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五大热点话题 互联网电影高峰会献策产业发展

时间:2024-06-18

黄柏雪

6月14日,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电影盛世 巅峰论剑——互联网电影上海高峰会”在上海市普陀区举行。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爱奇艺副总裁李岩松、小米影业总裁唐沐、阿里影业首席运营官邓康明、华谊兄弟首席执行官叶宁、企鹅影业CEO孙忠怀、百度糯米影业总经理徐勇明、华策影视集团总裁赵依芳等23位业界大佬轮番上阵,围绕VR、IP、资本、在线票务以及社会责任五个主题,共同探讨互联网之于中国电影市场变革的深远影响。

电影巨头如何布局VR产业

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

VR在中国是个新事物,每个人都在摸索,说实话我们并不知道VR未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但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是为它的最终到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为之做好前期准备。光线在几年前就投资了VR公司,在VR的基础技术里面,VR实时缝合技术在国际上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同时也在VR的编解码、压缩、存储、分发等领域投资了一些国际上比较领先的公司。未来VR能够改变整个内容产业,光线想做的就是通过技术软件,来促进内容生产。

合一集团高级副总裁、阿里数娱总经理李捷:

VR是比电影业泡沫更大的行业,但在泡沫中充满了希望。VR作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我们称之为多屏合一的另外一块屏,从PC到移动、到电影屏、到电视屏,最后到VR这块屏,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合一集团今年4月份已经正式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现在是阿里巴巴旗下数字娱乐的重要平台。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大概有三四个不同的团队做VR的尝试。我们还不清楚VR未来在中国真正的突破口和机会在哪里,所以我们的策略叫做赛道多投。一个VR赛道,从硬件、播放器、内容的供应、后期、拍摄技术等多个方面,有不同的团队在做不同的尝试。

与传统的视频行业不同,VR行业的挑战在于资金的密集性以及技术的先进性缺一不可,必须在商业和技术上找到非常好的结合点。关于VR的商业模式,我认为VR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不应该是免费的,因为VR提供了完全与众不同的体验。

小米影业总裁、小米路由器、小米探索实验室(VR)总经理唐沐:

VR是由硬件、硬件之上的软件系统,以及软件系统之上的内容三部分组成的,三者缺一不可。小米擅长的领域在于硬件和软件系统,在内容上则会与其他企业进行充分合作。目前小米有2.2亿块手机屏幕、1500万块电视屏幕,VR将会变成小米的第三块屏幕。

VR内容的好坏是关键。用户只会对真正的好内容感兴趣,而不是某种新鲜的视觉刺激。我认为评价VR内容好坏的标准就是能不能打动人心,以致于成为一个好的内容流传下来。

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万达院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曾茂军:

驱动电影行业发展的三大因素,首先是内容,其次是技术,第三是会员。这三大因素当中,内容和技术都与VR关系密切。VR要想真正落地,必须要靠消费,因此我们更加关注VR的技术和内容怎样与场景消费相结合。

中国的消费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十几年前进入体验式消费阶段,现在开始进入场景消费时代。在场景消费时代,过去两类非常好的行业——零售和餐饮,都在大幅滑坡。而VR有可能对场景消费产生重大改变。

目前万达正在尝试寻找全球最新的VR技术与电影相结合。一是用VR技术做电影推广;二是尝试将VR落地。我同样认为,VR不是免费的午餐,所以我们从第一天就将VR定位为消费的,万达的VR体验票价大约为50元,略高于中国电影平均票价。

苏宁文创副总裁、聚力传媒总裁米昕:

通过VR技术特别是相关的体感技术,完全可以逼真模拟现实的消费。既然VR是短时长消费,需要精良的制作内容去互动,因此我们非常看好线下的业态,这实际上是2B的业务。

在2C业务方面,目前VR还只是在做尝试。直播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搏击之类的体育互动中,VR的震撼力相当不错,但目前仍然只是一些比较肤浅的尝试。未来如果VR能够成为一种普及型的终端设备,对于聚力传媒这样的流媒体播放平台来说,将是我们平台业务的延续。

爱奇艺副总裁李岩松:

