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编剧工作室规模化生长

时间:2024-06-18

喻若然

缺少专业的编剧经纪人,也缺少税法方面的专人打理,在编剧的收入水平和行业地位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编剧工作室相继成立。一般的工作室团队规模维持在10人以下,更多的是在5人左右。

在此基础上,工作室的规模、定位和发展方向都出现了差异。在编剧帮的抽样调查中,5人以下(包括5人)占44.4%,6~10人占22.2%,10人以上则为剩下的33.4%。拥有40个编剧的蓝蓝蓝蓝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是全员工制的编剧公司,此类公司比较罕见。

三种主流工作室

税务、法务保护。目前很多编剧都有工作室,但大部分工作室都不是实体的,有相当一部分只是一个外壳,主要是为了在财务、法务、税务等方面谋求便利和享受一些优惠,并非真的有团队合作。过去法律、税务意识比较单薄,如今在资本的推动下,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对其重视程度都有很大提高。许多老牌知名编剧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如高满堂、刘和平、王丽萍等。这类工作室的成立也主要是为了打理创作以外的周边事务,并非为了团队创作。

在好莱坞,编剧有编剧工会来保障自己的各种权益,组成工作室是一种更加紧密的联盟和合作,而在中国编剧遭侵权的报道时常出现在公众视野,工作室这方面的力量不大。

小团队项目合作。目前最基础也最普遍的一种工作室,是志同道合的两三个编剧一起写剧本挣稿费,决定弄个合作的模式,也许到工商局注册了,也许没有。这种形式自由乃至很松散,有时在一段时间里甚至没法依靠剧本赚取收入。比如束焕和史航,大学刚毕业留校,成为了室友,就一起写剧本。田羽生和他的三个同学组成的“圣堂工作室”也是这种形式。

现在束焕工作室固定的合作编剧有20多人。“我之前做剧本医生的时候,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编剧,很多是年轻编剧,发现了好苗子之后,就开始一起聊。他们很多也是一起做,而我可以提供很多‘出口,所以他们也愿意跟我合作。因此我决定把大家聚合起来。”

一些编剧借助大学教师的身份带着学生一起写剧本,比如北京电影学院的薛晓路、曹保平、张巍,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梁振华、田卉群等。“我一直在我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发掘编剧,有好几位是硕士和博士,所以我的团队学院气质比较浓郁。”梁振华说。

这类小型团队几乎都是项目制合作,没有固定底薪和社会保障,人员流动也比较大。束焕手下的电影项目居多,旗下编剧20多人,大多数是按照项目制结算。束焕认为这样比“底薪+稿酬”更有利于合作的编剧,也不影响他们与别人合作。李潇的工作室则介乎项目合作和公司化运作之间,有项目时按照项目结算,没有项目时发放一定量的底薪。

公司化运作。少数具有市场思维的知名编剧打出个人品牌,建立了自己的编剧公司。如张永琛的派乐影视传媒,余飞的悠闲影视工作室,田羽生的新圣堂影业等。还有一些编剧团队虽然不是独立公司,隶属于影视公司,但仍然进行公司化运作,例如白一骢旗下50多人的编剧团队。

去年成立的派乐影视是目前国内规模很大的编剧公司,旗下有20个工作室,108名编剧;4个总编剧每人带领5个工作室,张永琛本人也带5个工作室,项目涵盖大古装、民国、谍战、现代生活各个方面,还有电影。招聘的编剧什么样的背景都有,既有学戏文的研究生,也有网络写手、知名作家,还有玩游戏出身的年轻的“二次元编剧”。

余飞的悠闲影视有十来个人的团队,他把公司定位为影视公司“外挂的策划部”。“我们所有人都有策划能力,无论是哪个公司来找我们合作,我们都可以给他们提供剧本策划服务,从最初的创意到整个过程的管理、创作以及修改,全是一条龙服务。”

