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相约IM两岸青年影展,看见电影人青春模样

时间:2024-06-18

薛少林

9月12日,平潭龙王头海渔广场,酷炫的舞台高高伫立,闪耀着湛蓝色的光,与黄昏時天空的颜色相得益彰。舞台上,声浪、海浪,应和着低苦艾乐队的“兰州,淌不完的黄河向东流;兰州,梦的尽头是海的入口”,舞台下,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挥舞着荧光棒,跟着音乐摇摆身体,随后,十几个年轻人聚过去,在舞台前侧形成一个狂欢小方阵,后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座位上跳起来,涌向台前,在音符的跳动中,在声光电的交织中,跟着音乐一起欢呼、呐喊、跳跃,挥洒青春的荷尔蒙……这份带着原始气息的勃勃生机,来自IM(IM两岸青年影展)世界里的青年电影人。

在为期三天(9月12日至14日)的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上,青春、热烈、动人的场面随时上演:荧幕上播放的展映作品,每一帧都叫嚣着青春和自我表达;提案大会上,青年创作者认真阐述自己的项目,直面市场决策团队的检验;与大师面对面大胆发问,稚嫩的脸庞写满求知的渴望;手捧奖杯,外表的淡定与内心的汹涌互相交织。

如果说第一届IM两岸青年影展是“呱呱落地”,第二届是“蹒跚学步”,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已呈现理想模样——年轻、专业、成长、交融,正如IM两岸青年影展评委会主席、导演王小帅被独自挥舞荧光棒的年轻人感动时所言,“当年轻人勇敢表达、无惧别人的目光时,这一点点坚持的微光会变成最独特的风景,拍电影也是如此。当有一个念头触动了你,抓住它,勇敢热情地迎接它,不要犹豫。当不一样的自己,你拍的东西一定会了不起。我也还年轻,我们一起努力。”

电影人永远年轻

“什么样的人算青年电影人?”记者问。

“电影人永远年轻。”IM两岸青年影展创始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副董事长洪雷脱口而出,慨然一笑。

年轻是IM两岸青年影展的一大特质,年轻不受年龄限制。在首届IM两岸青年影展上凭借《带妈妈出去玩》获奖的台湾导演隋淑芬第一次来到影展现场,她一直记得当初获奖时,王小帅导演对她的鼓励,“青年电影人不只是年轻学子,而是永远对电影保持热情和信念的人。”在这样的激励下,隋淑芬完成了自己的又一部作品,她希望明年带着新作再来IM两岸青年影展。

年轻代表着只要足够热爱,一切皆有可能。来自河北科技大学的青年导演李家和的作品《地儿》,在本届IM两岸青年影展绽放异彩,获颁最高荣誉“麒麟最佳影片”。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制片成本只有5000元,李家和也是一名跨专业导演,他用作品证明了自己,也鼓舞更多年轻人坚持电影创作的初心。

年轻的表达出于直觉,有着不吐不快的冲动,他们的作品透露着真诚与纯粹。青年导演陈锦宇毫不掩饰对拍片的热爱,“电影从来不是我的谋生工具,它是我极力想要进入的精神世界。只有在那个世界里,我才能找到自我价值,才能感到无限快乐。”

迷茫和彷徨是年轻的常态,但总有一束光会照亮前行的路。手捧麒麟新锐剧情短片奖奖杯,青年导演王平波的一番话道出了青年电影人的辛酸,当陷入自我否定、内耗、缺乏自信的状态时,IM两岸青年影展给了他继续下去的信心。

年轻的声音总能点燃内心的激情,表彰大会上,导演王小帅、低苦艾乐队与青年电影人即兴舞蹈,开起“火车”,冲上舞台,青春的呼啸伴着海风飘扬。在IM的世界里,大师变得亲切、好玩,他化身年轻人的“班主任”,看他们在电影艺术世界中弄潮搏浪,为他们的起步出谋划策,感慨于他们喷涌而出的才华和艺术生命力。

三年前,IM两岸青年影展诞生,对于IM会长成什么模样,洪雷并没有具体设想,但他非常清楚IM的意义,“希望支持、见证海峡两岸高校青年影视创作人的成长,希望未来的电影大师能从IM走出。”

