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王心义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因历史悠久、音韵独特而有着“众乐之师”“仁智之器”的美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古筝这一传统乐器不论是记谱方式、演奏技法还是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春秋战国时期,三秦大地就出现了古筝。古筝是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点、善于表达情感的民族乐器。由于区域历史文化、曲目、技法等原因,古筝主要分为九大流派,每个流派都代表着该地域的文化风格特点,它们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这些流派既离不开右手的弹音(乐曲中的速度、节奏、力度由右手决定),也离不开左手的做韵,所谓“韵”就是通过左手的“吟”“揉”“按”“滑”“颤”使音高声响发生波动。下面概括古筝传统五大流派的演奏技法:
山东筝派的特色技法与其当地的风土人情密切相关,山东筝派常用的演奏技法有:
1.大指“托、劈”。在这一演奏技巧中,右手拇指的技巧最为独特。音乐旋律主要由拇指小关节“托”“劈”进行表现,触弦强劲有力,滑音不拖泥带水。如山东筝曲《高山流水》(高自成版本)中引子结束后的第3 小节到第5 小节连续运用了右手大指小关节的托、劈。
2.花指。花指演奏效果如潺潺流水,通常使用大指连托而成,在山东筝曲中,花指多是正板花,在现代筝曲中,花指后面往往跟随食指,在山东筝曲中,花指后接的是中指的勾,如山东筝曲《高山流水》(高自成版本)第三段中大量运用了花指接勾。
3.筝韵·颤音。颤音是左手手腕在右手弹奏的同一弦上以一定的速度上下摆动,但摆动的速度和振幅不固定的演奏技巧。颤音在山东筝曲中大致分三种:①轻颤,就是音高控制在小二度范围的颤音,通常都是用来美化音色、制造意境的,如《四段锦》清风弄竹中的第16 到20 小节大量运用了左手的颤音。②重颤,就是手腕晃动幅度大致使音高超过小二度范围的颤音,多用于展现山东方言特点,用来增加乐曲的层次,如《四段锦》清风弄竹中第8 小节到第9 小节在la 上做了大颤。③按颤,指左手在按音的同时加上颤弦的动作,如《四段锦》清风弄竹中第3 小节和第10小节分别在xi 和fa 这两个二变之音上做了按颤。
4.筝韵·按音。由于古筝是五声音阶的民族乐器,为丰富古筝的音调,让古筝更加有韵味,就需要使用按音。按音是指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以半圆的形状在右手弹音所对应的琴弦上由琴弦向面板运动的指法。如《高山流水》(高自成版本)引子后第三小节,在mi 上按到sol 的音高上和第九小节在la 上按到xi 的音高上都使用了按音。
5.筝韵·滑音
滑音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指用右手演奏后左手按弦,使音高高于原来音高的大二度或小三度;下滑音则是左手先按到原来音高的大二度或小三度音高位置,右手弹奏完后,左手回到原来的音高位置。山东筝派的滑音速度较快,这与这一地区的人民直率、爽朗的性格有关,如《四段锦》小溪流水和普天同庆中大篇幅的滑音。山东筝乐在弹奏下滑音后再加上重颤音的演奏技巧常常被用来体现本地筝乐粗犷、泼辣的风格特点。山东筝曲在慢板演奏时常常在弹奏上滑音、下滑音的时候施加颤音技法来体现无限的哀思,产生悲凉凄苦的音韵。
河南筝曲是秦筝传入河南后结合当地的民俗音乐发展而成的,后来发展为著名的“中州古调”。河南筝派音乐吸收了许多河南地方戏曲和其他艺术的元素,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格。河南筝曲一般分为板头曲和唱腔牌子曲两部分,其中,板头曲是纯器乐曲,用于渲染气氛;牌子曲带唱词,具有短小的结构和强烈的地方特色。该流派的主要技法有:
