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包一峰眼中的上海:包罗万象,海纳百川

时间:2024-06-18

徐善来

“上海本身独特的魅力与张力,能够让大家一起融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中来”,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包一峰在上海成长、生活,迎接不同身份和角色的变化。他喜欢把上海比作一位“越来越美”的女性,“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放学回家之后,院子里面总能够看见鸽子飞来飞去,那种惬意悠闲的市井感受非常好”。

童年时,包一峰的家就在距离静安寺不远处,他还记得在静安寺后面一条弄堂里的自由市场,儿时的他就流连于那儿的摊位上各种包装得花花绿绿的特产和小吃。而从90年代开始,飞速的城市规划建设让静安区成为全上海最为繁荣奢华的商圈,各种名牌百货、高档写字楼和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包一峰一家也从静安的小院先后搬到了长宁和徐汇,见证着这座城市不断变化迭代的脚步。“我记得二十多年前有海外的媒体报道说,上海处处都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吊塔都在上海。”当时正从事公关工作的他因此大受启发,找了不少老仓库、老煤厂和30年代的老建筑用来作为时装秀的场地。

如今,包一峰把家安在了位于复兴路和乌鲁木齐路交叉路口的一栋老房子里,建筑的外立面还保留着30年代建成时的装饰艺术风貌,窗外被花园树林的景色所环绕,随着四季呈现不同的调色板;而同居楼内的住客们既有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干部,也有年轻一代的时尚工作者、潜心研究上海装饰艺术风貌的外国学者,甚至还有个人自发成立的展览工作室,这座走过百年历史的建筑也同样孕育和滋养着上海的当下与未来。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到现在,上海一直保留着一种比较好的传统,这里不排斥外来的文化,也非常接纳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在不久前推出的新版《路易威登城市指南》上海特辑中,包一峰也客串了一把客座主编,向所有即将和正在翻阅这本书籍的朋友们介绍自己眼中的上海。人称“时尚艺术公关一哥”的包一峰,无疑对推荐上海时尚文化地标最有发言权。他钟爱藏身于延平路和胶州路之间的XC273,这间横跨三层的家居家饰和多品牌零售空间是由毛巾厂旧厂房改造而来,他将其形容为一场“美丽的蜕变”。与此同时,中国设计师也是他持续关注的焦点。“我觉得必逛的品牌还有Ms MIN,其在前滩太古里购物中心开设的新店大获成功,设计师来自厦门,是刘旻和她丈夫严仪安。超模吕燕的品牌Cornrne Moi也是我很喜爱的,从创立第一天起,我与合伙人都一直在支持她举办时装秀。”

当下的上海像一块海绵,吸取着来自四面八方、不同风土人情所培育出的文化,又融合为自成一派的风貌。在这里,精致时髦的生活方式被调侃为“沪签”,沿街的历史风貌与街巷打卡也带火了流行语“city walk”,无论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还是从异乡远道而来的新面孔,都在或多或少地享受且略带调侃地审视着这座城市中传统与现代、古典与前卫的碰撞和交融,但究其根本,正如包一峰所言,“上海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多元,成为不同文化与艺术生根发芽的土壤,而大家愿意去接受和欣赏,也是因为这种城市的特质,能够让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便利、认同和安稳”。

开在五原路一栋老楼里的LINSEED画廊,由主理人庄菱植创立。在老居民区里做画廊其实并不容易,既要保持自己的学术独立性,又要把老楼充分利用起来,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学会和周边的居民打交道。

我觉得这可能就是生活在上海的人们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他们能够快速地接触、理解,然后享受其中。这也让我想到小时候,每年夏天,家里还没有空调,邻居们就会一起出来,聚一聚,走一走。其实大家现在的这种相处方式,还是有类似以往的感情表达在其中的。

在新版《路易威登城市指南》上海特辑中,我作为客座主编分享了许多上海新奇有趣的地標,但其实上海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也总有新惊喜等待人们亲自去发现。比如,复兴公园就是新晋的城中热点,是最近年轻人最爱的地方,这里的夜店类型是垂直化的,你可以找到喜欢的各种不同风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