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 斌
(甘肃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自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由此彰显,随后,对于农村中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个体便面临着生产技术获取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和抵御外界风险能力差等一系列难题。我国虽以农业大国而闻名,但农村经济却是国民经济发展当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为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已久的“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化建设进度,推广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便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不二选择,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因素。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就是要彻底消除贫穷,打好扶贫攻坚持久战,使广大群众彻底摆脱贫困,使民生有本质的改变。所以,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必须加强就业扶贫工作的开展力度。乡村振兴,不只是针对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对农村文化娱乐精神层面的提高,文化精神振兴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和长远发展的价值。人才的建设对农村发展起关键作用,人才资源匮乏的农村建设犹如纸上谈兵,苍白而不实际。农村文化的发展,依赖于有技术、有文化、懂经营的综合能力较强的新型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社便是通过培养农民合作精神、传播传统乡村文化、吸纳优秀乡土人才来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快速转型的组织,通过一系列得力的措施,从而快速培养和吸引优秀的人才,塑造新型的农民,为乡村振兴和农村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贫困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创业意愿的人,是精准就业扶贫的主要对象。通过灌输专业知识和培训专业技能,使他们自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满足劳动市场对部分工作职位的要求,保证他们的就业率。同时,通过对具有创业意愿的人口的培训,丰富他们的眼光和格局,培养他们预测风险、把控风险的前瞻性,避免头脑发热盲目创业,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目前我国传统的扶贫工作,还只停留在对贫困地区群众提供经济补助的层面,只能解决眼下的困难,并不能从本质消除贫困,还会助长贫困人口的懒惰之风,甚至出现了部分贫困县因习惯了伸手领补助,而不愿意主动摆脱贫困县的称号,陷入越扶贫越贫困的恶性循环。精准就业扶贫,旨在灌输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通过对贫困人口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及劳动的意义。
其一,运作不规范。由于个别农民合作社的相关负责人对合作社的经营理念和发展要求的认知有偏差,导致农民合作社运作出现决策机制不健全、利益分配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的还出现类似“一言堂”和“大帮哄”等独断专行的现象,严重违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理念。其二,土地流转受限。现今,国家针对粮食补贴的标准不断提高,粮食价格也不断上涨,直接导致土地租金上涨,土地流转困难,再加上如今实行一家一户的承包经营,实现农村土地成片集中管理和大规模发展农业项目变得难上加难。其三,人才资源缺失。农民合作社的管理层和带头人大多数出身于农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匮乏,对于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和推进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其四,发展资金不足。由于缺少发展资金,农村合作社无法购置必要的设备和实时更新先进的技术,无法实现合作社规模化发展,单单依赖每年积累的自有资金,很难长期维持和满足合作社的发展需求。其五,难管理。随着农村合作社的不断推广,合作社成员的不断壮大,如何管理便成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多数合作社成员的组成都是“熟人制”,这些成员基本都来自身边。
隶属于福建省的某县,有着悠久的农业种植历史,但是由于受技术层次和传统种植理念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当地农业种植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最受追捧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仍处于摸索甚至空白的阶段。近几年来,受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的支持,该县联合创办了聚绿果蔬专业合作社,利用当地的地域优势和自然条件,分别建设了在高山和平原的果蔬种植基地。
在果蔬基地培养过程中,通过大棚建设理念的引进和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应季果蔬摆脱了传统季节的限制,实现了长季节生产。同时,经过技术人才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有效利用当地优渥的自然环境和水源,培育出“奶油草莓立体有机栽培技术”,还因此获得了国家专利。另外,在农艺技术的不断革新下,创造出圣女果和多种农作物配套种植的新型栽培模式,形成专业、标准的生产体系。在此带动下,该地区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得到提升,相比2017年,2020年人均年收入增长3000余元。在优化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该县已形成多种果蔬配套种植的稳定的产业体系,一跃发展为农业产业的龙头老大,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
4.3.1 拓展市场规模,积极推进合组联合社
首先,把拓展市场作为工作重心,在以政府为首的相关部门领导下,结合当地产品的特点,因地制宜,通过市场的不断拓展,带动农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其次,加强品牌效应的宣传,鼓励并引导农村合作社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生产基地,通过打造自己的品牌创造市场影响力,提高竞争力,向产销一体化转型。再次,善于借助重大节日造势,鼓励农民参与各类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并积极宣传产品,提高其知名度,从而为进一步占领市场赢得先机。“熟人制”的合作社区成员之间有较强凝聚力,而农村合作社也不是单一的个体。只有引导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相互串联,建立一个整体,使业务从多个方面平铺开展,才能实现经营规模的集约化和统一化,才能为社员们更好的服务。从农产品的生产到加工,从各个环节降低合作社的交易成本,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全面一体化发展。合作社制度的推广离不开技术的支持,针对农村环境的差异,可以从旅游、水利、科技等多方面建立合作社,加强灌溉、机械、技术等服务的指导,有效提高种植水平,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的强力优势。
