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什么妈妈们一点就着?

时间:2024-06-18

李清浅

朋友跟老公抱怨每天送孩子上学劳神费力,老公轻飘飘地来了一句:你单位离学校近,不是顺便的事么?

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她的怒火:送孩子上学可不是说走就走那么简单,得催她起床、催她穿衣洗漱、催她快点吃饭、催她快点出门。终于收拾妥当要出门了,孩子却突然要上厕所,有时还会在出门后发现忘了带红领巾、水杯、跳绳……每天早上都是一场保卫战,孩子没迟到、没忘东忘西就是胜利。

对此老公无法和她共情:嫌磨蹭你早五分钟叫她起床啊,大不了让她迟到几次,以后就不磨蹭了……

最近,她看到一个流行词——“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的核心是为了确保事情顺利完成而承担的精神负荷,它包括事情的计划、实施、督促甚至抽检等环节,有时还要负责处理事件中人物的情绪。

以辅导作业为例,让人头疼的其实不是作业质量,而是孩子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拖沓: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又找不到橡皮了……不仅要想办法引导孩子专心,遇到小朋友闹情绪还要想办法化解。辅导作业容易让人血压飙升,还因为只有早早写完作业,才能保证孩子按时上床睡觉,这样第二天喊起床才不会那么费劲儿。说白了,这是一个闭环,A环节的顺利进行是为了保证B环節的及时开展。

监督者之所以比事主本人还累,因为除了三催四请,还要软硬兼施、斗智斗勇,天晓得多消耗精气神。

我发现,说起情绪劳动,身边很多女性都一肚子苦水。

A说,每次带孩子出门玩,老公总嫌她磨叽,半天出不了门。因为她不但要准备一家三口出门的东西,还要确保家里应该关的水电气都关了,才能安心出门,而她老公只要管好自己就好了。

B说,她在鞋盒上贴标签纸,队友很不理解,问她为什么要贴标签,放进原装盒就好了。因为他不负责整理全家人的鞋子,无法体会找鞋子时翻开所有鞋盒有多麻烦。

一种普遍的偏见是,女性因为心细,更擅长情绪劳动,所以爸爸们带娃经常被玩笑似的概括为“活着就好”,而男人眼里没活儿,也经常被认为是“粗心”。

实际上,情绪劳动和家务劳动一样,不过是“唯手熟尔”,多做就会发现其中的“注意事项”。如果女性长期独自承担这些情绪劳动,可能真的会不堪重负,不妨过得糙一点,脏乱就脏乱吧,天能塌下来么?塌下来有别人顶着!

一个朋友去外地出差,晚上好不容易闲下来,正拿着啤酒欣赏大海,儿子电话飙过来,说家里忘了交电费,爸爸摸黑一脚踩到了家里的垃圾,正在发火。她轻飘飘来一句“信号不行,你俩自己解决吧”,顺手把手机调成了飞行模式。你猜怎么着,等她出差回家,父子俩勤快多了。

有时,情绪劳动客观存在且不可逃避,如果自己承担不了,那就多拉几个家庭成员下水,增强他们的劳务体验,权当家庭团建,即使他们帮不了你什么,让他们明白情绪劳动的存在,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