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鸡汤片”不是爆款“成功学”

时间:2024-06-18

陈昌业

2019年的暑期档(6—8月)大半程已过,在经历了初期一系列的档期风波后,终于迎来这一季的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

从《大圣归来》(2015)、《大鱼海棠》(2016),再到《大护法》(2017)、《白蛇:缘起》(2018)、《哪吒》(2019),国产动画电影虽然是暌违四年才又见一部惊喜又卖座的爆款,但行业确实在稳健地一步一个台阶地成长。

动画制作的技术层面向来不是我们与好莱坞巨大差距之所在,即便在动画电影《狮子王》(1994)、《玩具总动员》(1995)刷新80后对动画电影的感官体验之后,《宝莲灯》(1999)仍然是当时的惊喜,成就一代人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的美好记忆。

以今年的《狮子王》(2019)为例,其于技术上可谓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已经很难让普通观众意识到这是一部动画电影。然而,它也反响平平——故事虽保留了原作的全部感动,却没有惊喜。动画是一种艺术载体,是一种表达形式。对于观众来说即便有更喜欢的某一动画类型,却很少有排斥和讨厌的某一动画类型,因此对动画电影的评价与其他电影类型其实没有本质不同,“好故事”才是核心价值。

什么是“好故事”?每每谈及于此总是叫人百爪挠心——对于观众来说,这几乎是难以言说的,很多时候普通观众的反馈并不能解决在方法论意义上的“什么是好故事”。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则又见仁见智,个人审美旨趣和商业技法也并非屡试不爽的“成功学”。因此,笔者也只能以某个截面去简单说明“好故事”的一个方面——不要让“鸡汤”去代替故事表达。

《哪吒》有“鸡汤”,简单地说就是逆天改命,但这个“鸡汤”实际上一直到最后高潮戏才迸发出来。剧作上一直压着这个“大道理”没有喊出来,即便是哪吒父母在高潮戏之前有过这个意思的“教诲”,但剧情上仍能感受到这不过是一种家长对孩子也是对自己的心理疏导:三年的大限不可逆转,成人其实早已认输。在“大道理”之前,剧情做的是推动角色弥合主要人物情感的裂隙——父子母子情、友谊(与敖丙)等,而这些都是一个顽劣少年放在今天仍然能夠充分与观众共情的戏剧张力。他在成人眼中的“恶”,不过是少年时期我们周遭常见的叛逆。哪吒在与天劫抗争之前的“改命”实际上只是想有个正常的童年,这甚至可以说是个有些“卑微”的心愿。这就很不鸡汤了,因为不伟大、不崇高——关键是简单,因此容易让创作者通过情节、动作去驾驭这样的情感,形成叙事,完成叙事。

过去四年的国产动画电影,有些制作技术堪比好莱坞,却在剧作上连连跌跟头,观感上比较不舒服的地方也在于常常令人备感“说教”。观众从银幕上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表达意图,急于把自己的生命感悟倒给观众,而非通过人物、通过叙事去让观众感受到。如果以此观照同档期的某部真人电影,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者拥有“爆款”气质的宣传,却最终遭遇市场与评论的滑铁卢。其不只是宣传上满屏的“鸡汤”PPT,在剧作上更是只有 “政治正确”的“大道理”。

人物是好故事的核心,是叙事的目的。好故事的核心不是“鸡汤”,不是小学生作文的中心思想。不在人物上下功夫,只在“鸡汤”上较劲,电影就很难动人,也只能在宣传上以“鸡汤”PPT为主要形式了。

让电影承载得轻些,它才能飞得更高,让更多的人看见它的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