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在工业制造还没有这么普及的时候,手工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那时的大街上会见到很多如今已经消失了的职业人——铁匠、染衣匠、泥瓦匠……他们被统称为匠人。匠人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怎样一种存在呢?盐野米松在他的《留住手艺》中回忆自己还是孩子时(1960年代的日本)的印象:“因为受地域和风土的影响,他们活计的内容总是随季节而变化。因此,那时候人们不用看日历便可以从这些匠工手里的活计感受到季节的变迁。”盐野米松常常会隔着家里的玻璃窗观察那些匠人,看着他们用双手做工的模样,向往着有一天也去做那样的工作……等他长大后,工业迅速发达,淘汰了耗時又费工的手工制作,世界不再需要匠人了。
不过,时间往后移到现在,当工业制造时常被用“精致”来形容时,事情发生了转机。“手工”正在成为一个高级的词,在某些精贵手工制品的领域,如果有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他/她就毫无争议地被称为大师,带着某种隐世的光环,就像武侠世界里与世无争却身怀绝技的高人。终于,人们意识到匠人的宝贵。
除了少部分品位与金钱不成正比的土豪,用“手工”的稀缺来装点自己的门面之外,更多的人越来越青睐“手工”了,一时间那么多线上线下的店铺开始贩售手作制品,从香皂到饰品到陶瓷制品、家具……现在的手工制品和盐野米松小时候匠人手里的活计大不一样了,那时显然更偏重实用性,现在则常常是充满创意的,更偏重美感,所以,我们时不常可以淘到贴近人心又充满巧思的手工制品。如今的手工制品使用人和制作者往往都是城市中的年轻人,想象力最丰富、最热爱生活的一群人,手作装点着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拉近着被整齐划一的、冰冷的工厂制造割裂了的人和人。一个家中绝大多数物品皆出自手工的姑娘告诉我,手工制品会让她沉静下来。 “用一个手作的盘子盛早饭,我会感觉很踏实。想到曾经经过那么细致的抚摸它才成形,觉得它是被用心对待的,我也要用心对待早饭、对待我自己、对待工作。”她说。
一个盘子竟然可以带来这样的正能量,是因为它是出自人手,有了体温,制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具体的人对它用心,这是我以为的如今的“匠人之心”。身边有太多这样的故事:一个迷茫、纠结总也安定不下来的姑娘,遇到了羊毛毡之后,立马成为一个安静的女子,自己恬淡起来,待人待物也都从容起来;一个经历过失业、破产、被劈腿的女生在陶艺中找到了新事业、新爱情和新自己。手艺可以治愈人,用手去记忆的时候,人学会和时间相处,不急不缓,不卑不亢,进取却不贪婪。据说,在匠人的黄金时代,手艺人学艺很多时候并非自愿,不少人是在意气风发之时,遭受了疾病、失败的打击后选择了手艺,而一旦手艺练成,这个人也就懂得了坚持,一条崭新的道路就此铺开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