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文_板桥霜
若无“高线”,谈何“底线”?
文_板桥霜
中秋节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因出国时擅自改变路线受到处分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刷屏。很多人在胡锡进的微博下面留言,有向他求证处分真假的,也有表达兴奋之情的,还有骂他腐败分子的。
有纪委的朋友从专业角度分析了那份处分文件,说这是一份组织内部对同志违反“四风”的警告。如果跟据这份文件,把受处罚者描述为“腐败分子”,显然是不合适的。
就正常理解,警告应该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也是党纪处分的一种轻处分。比如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最近一次在福建调研,强调的就是,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等同于反腐败,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必须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
王岐山还说,今后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这说明过去的党纪处分中存在问题,而胡锡进的处分就属于王岐山所说的今后处分的大多数形态。
按过去的一些思维,查处大要案是衡量一个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综合战斗力的体现,却忽视了日常监督执纪问责,只要领导干部不违法,违反纪律就是“小节”,就没人管、不追究。现在要求把纪律挺到法律前面,防止小错酿大祸,是对党员干部的爱护。这不,在9月3日召开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王岐山就说了,“严管就是厚爱,子不教、父之过,干部犯错误、组织有责任”。
细心的人发现,王岐山最近几次露面,频繁强调的都是全面从严治党这个话题。在更早一点的“2015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上,王岐山则首次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两条线”:既要把理想信念宗旨这个核心价值观作为“高线”,又要守住党的纪律这条“底线”。
今年以来,王岐山先后5次谈到过“底线”,之前一直让人猜测具体指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表示,王岐山三令五申的“底线”,概括来说就是所有违纪行为。今年7月,王岐山在修订廉政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征求意见会上明确表示,党纪处分条例应成为从严治党的一把尺子、广大党员的基本底线和遵循。
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凡事都要有个“底线”,触碰了就要受到约束甚至惩罚。对老百姓来说,“底线”就是法律法规;对于党员来说,党的纪律和规矩就是要时刻挺在前沿、记在心里的“底线”。
胡锡进曾和网友谈过“网络大V如何坚守底线”的话题,有人说,以前一直以为胡锡进是“高线”,没想到也触碰到了“底线”。那么党员干部的高线究竟是什么?有媒体分析称,“高线”的深层含义就是共产党人的修养,是以德治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对领导干部而言,没有追求“高线”的思想,就难以守住“底线”。“底线”借助的他律的力量,而“高线”更多的是自觉的力量。“高线”能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境界,进而抬高做人的“底线”;如果没有“高线”的牵引,所谓的“底线”其实也就是一张白纸。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