1.大关节“托、劈”。在河南筝派里,最有特点的就是托、劈、摇,不同于山东筝派的小关节托劈,河南筝派的托劈以大指根关节为中心进行反复有颗粒感的运动,从而达到摇指的音响效果,如河南筝曲《高山流水》第一小节的sol 长达一拍子的托劈摇。
2.筝韵·颤音。密颤是河南筝派的特点之一,它的特点是颤得快而重,常常用在fa 和xi 中,在密颤中,fa 和xi 的音高都比原来的音高要高一点,由于密颤细密而紧促,会导致其音高不稳定,通常会按得游移一些。如《汉江韵》。
3.筝韵·滑音。在河南筝派中,上滑音要快速按到所弹奏的音高位置上,多是mi 到sol 或la 到do 的小三度滑音,在上滑的过程中没有过渡,如河南筝曲《高山流水》中第1 小节的mi 到sol 和第二小节的la 到do。
浙江筝派发源于浙江杭州一带,在漫长的历史中,浙江筝乐同江南其他民间音乐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江南音乐温婉含蓄的韵味特色。其主要技法有:
1.快四点。其主要是“勾、托、抹、托”,因浙江筝乐中“抹托”和“勾托”演奏技法被大量运用,就形成了快四点。如《霸王卸甲》的垓下酣战中,右手大量运用了快四点技法。
2.点奏。要求左右手的食指交替弹奏,其音色统一、力度均匀,具有颗粒感,如《将军令》中第121小节到149 小节运用了点奏。
3.摇指。浙江筝派的摇指不同于山东筝派的小关节密摇,也不同于河南筝派中的大关节快速“托劈”,它的摇指大致分两种:(1)短摇,其有个数之分,如右手一拍的摇指对应左手的一个快四点,这样会更有节奏感,如《将军令》中第2 小节到第28 小节。(2)长摇,与有个数之分的短摇不同的是,长摇节奏自由,是用慢板抒发感情的技法,如《月儿高》中第50 小节到53 小节。
客家筝派流传于广东梅县一带,它有悠久的历史,因受当地风俗及方言的影响,它有高雅文静、优美婉转的风格。传统的客家筝采用金属弦,为延长余音和做“韵”做铺垫。客家筝在演奏时突出低音,其演奏慢板或者中板时,一般情况下,在每一句的最后一音中用勾指或八度和音的技巧在内侧演奏,使声音变长,加深韵味,形成立体的多声音乐旋律,充分表现客家筝曲简单雅致的风格特点。其左手技术与河南筝派的高速小颤音不同,客家筝讲究高雅、沉稳,故而左手颤音速度慢、平均。
潮州音乐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民俗音乐,其音乐特点与“二四谱”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受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潮州筝形成了独特的“轻六三调”“重三六调”“活三五调”等调式,这种调式的变化主要依靠左手按、滑变调奏法来体现,乐曲丰富而独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西洋音乐及记谱方式的传入,快速指序的练习方法和新音乐风格不断涌现,传统的风格技法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刺激的听觉体验的追求,于是,现代作曲家在传统古筝技法的基础上对古筝这一乐器的演奏技法进行了丰富,使古筝迎来了新的春天,传统的演奏技术开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传统筝曲演奏中,通常是右手弹奏旋律,左手做韵。随着多声部筝曲的演奏需要,左手也可以戴上义甲,它不仅负责做“韵”,也担负起弹奏的任务,让音乐更加丰富,层次更加鲜明。
1.古筝演奏家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乐器发展丰富古筝演奏技法。(1)轮指技法就吸收借鉴了琵琶的演奏技法,不同的是,古筝的技法是手指向手心发力。轮指这一技法有正轮和倒轮,按照打、勾、抹、托或者托、勾、抹、打的顺序,在琴弦上迅速、循环、均匀、密集地发力。如《彝族舞曲》中的引子部分。(2)扫弦技法也是向琵琶借鉴学习的,其演奏方法是用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快速在倍低音区域由高音向低音方向扫弦,制造轰响效果。如《望秦川》中第20 小节到21 小节左手的扫弦。