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冯刚
相较前几年影视行业投资热潮、炒作、估值虚高的风起云涌,2018年影视行业在资本市场终于回归理性。从上半年开始,影视公司热钱退潮的观点便一再被行业热议。今年6月举行的上海电影电视节上,资本投资热情退潮的话题再度发酵。
影视行业“热钱”的涌入可以追溯至2009年。当年,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计划》等文件发布,以及华谊兄弟等影视公司的成功上市,影视产业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随后几年,拍电影、拍电视成为继房地产和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新兴投资方向。
随着融资渠道打开,影视行业“不差钱”时代来临,上市公司间的并购、重组和定增逐渐增多。根据第三方机构同花顺统计,2013年A股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仅有7起,2014年为44起,涉及资产价值301.76亿元。与此同时,天价片酬、小作坊式影视公司以及赚“快钱”的影视项目也在“不差钱”的环境中悄然出现。
不过,热钱也正是在此时埋下了“退潮”的伏笔。2016年5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金融机构主管部门开始收紧影视、游戏等四类产业的跨界、并购、重组和定增。唐德影视、暴风集团等针对爱美神、稻草熊的股权收购均以失败告终。2017年,影视资产重大重组无一过审。影视行业通过上市快速“圈钱”、融资的渠道被收紧。
与此同时,曾经被众多中小影视公司青睐的资本市场登陆渠道——新三板也出现了摘牌潮。2017年以来,包括耀客传媒、喜天传媒、乐华文化、嘉行传媒等在内,至少有15家文娱公司从新三板摘牌。
2018年上半年,华视娱乐、新丽传媒、和力辰光和开心麻花四家影视公司先后宣布终止IPO。其中新丽传媒于11月份被腾讯控股的阅文集团收购了100%股份,正式成为BAT影视布局版图中的一部分。
资本之外,投资者也从最初的“一窝蜂”式入市,逐渐走向理智投资。曾经凭借一个PPT、一个拟定的主创班底就能获得投资的“引资模式”已经很难重演。经过多年摸索,投资者对影视行业的运作模式已然熟悉,熱度退却后,缴纳了足够“学费”的资本所有者开始集中力量向头部内容展开冲击。
政策监管、投资回归理性、市场淘汰机制启动……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影视行业在经过多年恣意生长后,无可避免地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对于已经暴露出的行业问题,从业者和相关职能部门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展开自净。
虽然“热钱”退潮对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行业利好因素一直存在。无论是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支持影视行业发展的政策,还是庞大市场需求带来的影视产业高速发展,都在为影视行业提供前行动力。
对行业生态而言,缺少核心资源和竞争力的中小型公司,以及制作能力弱、无法主控项目的企业,大多会在缺少融资的大环境下被淘汰。经历了去泡沫化的行业“阵痛”后,影视公司的最终竞争力终将回归到作品本身,行业也将再度迎来拼故事、拼质量、拼制作的良性竞争时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