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元宇宙与影视:双向奔赴 共促繁荣

时间:2024-06-18

方世彤

元宇宙世界赋予了影视从业者全新的灵感来源与展示舞台

在近日举办的2023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上,展出了大批最新技术和前沿科技成果。其中,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展区元宇宙展台的一款虚拟人影视软件,吸引了不少参展者驻足。这款软件可将人类动作实时映射到虚拟人身上,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的动画制作通常是抠帧,一分钟的动画视频需制作一个月以上,利用虚拟人影视软件可实现一天几百条,甚至上千条的短片输出。

在今年3月举办的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瞬息全宇宙》共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女配角等七个大奖,成为实至名归的最大赢家。这其实是部小成本影片,定位非常简单:功夫+元宇宙。杨紫琼饰演的伊芙琳是一位普通的母亲,然而某一天,她却突然被告知,自己是其他宇宙的救世主,就这样,前半生几乎一事无成的伊芙琳,通过连接其他宇宙快速获取“另一个自己”的技能,踏上了拯救“多元宇宙”之路。很多人并不看好这部电影,但是不可否认,在大家对元宇宙概念还“傻傻分不清楚”時,《瞬息全宇宙》让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元宇宙是这样的。

事实上,直至今天,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对于元宇宙的准确定义。百度百科这样描述元宇宙:元宇宙是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如此定义元宇宙:元宇宙是高度沉浸且永续发展的三维时空互联网,是人机融生三元化的多感官通感的体验互联网,是能够实现经济增值的三权化的价值互联网。由此可见,目前对于元宇宙的描述大多抽象,大众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

很多人认为元宇宙应该由计算机专家来定义,因为元宇宙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但是人类对于元宇宙的认知,更多来源于哲学,如果让哲学家来讲述,似乎更容易让人理解。当然,如果用影视来诠释元宇宙,可能会更生动。很多时候,正是电影中的描绘,让更多人对元宇宙有了初步认识。比如,大家经常提及的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头号玩家》。从这一层面来看,元宇宙与影视的关系确实是双向奔赴,共促繁荣。当然,不同导演对于元宇宙的认知不太一样,呈现方式也各不相同。好在大家可以从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及MR(混合现实)等技术上看出一些端倪。

科幻是影视行业进入元宇宙的一大利器。除了科幻,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影视也开始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放入”虚拟世界,如观众可以360度沉浸参观数字景点或数字世界,此外,与数字人对话也是当下人类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获得的重要元宇宙场景之一。韩国阿里郎电视台就打造了一个元宇宙电视台,将电视台的实体“搬”到网上,全球观众可以通过应用程序进入虚拟的阿里郎电视台,与电视台主播、记者等互动,甚至可以参加一些节目活动。我国也有不少类似应用:去年,南开大学推出元宇宙新闻与传播学院,这是个根据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秀山堂现实物理空间虚拟复制的数字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入教学大楼,走进教室,沉浸式体验课堂,已经毕业的同学也可以通过网络重返校园,追忆自己的学生时代。

元宇宙不仅仅是个场景,也包括在场景中生活的人(或数字人)。这些人在数字空间中扮演着各自角色,与其他人发生着不同的社交关系,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在讲故事方面,影视业一直是高手。元宇宙世界赋予了影视从业者全新的灵感来源与展示舞台,他们可以在这里诠释或真实或虚拟的动人故事。

在元宇宙刚刚起步的今天,诞生了元宇宙经济、元宇宙哲学、元宇宙文学、元宇宙社会学等各种新概念、新观念和新学说。但不管这些学说怎么发展,大众能够近距离接触到的一定是元宇宙影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各级地方政府也在元宇宙领域大力布局。加速元宇宙场景落地,实现元宇宙与影视行业的双向赋能,需要影视从业者持续探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