新圣堂创立了一个新模式,给无法固定创作量的编剧们发固定工资,上高额保险。田羽生认为,编剧(主要指电影编剧)的工作无法批量生产,1年写1个剧本很正常,有可能前5个月什么都没写出来,第6个月突然“脑洞大开”。“我想要保护他们的创造力,不让他们为了生存疲于奔命。我愿意承担这个风险,10个剧本里只要有2个被拍成电影,10个剧本的成本可以全部覆盖。”最终的稿费分配视每人参与的程度和完成质量而定,有的是按事先谈好的稿酬付费。为了选拔优秀人才和好项目,新圣堂还发起了“聚本汇”剧本大赛,请来众多资深电影导演、编剧担任评委。

对于刚入行的年轻编剧来说,参与靠谱的团队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收入和署名权也会得到保护。白一骢表示,“我们给编剧的报酬可能比公认的市面价格稍低,但是最安全。有些人在外面自己接戏,别人标一个很高的价,但往往只能给个订金,后面写了就没用了。而且,我们自己的项目,一定会保证编剧署名权。”

内容管理与薪酬体系

个体创作总有局限,团队合作有思想的碰撞,不同的生活经历与知识背景互为补充。这也是《疯狂动物城》等好莱坞电影的成功所在。目前国内比较普遍的集体剧本创作,是大家坐在一起开会讨论,一位执笔人将讨论成果写出来。电视剧的环节更多是大家一块儿讨论剧本大纲、故事框架,完成分集大纲,之后每人分配几集写作,最终交由工作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审看和统稿。

在规模量产的需求下,新崛起的编剧公司更多地借鉴了好莱坞剧本创作模式。派乐影视的剧本创作按照各编剧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擅长创意和擅长故事结构的编剧首先进行故事大纲的撰写,其后跟进的是台词编剧。签约编剧都在公司上班,首先进行市场数据、类型分析、选题策划等专业训练。进入剧本创作时,可以阶段性请创作假。但张永琛也表示,“模式不能照搬好莱坞,必须本土化。好莱坞一般大编剧大导演就是出品人、制作人,我们的投资方一般是制作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上要按照对方对市场的判断,作品的要求来创作,不能过于自我,与制片方的磨合在创作中占有很大比重。”

派乐的编剧薪酬体系采取“五险一金+底薪+租屋补贴+稿酬”的形式。下一步,派乐传媒还将推出包括期权在内的激励政策,并有出国培训计划,将编剧送出去交流、学习。

悠闲影视的创作模式很像余飞所热衷的谍战剧,逻辑性强,分工明确,主要分四大部门:搜索部、策划部、创作部和开发部。具体操作也借鉴了一些美剧的工作方式,但他同样认为手法需要改良。“很多人喜欢一下子把所有分集都写完,但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后面的部分可能会完全推翻,我不建议,美剧基本上就是五集五集往前推进。但美剧韩剧边写边播的模式也不适合我们。”

新圣堂影业目前有二十几位编剧,三四人一个项目小组。每周开一次例会,几个项目放在桌面上,编剧们坐在一起头脑风暴。“贡献出关键点子的编剧,将会奖励10万,稿费另算。”有位编剧提出了“备胎”的概念,促使了《前任攻略2之备胎反击战》的出现,他得到了10万元奖励。但新圣堂的项目领头人没有股权。田羽生认为,“除非上市,股权才有价值。”但公司有5%的股份专门留给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

虽然没有专门开办编剧公司,但白一骢旗下50多人的编剧团队却颇具规模。他们60%的工作都是接的其他公司订单,只有40%是自己公司的项目。这个编剧团队分为许多个小型工作室,每一个工作室的负责人拥有公司股权,参与监制也有分红。

多渠道营收

编剧靠剧本赚钱,但并非所有的工作室都以剧本来赚钱。

根据“编剧帮”的抽样调查,62.5%的工作室都在开发剧本之外的业务,比如介入电影制作、剧本经纪、电子书、实体书、游戏、歌词创作、广告片拍摄,甚至做发行。因此,一年下来,达到收支平衡或盈利的工作室,据称有50%。“必须承认,考虑到很多为生存挣扎的小工作室,真实数据会低于50%。”编剧帮表示。