“我非常相信,IM未来会诞生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媒体见面会现场,马可·穆勒回应了洪雷的期待,“这次IM评片,几个评委为哪些作品能入围发生了争论,有争论是好的。最后选出的50部入围作品,风格各不相同、丰富多彩。这届IM的口号是‘风大又怎样,我能感觉到两岸乃至全世界的华人青年导演随着风往不同的方向飞了。”

送君直上青云端

年轻是IM的底色,专业是IM的主色调,以专业建设为年轻人的成长保驾护航,正是IM两岸青年影展一直以来的坚持。两场公开课、两场返场谈、一场评审论坛,王小帅、马可·穆勒、谢飞、李睿珺、耿军、阿美、陈玲珍、萧汝冠、孔劲蕾等国内外资深影视前辈,与青年影人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

在电影大师班上,被誉为“将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的著名策展人、影评人、制片人马可·穆勒打开了青年影像创作的多维世界。在他看来,学电影最重要的是多看电影,通过另外一个人的眼睛去看世界。

“好的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把故事讲清楚,不仅仅是写真实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物,人物不仅仅是生动丰满,而要触及人性,即‘真善美假丑恶,在每一个人的人性中那种复杂的存在状态,”多年来,谢飞一直关注青年导演的成长,不仅从创作层面为年轻人指明方向,还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近几年涌现的优秀导演不少并不是电影科班出身,但不妨碍他们执导的影视作品成为热门,条条大路通导演。”

“我经常强调让青年导演自己写剧本,在剧本中看到他们的思想,”在王小帅看来,对于强调作者意识的影片创作而言,导和写是分不开的,“你的表达要写出来,旁人才能看到。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写得越多,影像转换的棱角会被磨平,所以还要保持一定控制力。”除了文字和镜头,王小帅格外看重青年导演的人品与做事方式,“这是长效效应,不是碰巧一部作品很好,而是能在创作路上走得更远。”徐小明导演则鼓励年轻人不断尝试,在失败中重新站起,“只有这样才会知道做电影的意义,才会有新的力量产生。”

“台词怎么写?”面对青年影人的发问,曾创作过《地久天长》《山楂树之恋》等多部电影的编剧阿美认为,编剧要尽量追求台词的精练。角色不得不说些什么时,要注意不同角色的台词腔调不一样,“我通常会努力找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同笔下具体角色差不多的人,想象如果是他会怎么说这句话。”

对于如何在剧本中塑造距离自己年代较远的人物,导演、编剧、制片人耿军表示,“翻阅资料这项案头工作一定要做,这些资料或许并不完全贴切,但可以回答笔下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他们真正在意什么。”同时,他特别强调了阅读对于台词写作的重要性,“不仅是读书,也包括阅读经典影视作品的台词。”

生生不息,肆意生长

9月13日上午,平潭海岛客厅,“生生不息”成长计划提案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从剧情片到纪录片,从情感关系、艺术疗愈、艺考,到话题人物、校园霸凌、女性成长,一个个关于电影、梦境与生活的故事在此展开。

青年导演、编剧龙筱玉提案的项目《回家》,讲述了顾米米为接在医院饱受病痛折磨的父亲回家,不断寻找出路的故事。“虽然主题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非常有共鸣,但整个故事基调很沉重,需要找到一点正能量的东西,让观众平衡一点”“家庭录像带是很好的素材,如果在此基础上更多思考作品的社会治愈功能会更好”……决策人的点评犀利且中肯,青年创作者们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训练营是一个充满能量的地方”“训练营是延续我电影寿命的地方”“参加创投,会继续延长电影的火种”。

从训练营到成长计划,“生生不息”伴随着青年创作者们成长。为了让青年创作者与产业实现有力对接,今年IM两岸青年影展“生生不息”成长计划新增提案大会,入围的11个“进行中项目”在接受多位业界导师全方位指导后,直面来自华夏影视、华策影视、横店影视、阿里影业、B站、抖音等电影制作发行机构组成的决策人团队的检验。