(3)扫摇是在扫弦的基础上加入摇指的技法,它由王昌元先生在借鉴琵琶扫弦指法的基础上改编而来。其演奏是用右手中指、无名指在低音区由低音向高音快速拨动数弦(大致三到五根琴弦),再加入短摇形成扫摇,一拍子对应着一个扫加三个摇(劈托劈),如《战台风》中第100 小节用大量的扫摇展现暴风雨来临的场景。(4)跨八度轮抹是借鉴浙江筝派的点奏技法改编而来的技法,点奏与扫摇相比,音色较弱,为更好将音乐的紧张氛围渲染出来达到高潮,就出现了跨八度轮抹,其主要是在轮抹的基础上加入扫弦。在古筝形制改良之前,古筝的音域较窄,无法满足跨八度轮抹的演奏要求,在20 世纪60 年代,古筝由16 弦增加至21 弦,音域得到拓宽。如《战台风》中第116 小节到127 小节就运用了跨八度轮抹技法。
《汉江韵》
《苍歌引》
2.随着西洋乐器的传入,古筝演奏者将西方乐器的演奏技法与传统技法融合在一起,对古筝演奏技法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传统筝曲演奏频繁运用大指(托)、食指(抹)、中指(勾),在吸收借鉴西洋技法后,四指(无名指)也充分参与演奏,从而出现了快速指序,赵曼琴先生就是快速指序的创始人,快速指序被广泛运用于乐曲的演奏中。赵曼琴先生创作的《井冈山上太阳红》一开始就是快速指序。
1.创新技法—点弹,这一技法有食指点弹、小撮点弹、大撮点弹等,点弹时两手快速交替在琴弦上弹奏,这一技法通常在快速段落中使用,弹奏的幅度要小,要保持手指关节的独立性,手腕和手臂要放松。2.创新技法—摇指,这一技法有双手大指摇、勾摇、多指摇等,其中部分摇指需要运用悬腕摇(摇指分为扎桩摇和悬腕摇)。
自20 世纪初以来,特殊音效逐渐从新音色转向大众音色,展示出其重要性和受欢迎程度。特殊音效的出现拓宽了现代筝曲的创作领域,一些特殊音效的运用使作品的音响音色效果更加丰富,风格也更加多样化。1.特效音—拍击。拍击是为了模仿打击乐的音效,根据筝曲的需要,拍击分为拍弦、拍筝码、拍琴盒还有混合类,这类技巧在筝曲中具有一定的推动力,能推动音乐的前进,使音乐更加丰富、有张力,如《西域随想》《溟山》等乐曲中都有运用。2.特效音—筝码左边刮奏。这一特效音能根据曲子的意境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如《战台风》中的刮奏就模仿了暴风的音效,给人一种暴风雨来临的感觉;在《枫桥夜泊》中,刮奏渲染的气氛更加忧伤,营造了一种意境美。3.特效音—泛音,这是一种模仿古琴的特效音,由左手手指虚按在琴弦上打泛音,右手进行弹奏。经过不断的发展,还出现了由一只手单独完成的泛音,从而解放另一只手。4.特殊音效—摩擦,可分为指甲摩擦和手掌摩擦,指甲摩擦主要是用义甲侧面擦弦,手掌摩擦是用手掌左右来回抚擦琴弦,如《苍歌引》。
随着曲子的演奏需要,现代古筝出现了许多特效音,还有指甲摩擦琴弦、琴弦上运弓、止音等,这些特效音极大地丰富了曲子的趣味,推动了筝乐的发展。
随着筝乐作品的创作发展,演奏者为了更好展示音乐作品,对筝的演奏技法进行了创新,使其变得更加复杂多样。有创新发展就有争议,由于现代演奏过分追求速度、技巧的展示,同时,现代筝乐作品过度西化,也会出现反对作品西化、反对过度追求炫技的声音,他们主张表现筝乐原有的韵味。对此,笔者认为,筝乐演奏既要保持原有的筝韵特点,又不能故步自封。一个事物的发展既不是直线上升也不是原地不动,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最好的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音乐受众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筝乐协奏曲、筝乐乐队作品问世,又因为演出场合和听众需要的影响,筝乐演奏更加追求音响效果和表演效果,这都是时代背景下应有的发展。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化是时代的需要,但一定要考虑乐器的形制、声音的大小等物理特性,在创作发展中不能丢掉筝本身的音韵特色,走中国特色筝乐之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