4.3.2 发展经济,完善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收入是衡量个人贫困的直接维度,只有有效防范返贫的风险,维护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才能保证脱贫人口的收入不被再次影响。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兴旺是保证农民收入的前提,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愿景。所以,振兴农村产业是农村脱贫的核心工作,也是农村扶贫的基础,没有产业运作的支撑,贫困地区脱贫就很难实现,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之所以强调发展产业的原因。在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中,需要政府协调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资源,来支持和鼓励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实现产业多元化,从而形成帮扶体系。而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需结合贫困地区自身的特点和资源的现状,全面了解市场需求,使技术、人才、资金的融合适应市场导向,引导贫困的个体融入合作社,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经济发展集体化,加强特色产业和高值产业的深入发展,并不断完善合作社产业制度,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电商作为发展的新型行业,为农村有创业想法的贫困人口提供了新的思路,应鼓励并激发他们拓展销售渠道,以及创新创业的灵活性把控。同时,政府应要求企业加强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知,鼓励并支持企业为贫困人口提供岗位,吸收部分贫困人口,可以采用先培训后就业的形式,实现培训就业一站式扶贫,从而稳定并持续地为贫困人口增收。
4.3.3 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精准落实,优化安置地就业和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强搬迁人口在新环境的生产生活适应能力
搬迁易地,帮助贫困人口搬离不适合发展生产的贫困之地,通过搬迁,让他们转移到更适合生产和发展的地区,新的环境开启新的生活。同时帮他们解决搬迁后的安置地,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稳定的环境,才能逐渐走向致富的道路。为加速安置地区产业的发展,为搬迁的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需将搬迁扶贫工作和当地工业化建设及旅游业发展有效结合,形成产业链。位于城镇地区,可以通过扩展基建工程来为搬迁的贫困人口提供更多非农业性质的就业机会。发展工业的企业,可以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将他们安排至生产线。旅游行业,加大对贫困人口脱贫的支持力度,鼓励并支持贫困人口开设具有民族风情的旅店或民宿,在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同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只有使生活工作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才能减少搬迁贫困人口的顾虑和担忧,才能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新环境的生活。加快安置房的建设,以及周边路、网、水、电、市场和学校等配套设施的落地,同时保证教育、就业等服务跟得上。比如百色市,在扶贫安置区搭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方便搬迁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就医。同时启动新型项目“微田园”,目的就是让搬迁贫困人口在城镇也有地可种,不但解决了“菜篮子”问题,还照顾了他们多年耕地的感情生活。针对偏远地区搬迁而来的贫困人口来说,需要加大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力度和公共卫生、安全、道德等的宣传力度,使他们对自身价值能有更好的认知,同时提升他们在新的环境中的参与感。引导他们多多参与活动,快速与周围市民熟悉起来,形成自己的关系网,从而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实现向市民转型。
4.3.4 创新金融保险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村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改革现有的融资模式,推行适合农业发展的融资项目,加大担保额度,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可以把主动参保的农村合作社纳入政府类保险范围内,大力扶持农村合作社开展更多类别的保险,提高农村合作社抗风险能力。
其一,从经营制度角度来讲,农民合作社将促进农村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影响也越来越大;其二,从经营方式来讲,农民合作社将实现从传统的单一化经营逐渐转型为多元综合化经营;其三,从组织管理来讲,农民合作社将从单纯满足农民需求转向满足市场需求,使组织管理向正规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其四,从组织制度来讲,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衔接多个农村,方便实现创新制度的同步革新;其五,从规模水平角度来讲,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从单一的个体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量少而精的庞大群体;第六,从横向水平来看,农村合作社将实现社与社的联合经营,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而从纵向来看,不同合作社的相互联合,使农业生产不断深入,从而形成产业链;第七,在新型模式上,农村专业合作社将借助现在正处于高热阶段的电商平台,建立自己的配送物流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积极参与,更好地推广和发展以农村为载体的电子商务模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振兴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产业振兴,需要不断实践摸索,研究新策论,尝试新方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值得注意的是,乡村振兴策略和路径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地切忌照搬照抄其他乡村的做法,而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条件研究适合当地的产业振兴路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