过去两年,爱奇艺在VR内容、设备以及更核心的商业模型和结构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和探讨。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VR游戏和短视频,是由爱奇艺合作提供的。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现在真正的VR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在电影院,包括万达在内,VR只是电影院内的一个单独的体验店,还不是电影院售票体系的一部分,因为还没有非常清晰的付费商业模式。观众愿意为多长时长的什么样的内容买单?付费内容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商业模型问题是未来两年内大家要探讨研究的关键。

我相信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会超过一年,会有非常好的商业模型出来。只有商业模式在2B、2C、线上、线下整体搭建完成之后,VR才能真正地在中国市场存活下去。

数字王国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谢安:

VR在国内的未来一定是以视频网站为主。因为电影行业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寻找商业模式,而视频行业是不需要的,视频网站会员已经有了一定规模,有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包括不付费和付费。举例来讲,不付费的VR内容就是糖水视频(是传统技术派摄影师讽刺“新新人类”作品的一种称谓,比较典型的说法是“视觉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如果要看高端VR内容就要付费,这样就会形成漂亮的商业模式。

如何打造IP产业链

华视娱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EO王琛:

华视的IP布局非常宽泛,无论是典型的流行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还是经典文学《平凡的世界》,厚重题材的《激荡30年》,甚至完全来自互联网的IP《斗罗大陆》《龙族》等等,华视都有涉足。

华视对于IP布局并不简单求大,而在于求好,也就是说IP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宏大的世界观、良好的粉丝基础,以及强烈的可看性和稀缺性。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CEO叶宁:

当下的IP热是个很好的现象,每个IP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强大的消费群体。但是来自于文学、游戏的IP如何转变为电影?这一定是要经历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并非所有热门游戏IP和网络IP都可以顺理成章地变成电影IP。

电影故事的表达形式与文学的结构、游戏的结构有非常大的差别。如果是一个特别宏大的IP,还要平衡电影呈现的可能性,从某一个人物、某一个视线叙事的角度形成一个剧本,还要平衡预算等等很多东西,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化面临的巨大挑战。

所以在热议IP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回归电影创作本身。这是一个硬功夫,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掌握它的技法和逻辑所在,然后才会有可能出现中国电影的超级IP。

合一集团副总裁、合一影业总裁刘开珞:

网络视频平台能够给很多创作新人、年轻人提供内容和个人成长的空间,他们的作品经过网友的观看、点击,会自动筛选形成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作为优酷土豆旗下的电影公司,我们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从中寻找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内容。

我们将一个IP搬上大银幕时需要做出很多取舍,除了对故事本身的考量,还要考虑视觉的东西。我觉得最核心还是在于情感的表达。无论哪一种艺术形态借鉴过来的,IP也好、品牌内容也好,都需要把核心的情感价值保留才有机会改编成好的电影。

腾讯公司副总裁、企鹅影业CEO孙忠怀:

无论是腾讯影业还是企鹅影业,我们对于电影还只能算是门外汉,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特别成功的作品。依托我们的游戏、文学题材所做的新项目,很多筹备和开发工作也都是交给我们的合作伙伴公司去做,比如华谊等等,真正自己操盘的并不多。这样的策略相对保守,让我们不至于承担太大的风险。当然不亲自下水,永远不能学会游泳。腾讯也在考虑今年或者明年是不是真的跳下水去。

一个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背后总有一个庞大的读者群,是比较好的起步点,但对于电影最终的成败,可能连10%的影响力都没有,所以我不觉得一个大IP或者特别畅销的小说就必然成功。

阿里影业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张强:

今天大家做电影最大的困惑是原创的、优质的东西太少了,远远供不应求。IP打开了另外一个渠道,通过零门槛的网络平台,通过市场淘汰机制,最后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畅销的网络作品。特别是在今天,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几乎没有界限,网络只是一种表现方式而已。

但是网络文学改编电影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量的IP是改编不了的,三观有问题。二是网络文学的写作方式是想到哪写到哪,动辄几百万字,结构方式、思维方式跟电影完全不一样,因此很多网络文学注定改编不成电影。

