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用极简的方式讲最真的故事,打开家庭幸福向上的密码

时间:2024-06-18

2017年,中国电视综艺迎来文化类节目的春天,内容创作者们通过各种让人耳目一新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彰显着中国的文化自信。作为一线卫视中的排头兵,这两年,湖南卫视一直在文化类、公益类节目中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其中,讲述家风故事的《儿行千里》就是第一拨尝试中的一档节目。

截至目前,《儿行千里》一共播出了8期节目,豆瓣打分9.1分,零差评的口碑让不少观众和明星都主动安利这档清流节目。事实上,湖南卫视的主要受众群体为年轻人,这样一档没有流量明星,还在深夜档播出的文化类节目,年轻观众的接受度到底有多大?对于这一点,节目组刚开始也没有底气,最终的信心则来源于“用品质说话”的制作理念。

近日,记者独家采访到《儿行千里》总导演王琴,谈及节目的创作初衷她表示,“希望做一档正能量的节目,通过一个个家风故事告诉大家每一个家庭快乐向上的幸福密码。”

“儿行千里”是多数中国家庭的生活现状

何谓“家风”?这是节目组接到任务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正如王琴所言,这是一个无法用几句话讲清楚的概念,“希望用一季节目来完善大家对‘家风的认知。”

据王琴介绍,着手做节目之前节目组请了很多专家讲课,虽然专家们也无法明确给出“家风”的概念,但从古至今家风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内涵和延展?在新时代又有怎样的变化?对这些知识有了深入了解后,节目组更明确了家风的表现形式,然后再从不同家庭寻找家风故事和精神并传递给观众。

在节目组看来,通过讲故事将家庭中优良的精神传递出去,这种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儿行千里》播出后,很多网友为节目制作了不同主题词的家风海报,“乐观”“勇敢”这些都是观众从一个个家庭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家风概念。

事实上,家风的讲述方法有很多种,最终选择从“儿行千里”切题,王琴认为这是一条很窄的路,但反而让节目更具独特性。“儿行千里是当下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生活现状,也是能引起所有人共鸣的四个字。不管你走到哪里,家庭的烙印都会陪伴你,每个人在做重大选择时也都与家庭分不开。”

煽情是过时的套路,真实的故事才有张力

《儿行千里》整季节目将讲述20个家风故事,同时也汇聚成了一个中国家庭的缩影,通过小切口展现大共情,做到这点不容易。因此,在故事选择上节目组要求除了符合“儿行千里”“家风”两个基本条件,20个故事的题材、家风精神、家庭背景等也要有差异化、典型性、贴近性。而讲故事的技巧是什么?如何把握好“感人”与“煽情”之间的度?《儿行千里》的秘诀是“用极简的方式讲最真的故事”。

此前,王琴也在很多晚会节目中做过类似的环节,在她的认知里,“煽情”“制造悬念”“最终爆发”这些都是过去做情感类节目的套路,现在的观众已不吃这一套。“去掉煽情技巧,不过度消费情感,让观众最终感受到更深层次的精神力量,”这是节目组在做这档节目时达成的共识。“我们选择的每一个故事本身就具有张力,要用真实的表达、干净的手法做节目,而不是靠制造悬念刺激观众情感。”

除了内容本身,环节的设置对于观众情感的带入和推进同样重要。《儿行千里》在60—70分钟讲述两个大故事,在开场和第一个故事结束后穿插现场互动,由主持人何炅抛出一个问题,现场观众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过程中,观众自然进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观众分享是我们非常坚持的一种形式,这是一种更年轻态的表达,现场的200人都是儿行千里的代表,他们的小故事有时比大故事更容易戳中观众的内心。”王琴表示。

而在结束时,专家和何炅的点评则是对节目的升华。在王琴看来,“家风故事如果仅停留在现象本身是不够的,专家点评可以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让家风精神从表面感动向深层思考转化,这种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

当然,这样一档既有家庭温暖又有时代命运感的节目,主持人的把控十分重要。在王琴看来,“何老师对故事节奏、整体气场以及现场氛围的把握都非常准确,而且其内心也充满了正能量,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与节目的整体基调很吻合。”

这条路让所有人兴奋

除了内容,《儿行千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那条可以变化出不同人生元素的路,简洁大方却内涵丰富,舞美与节目主题达成了完美契合。

节目舞美由湖南卫视的老朋友唐焱设计。“当找到唐焱老师时,我跟他说,希望节目从舞美就能给人很多遐想空间,你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能更真切地理解这档节目的审美需求。”王琴回忆道。

然而,如何讲故事?在什么样的氛围中讲故事?刚开始双方都没有明确方向,两次详谈中,唐焱给了节目组很多思路。最终,当他提出要做一条路时,王琴觉得这与“儿行千里”的意向非常吻合。

在唐焱看来,“儿行千里”四个字就足以勾起每一个游子的情绪。“以我个人的经历而言,十六岁考到北京,八年求学,长年漂泊在外,每一次回家的路都显得那么漫长。做这档节目的舞美,无须太多考虑,‘路的概念是油然而生,从第一稿开始就基本定型为最终方案。”而在路的基础上,唐焱希望能有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他提出要通过地屏变化给每个故事主人公设计一条专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于是观众可以看到,主持人何炅走过的路是一条写满不同“家”字的路,在何老师说到“离家远行”时,那条路又变成一条铁轨;谢仁慈走的是一条校園跑道;张立强的路是沙漠中一条逐渐铺满绿荫的路;陈序的路是一条斑驳而充满战场硝烟的路;钱永刚的路是一条青石板路……每位嘉宾上场时走过的路都经过了巧妙的设计。

王琴告诉记者,当故事确定后,负责视觉的导演会为每位主人公设计不同的路,最终选择最适合、现场效果最好的方案。“每个人都会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条路其实是一种呼应,这条路让所有人都很兴奋。”

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

7月份启动,8月中旬开始录制,8月27日首期节目播出,对于《儿行千里》节目组来说,时间紧,任务重,而故事的搜集和筛选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儿行千里》由湖南卫视王琴团队、张丹丹陈鹏飞团队、杨霖团队和余淑君团队共同打造。据王琴介绍,四支团队共80人左右,团队人员相对固定、人数较少,由60人组成的12个独立故事组,则深入全国各地去寻找素材。

“第一次开选题会时大概有110个案例,最后留下的不超过10个,”王琴回忆道,整季节目下来大约有几百个故事题材,而且都是已经过故事组筛选的,“体量非常大,所以故事组的人员配备必须充足。”

而从找题材、提交案例到方案审核、深挖细节,过程中,由制片人和总导演组成的中心组要对提交的每个案例进行反复讨论,待方案基本成型后再进入拍摄和访谈设计环节。王琴告诉记者,中心组几乎每天都会开小会,筛选题材、一遍一遍改稿,“度过了最开始的摸索阶段后,我们逐渐建立了一种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大家都很齐心,后面的工作也就得心应手了。”

除了工作模式的优化,一直以来,湖南卫视的制作团队在了解年轻受众喜好方面也很下功夫,《儿行千里》的团队也不例外。王琴告诉记者,团队中大多数都是85-90后的年轻人,也是儿行千里的代表。“在做有同感的节目时大家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只要带着真实的情感、用最诚恳的态度来做,观众一定会感受到。”

(薛少林)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