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统文化类节目也应获得高收视率

时间:2024-06-18

方世彤

一提到传统文化类节目,创作者、传播者都认为这就不是能创造收视率的节目类别。事实上,最近几年多档传统文化类节目的收视效果确实不错。原因首先是国家支持行业倡导,当然和创作者的制作意识,以及积极的宣传也有很大关系。但似乎传统文化类节目不太好做,或者做不好的固化思维仍然存在,我们仍需探索做好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主要方法和思路。

首先是娱乐化问题,其实对于传统文化娱乐化的做法,我们是被“绊住”的。许多时候,过分娱乐化,大家批评;缺少娱乐化,大家不关注。娱乐化的核心是让观众喜闻乐见,如果需要观众看,就必须娱乐化。这里面的问题主要是有人把娱乐化搞得低俗化。低俗了,批评的声音自然就大了。比如,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拿出来,做的节目自然不受主流观众欢迎和支持。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主体人群为80后、90后,爱看电视的中老年人群也是60后、70后,这部分观众所受的教育以解放后的教育体系为主,历史教育并不多,民俗文化接触得就更少了,要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感兴趣,还是要以娱乐化的方式进行。一旦观众产生兴趣了,慢慢深入细项,节目自然会有固定的观众群体。比如现在社会流行的“木作”。讲中国传统文化,必然会讲到木工,我们能看到的建筑、雕塑、家具那么多,但讲“木作”的电视节目却很少。这些方面如果能结合,是能开发出新观众,也能提升节目质量的。

开创节目模式是创新的需要,也是提高传统文化类节目收视率的利器。毕竟当代观众的欣赏品位与过去相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一代节目自然要用新的模式去获得当代的观众。这方面国内有很多创新,仅在诗书类节目中就有不少,如利用以一当百的竞答方式,利用影音互动的朗诵方式等。最近广东卫视推出的一档传统文化类节目《木偶总动员》就创新地使用了一种国际流行的“达人秀”剧场竞演节目模式,让传统的木偶节目变得缤纷灵活,令许多认为木偶节目是儿童节目的人大跌眼镜。如果国内传统文化节目能够更巧妙地利用国外先进节目模式,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节目涌现。

注重节目模式的精炼是全世界都适用的提升节目质量的方法。在我国,鉴宝类节目很多,很受欢迎。在国家历史只有几百年的地方,鉴宝类节目也多,也很受欢迎。但我国该类节目寿命通常不长,而国外类似节目的寿命却可以和《新闻联播》相比。其原因在于国外对节目的不断改革,在坚持主题的前提下,不断打磨细节,几十年不断创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形成品牌,品牌自然具有吸引力。在世界各地这种案例有很多,在国内,许多鉴宝节目播出没几年就再也看不到了,这是很可惜的事情。

随着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的热播,一股国风“吹向”祖国各地,这也证明了传统文化的影響力。春节期间,国风主题的广告宣传也非常流行。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创作者应该顺应国风潮流,推出国风节目,这也是利用流行文化把自己的节目推给更多观众的机会。但遗憾的是,我们并未看到类似的节目出现。反而,笔者倒是听到来自广告主的更多期望,如国内某一海外品牌的大型连锁快餐店居然想利用国风节目推广自己。

最近笔者参加了几个IP创投会议,看到许多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IP。比如有人开发了古代仕女中的胖女人形象——“唐妞”,该形象在网络上影响很大,推出了不少表情包以及直播节目,版权拥有者计划开发更多的内容产品来丰富这个形象。如果以唐妞为原型制作大型综艺节目,我想这也不失为一种创作思路。最近几年,有几个女孩坚持穿中国民族服装到国外旅游,让外国人很吃惊、很羡慕,这也是不错的创意,而且得到了许多当下流行的商品服务品牌的关注,纷纷给予投资和赞助。这样的思路用来做旅游类节目,既能获得国内观众的喜爱,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发扬光大。

节目制作思路可以有很多,但坚持传播传统文化的思想要坚定。相信传统广电制作人一定会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观众得到娱乐的同时,也获得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