在派乐影视传媒的网站主页上,有着如下介绍:“派乐影视传媒是一家以剧本创作为核心,集电视剧、电影、网络剧制作及影视发行、艺人经纪、编剧经纪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剧本公司,包括电视剧、电影、游戏、漫画剧本的生产以及项目孵化,并建立了专业的策划、宣推、研发团队。”《孤芳不自赏》就是这个计划的第一个样本。它由派乐开发剧本并承制,与克顿传媒联合发行。电视剧只是这个IP的开始,它还有电影、游戏、动漫等周边产业的孵化计划。

悠闲影视的规模比较小。经过摸索实践,余飞对工作室的规划是,未来除了编剧的主业,还会开设线上线下的收费编剧课程培训。“课程培训和开发其实也是某种形式的宣传,而剧本的创作和播出又可以为培训和开发提供一些学员基础。”另外,余飞还计划开发自己的IP,目前主要是以漫画的形式对一些IP进行“养成”,他认为这种载体方便传播。他本人还在尝试亲自做网络大电影导演,并将“编剧别动队”这个网络公众号做成一本电子杂志。

工作室创作的弊端

不是所有作品都适合工作室集体创作。一些居庙堂之高,追求文化品格,非商业诉求的影视剧更倾向于选择有品质保证的大编剧,如高满堂、刘和平等。这种剧的出品方往往是央视或省级卫视。换言之,工作室创作面向的基本还是商业项目。

一位省级电视台影视项目开发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曾拿着项目想找一位知名编剧,但对方自从成立工作室以后,接的活儿实在太多,让他心存疑虑,最终打消了合作的念头。强势电视台并不像民营影视机构那样急于赚钱,他们宁愿花高价买断一位知名编剧的创作时间,花2到4年磨一个剧本,而不愿意冒险找一个编剧团队速战速决。

编剧工作室的管理也并非易事。张永琛表示,他对编剧的要求非常苛刻。“别人想到的题材、桥段我们不做,自己想到的选题、桥段也不做,先破坏掉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再重建,过程很痛苦。我曾经逼哭过好几个有过很多作品的成熟编剧。没办法,不这么做,我们的作品就打不败别人,占不住市场。”

余飞告诉记者,悠闲影视如今固然发展不错,其中仍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作为编剧公司的灵魂人物,他没办法像其他领域的老板一样只管投资自己当“甩手掌柜”,而必须事事亲力亲为。“找到合适的编剧是可遇不可求的,真正能够推动项目的人才还是比较少。目前我们有三到五个项目在做,但是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我亲自参与,整个公司的大大小小,外联,宣传,找项目,甚至一些公益活动,事无巨细,都需要我来管控,劳心劳力。就算有人能够帮我分担,也跟我的风格与想法很不一样,而来我们公司合作的人主要就是冲着我的名头来的,所以我还是只能尽量参与。”

也有人质疑,这些主打个人品牌的编剧公司,一旦该明星编剧离开,恐怕公司要么难以顺利运转,要么失去大量合作机会。田羽生表示,“我们想做编剧界的‘皇马,以团队为精神,而不是以个人。”但仍有不少业内人士对这个良好愿望能否实现持保留态度。

余飞也坦言,工作室的运作很复杂。“实际上,真正以工作室来运作的还不是特别多,操作下来也不太现实,大部分情况还是一个人写。优秀编剧之间很难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风格,大带小也会出现质量下降的问题。”

是否所有公司都愿意找编剧工作室合作?电影和电视的情况有所不同。一家以出品商业娱乐片著称的大型电影公司策划总监告诉记者,手中的项目首先考虑自己公司签约的编剧,如果编剧写不过来,再在外面寻找编剧,至于个人还是工作室,并无差别对待。而在电视剧领域,老牌一线公司,或有强烈诉求的公司,相比与编剧工作室合作,更愿意首选独立创作的知名编剧,或者邀其入股“绑定”合作。而对于新入行的影视公司,或者手里有现金却缺乏靠谱编剧资源的公司,则会倾向于找工作室合作。编剧工作室最为活跃的或许是网剧领域。白一骢表示,现在公司的编剧们“活儿多得根本接不过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