从一个故事,到一个成熟的提案,从短片变成长片,从一个人前往到一群人起航,IM两岸青年影展见证青年电影人的成长和蜕变,唤起他们的情感和记忆。“对于一个作品来说,给它第一次肯定的地方太重要了”,姜柏廷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第一部短片在IM两岸青年影展放映时,观众同欢笑共泪水的情景。她和每位创作者许下约定——来年再次相会在IM。

“影展真的能给年轻人机会,”第二次来到IM两岸青年影展的李睿珺坦言,正是第一次的影展经历改变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开始不再拘泥于资金和设备条件,而是专注于打磨创作。当那部用DV拍摄、家人当演员的作品意外收到柏林电影节邀请通知書的那一刻,他才真正建立起莫大的信心。

“主办方和我一直与前两届的青年导演保持着联系,创造各种条件,一起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长片首作。IM两岸青年影展所做的事非常重要,让全球华人青年互动交流,大家走动起来,未来华语电影才能更上一层楼,”王小帅领衔的IM两岸青年影展评审委员会一直都在关注青年创作者的成长。

IM两岸青年影展是很多电影人的起点。据洪雷介绍,入围前两届IM两岸青年影展的100位青年导演,已入围及获得487个国内外电影节展的奖项,“这证明了IM评委会的眼光,也是IM专业性的证明。接下来,我们还要为青年做更多,为他们找好出路,让青年创作者被媒体‘看见,被‘产业看见。”

九月,到平潭看电影

从首届IM两岸青年影展落地平潭,“IM”便成为平潭新的标签,它代表着年轻、先锋、活力。从“每一朵浪花都去向岛屿”,到“向着海风,野蛮生长”,再到“风大又怎样”,IM两岸青年影展赋予这座海岛新的情绪价值,青年电影人的朝气蓬勃与海岛诗意浪漫的风光交相呼应,激荡着电影人的青春梦想。

如今,“九月,到平潭看电影”已列入年轻人来平潭的打卡清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里留下他们的青春故事。本届IM两岸青年影展共收到来自全球331所院校、1849部短片作品报名,88.6%的主创群体为95后新生代电影人。

在平潭,中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两岸青年的情感和思想文化在此融合。今年,台湾地区共有27所院校的121部作品参赛,50部入围作品中有15部来自台湾,共10组创作团队来到平潭。他们一起在创作训练营学习,在提案大会分享电影故事;他们观摩彼此的作品,在不同风格间汲取创新灵感,表达各自对电影的认知;他们一起在海岛音乐会上狂欢,展现青春的姿态;他们在72小时的极拍竞赛中共同创作……来自祖国各地的青年们在交流中加强了沟通。9月13日,国台办新任发言人陈斌华在国务院台办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中,高度评价了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对于两岸文化交流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当下,文旅融合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被视为文旅大IP的影视产业,也成为平潭上下关注和支持发展的重点。近年来,平潭出台一系列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加强与台湾影视产业合作,为两岸高校大学生来平潭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借由影像的力量,IM两岸青年影展展现了平潭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景观,为平潭乃至福建省递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平潭作为全国唯一对台综合实验区,承担着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特殊使命任务。区位优势独特的平潭,选择从影视产业入手,带来更为丰富的造梦空间。IM两岸青年影展聚集了一群有梦想的人,在平潭追赶风,成为风,感受、创造激情与梦想。”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训明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导演,以独特的眼光挖掘平潭的别样之美、中国之美。

“本届影展更聚焦产业,为青年导演、学子提供新点子,创造新机遇,为两岸的影视繁荣培养青春力量。‘赤子之心飞跃海峡,我们欣喜地看到,有12位台湾青年首次线下参与本届影展,希望更多的台湾青年朋友常来看看。”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曾祥辉希望,通过IM两岸青年影展为两岸的有志青年搭建舞台,希望更多优秀影视人才被看见。

9月14日,伴随着麒麟最佳影片揭晓,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落下帷幕,但青年人的电影之旅才刚开始。从IM出发,他们的才华将被更多人看见;他们将在更广阔的天地表达对世界的观察;他们满怀激情、坚定不移走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回头时,仍能看见出发的地方,那座美丽的海岛,那个属于青年电影人的IM世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