中国资本竞相出海

对全球电影格局的影响

阿里影业首席运营官邓康明:

全球化是阿里影业的一个前进方向。作为互联网出身的新兵,阿里希望不断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导演、制片人以及前沿技术,讲述中国的故事。一方面用先进技术改善中国电影工业的制作水平,同时引进优秀制片人帮助本土电影人才成长和发展。

博纳影业集团发行公司总经理刘歌:

中国资本进军好莱坞,对我们来说是迈出了一大步,但对于全球电影界只是很小的一步。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投资他们的电影和引进作品,而是运用我们的投资把他们最先进的技术、思维、电影的世界观以及主流价值观都引进到中国,用美国电影的技术、人才、设备等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做深层次的布局。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高级总裁助理、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方:

大家看到的万达资本出海方式好像一路是买买买,其实背后有着我们自己的逻辑和策略。我们的目的是扎扎实实地学习做电影,从最开始的选择剧本、选择项目,到怎样搭班子、做拍摄计划和预算,一直到最后的宣传、发行,我们试图全程参与好莱坞电影制作的过程。

百度糯米影业发行总经理李阳:

中国资本怎样走向海外?我认为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学习,一个是生态。如果降低风险,肯定要建立一个比较强大的掌控电影生态的能力。不管是让海外的人才或者资源更深入的走进来,还是把中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借助国外力量走向全球去,我觉得这两个关键词都非常重要。

复星高科技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影视娱乐事业部董事总经理黄竞彦:

美国工业化的电影制作体系一定要从源头控制,也就是说如果你在融资环节、在剧本撰写环节、在找制片人、演员、导演环节没有一定的话语权和控制力,要做到我们想要的中美电影的学习交流,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在海外的布局实际上是希望为下一代、为今后5到10年,打造一个有特色的产业平台,帮助未来一代年轻人直接和美国对话。

在线票务平台的未来发展空间

淘票票副总裁万里:

淘票票作为一个互联网票务平台跟同行一样,一开始从票务入手切入到这个行业。另外一个角度,淘票票同时又是一个内容输出平台,在此平台上我们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沉淀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娱乐行业上下游。

百度糯米影业发行总经理李阳:

作为一家在线票务网站,如果我们只把自己当做卖票的,恐怕发展空间就很小了。我们要做的是电影产业的“水电煤”,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抓住我们的最大优势——用户和海量粉丝。我们与爱奇艺的合作,就是要将爱奇艺的用户高娱乐属性与百度糯米的高交易属性融合,达成双方共赢。

猫眼文化运营副总裁康利:

在整个泛娱乐行业中,用户不仅在消费内容,也全程参与了内容传播的全过程,有评论,有转发,甚至还有二次创作等等,这些手段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变得非常丰富。我们注意到用户参与的过程其实产生了数据和价值,通过数据的沉淀可以把整个产业链打通,通过一些数据更好地服务产业的上下游。

“互联网+电影”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以及社会责任

华策影视集团总裁、创始人、董事赵依芳:

我们是影视产业的服务员,任务就是为大家服务。我特别期待的一个状态就是大家都会尊重这个行业的商业、科技,以及人才的发展规律。

猫眼文化CEO郑志昊:

服务产业占整个GDP大概70%,其中一半将会落到泛娱乐和体验经济上,尤其是以互联网+电影为主。再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电影本身是艺术,技术只是赋予它的翅膀。艺术乘以技术,资本对接市场,人才对接土壤,这才是我们乐见的。

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斌:

未来四五年之内,IP网络发展的速度会更快。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不管任何时候一定是内容为王,因为我们所有人上网的目的一定是看内容。

阿里影业首席运营官邓康明:

中国电影人承载着很大的社会责任。今天主流观影人群基本上是85、90后,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只知道钢铁侠、蜘蛛侠,只知道去买大白、小黄,这一点是我很担心的。因为影视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有效载体和手段,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讲,我希望我们的优秀导演们跟国际电影人合作,一块告诉中国观众除了老外的钢铁侠和可乐,我们民族还有类似孙悟空、炎黄等很多好东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