险,可朴实的村民们担心这个小丫头会把她自己的本儿赔光,也担心他们的好东西会被糟蹋。

“于是,我只能采用最笨的办法,对大家进行‘疲劳轰炸’,他们在家我就赖在家里一遍一遍地劝说,不在家我就蹲门口等。”

也许是被梓希的诚意“打动”了,终于有5户人家同意把自家以及少量从别家收购上来的特产交给汪梓希去推销,其中包括了茶叶、猴头菇、粉丝、竹笋、山核桃、菜籽油等近十种徽州特产。“很感动,真的,我也知道大家是被我磨烦了,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会为自己当初的决定点赞。”

2015年4月1日,绩溪县野山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揭牌的那一刻汪梓希的眼睛有点湿润,对她来说,这简直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座丰碑。

为了尽可能地寻找客户,汪梓希发动了身边一切可用资源,她也常常需要克服羞涩直接带着样品去饭店、商店推销,甚至免费提供一些产品让对方试用。而在整个销售环节中,汪梓希坚持只扮演“桥梁”的角色,“农户和顾客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卖了多少钱都有明确的记账,我只按照原先合同中的协议取得固定的一部分佣金,其余全部归农户所有,所以实际上我是在替农户们打工。”

这种销售模式让农户们一改过去默默劳作的形象,以主人翁的姿态站到了最前方。他们的收益不再像过去那样由经销商一把买断,而是在基本利润得到保障的同时,由自己产品的质量决定后期获得的利润,产品越好,买的人就越多,自己获得的利润也就越高。

与鼓励机制并行的是问责制度。合作社将生产同样产品的农户编进一个小组,销售产品时,包装上会有该产品的具体信息。“例如在出售火腿时,会明确标注这支火腿出自哪户农户养的哪头猪,由哪个厨师在哪里制作完成。这样一来,产品卖出后一旦出现投诉现象,就可以很快问责到人。”责任人除了将承担相应损失外,还可能面临被开除的处罚。“实惠与危机并存,这样一来,不用我提醒,大家就把质量看得比什么都重。”汪梓希自豪地介绍。

事实证明“品质为王”的理念绝对是正确的。一次,汪梓希向浙江一家酒店推销产品,不料对方负责人第二天直接带着助手驱车来到合作社验货。突然的到访并没有让汪梓希过多慌乱,她对自己的东西有信心,于是就耐着性子请对方随意验货。果不其然,一番仔细考察之后,浙江老板当即决定与汪梓希签订供货合同。

卖产品?不,还有文化与情怀

在做山货的同时,她又把目光扩展到其他徽产品上来。经过走访沟通,合作社又取得了绩溪竹绣和胡开文墨的代理资格,产品更加丰富了。

汪梓希常说,如果不是做合作社,她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细细品味身边这些事物所包涵的文化与情怀。“竹绣原本是徽州嫁女儿时必备的嫁妆,看似绣出来一般的精致花纹,其实全是手工编制出来的。蹲在老竹绣师傅身边看他编竹子,心底会油然而生一种感动,他的表情像朝圣般专注肃穆,仿佛手里不是竹子,而是圣器。”而正是这么一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却面临着即将失传的困境。老人有三个儿子,却没有一个愿意继承父亲的衣钵,比起费时费神的竹绣,他们更愿意出门打工。

“我就在想,如果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古徽州艺术,能更好地在产品中渗透文化与情怀,那么对于徽文化的传承必定会有一些帮助。而网络,无疑是当下最立竿见影的途径。”其实,早在成立合作社之前汪梓希就尝试过开网店,可是没有营销经验的她只在页面上孤零零地挂上几幅特产的照片,三个月下来,竟没有一个顾客光顾。

经过经营合作社的打磨,如今的汪梓希已经有了清晰的网络营销策略。她请了一批专业的网站策划人员对网店进行设计和包装,页面上不仅有清晰的产品图片,更为每幅图片配上了生动细腻的故事,讲述了它们由山野被带到世人面前的过程。汪梓希希望通过这种带有浓厚徽州韵味和人文气息的产品,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同时也能让消费者在购买了产品之后,真正了解徽州,了解绩溪。

而今,“徽姑娘”汪梓希的徽产品事业正在线上、线下火热地进行着,同时,她也在着手申请属于自己的商标品牌,一切都在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不管是对于徽产品还是她自己的未来,汪梓希都充满了信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