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阴浩园,周玲玉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北京 100088)
21 世纪以来,韩国影视艺术蓬勃发展,不仅走出国门,更走向世界。然而,对韩国影视艺术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综艺节目与商业电影,对纪录片的研究少之又少。梳理有关韩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程的研究文章可以发现,学者申惠善的《韩国纪录片的历史、现况与趋势》一文较好地梳理了韩国电视纪录片自20世纪70 年代至今的发展脉络,其对不同类别的电视纪录片都有相应的论述分析。王光艳和张三夕的《影像建构:韩国纪录片钩沉》与肖容的《新世纪以来韩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更是精细地勾勒出韩国纪录片的发展图谱。此外,还有数十篇论文对相关韩国纪录片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论证分析聚焦于热点话题“升学”的韩国系列纪录片《学习的背叛》,探究该片是如何关照韩国普通学生群体,又是如何呈现独有的艺术特色的。
一般来说,电视类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与真实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步。纪录片基本的叙事报道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摄录方法,记录真实时间点、真实环境中发生的真人、真事。[1]电视纪录片以真实性为基础,以极具特色的画面与反复打磨的解说词为手段,在展现历史演变、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引发观众的思考。社会纪实类纪录片的风格明显区别于剧情片或其他影视作品,它能够建构出所谓的“真理性结构”。导演与观众对影像的争论、反思甚至质疑,共同构成影片的社会意义——这也是对纪录片天然具备的真实属性的深刻反思。[2]社会纪实类纪录片《学习的背叛》是由韩国教育放送公社(EBS)——韩国国营教育电视台及广播电台制作并播出的纪录片,该片共3 集,分别从不同视角展现了韩国的教育体制,并试图分析某些教育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1.题材选择的价值与意义
自1945年解放以来,韩国教育制度经过多次调整,现行制度为“6—3—3—4”制度,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 年,大学4 年。[3]纪录片《学习的背叛》并没有选择宏大叙事或以韩国高考等大事件为主,而是将镜头聚焦于多个努力学习且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通过展现他们内心的真实声音、在校生存状态及与师长的互动来勾勒韩国当下的教育发展图景。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教育理念,韩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其教育目的在于“通过教育,竭尽全力为每一位公民均等提供接受以人的尊严、自由、平等为内容的教育机会,使受教育者得到启发和发展。”[3]但是,在纪录片《学习的背叛》中我们却难以窥见这样的理念。纪录片《学习的背叛》一反常规地选择别样的角度:激烈竞争环境下的韩国教育。该片分为三集,名称分别为“谁能考上名牌大学?”“我为什么讨厌你?”和“梦想的资格”。这三集纪录片的片名看似毫无关联,却将普通韩国学生从小到大的学习历程串联起来,并揭示了韩国教育系统的弊端。此外,该纪录片不仅呈现了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学生对升学制度的无奈,而且深入剖析了韩国现行教育体制对不同家境的学生的不同影响。《学习的背叛》在唤起广大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到韩国学子对教育现状的真实感受。
2.平民化的叙事角度
一般来说,在一部电影或纪录片作品中,叙事主体是推动影片发展的核心。他/她/它的存在不仅推动着影片情节的发展,而且能给观者带来意料之外的视觉体验。在电影中,叙事主体是通过人称来确立的。根据叙事中是否存在明确的“叙事人”,可把电影叙事分为人称叙事和非人称叙事两大类。[4]尽管纪录片中出现了诸多人物和事件,但是,影片多以叶媛、明基、政民、柳久渊、何彦哲等家境平凡的孩子为主角展开叙述。相对于优秀且成功的学生,这些在艰苦情境下仍坚持努力的普通学生更能击中观众的内心。并且,通过对处于不同升学关键期的孩子们进行冷静而客观的真实记录,能让观众对教育制度有更多的体认。
《学习的背叛》从头至尾都在解释一个关键性问题,即“是否只要努力学习,便可改变自身命运,实现阶层跨越?”具体来说,在第一集中,来自小城市的普通初中的叶媛在十四五岁便深感社会现实的压力,说出“虽然说是公平竞争,但我们的起跑线就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话语。努力学习的她虽然考取了理想高中,然而,在进入私立高中的第一次考试中却排名倒数。此刻,镜头并未继续对其进行采访,而是转向首尔科学高中的另一位小城市高三学生明基。对于痛苦的情绪,《学习的背叛》选择点到为止,避免了悲情叙事,给予观众想象和反思的空间,用最真实的镜头讨论最尖锐的现实问题。
1.不同阶层的状态显现
在社会分层理论中,一般认为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提供了不同的、但是最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即人们所熟悉的阶级理论和多元社会分层理论。[5]一般来说,社会分层理论主要是根据不同群体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情况对社会成员进行分类;而阶级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不平等关系主要来自物质生产方式,是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导致的。纪录片《学习的背叛》处处指出了阶层不同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第二集《我为什么讨厌你》中,故事以一系列相关的歧视事件为主线展开叙述。不同于第一集中学生对考取高中与大学的无限期盼,本集的叙事焦点转向看似“解脱”的大学生活。这样的叙事策略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即经过艰难升学道路之后的大学生活会轻松吗?但是,第二集的片名却给观众呈现了冰冷的现实:接下来是一个充满“讨厌”的世界。即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也不代表着竞争的结束。
在第二集中,镜头对准了多位大学生。尽管来自不同高中、以不同方式入学、研习不同专业的同学进入了同一所大学,但他们也面临着同窗的比较。名牌大学中的竞争尤为激烈和残酷,千辛万苦考上大学的学子们不仅要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还要争夺为数不多的就业岗位。来自知名高中的学生的身上依旧笼罩着名校的光环,这为其在大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脉基础;来自普通高中或依靠“机会均等制”进入大学的普通学生则饱受歧视,在学习和求职等过程中举步维艰。片中,大轩与柳久渊等学生的独白都告诉我们,具有“先天优势”的学生在各方面都游刃有余,而来自普通学校的他们却必须面对更多考验。
2.“学历主义”的品牌价值
学历的高低并不能说明能力的大小,但在纪录片《学习的背叛》中,现实却并非如此。在第二集中,镜头记录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自外高与普高的两个学生分别通过求职电话询问是否招聘补课教师。招聘公司的“一号问题”就是毕业于哪所学校的何类专业以及所毕业的高中。最终,在这个实验中,毕业于首尔明德外高的学生获得了授课机会,而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却没有接到录用电话。通过这个实验,《学习的背叛》向我们展示了学历的鄙视链会从所学的专业回溯至所毕业的高中。而对延世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及研修双学位同学的采访则又向我们揭露了一个无情的现实:上一秒因“来自重点高中”歧视他人的同学,下一秒就会变成因来自“冷门专业”而被歧视的对象。接受采访的数十名学生中,没有谁站在绝对的“歧视链”顶端。第二集告诉观众的是,即使成为名牌大学的学生,同样需要面对来自他人的歧视,尤其是家境贫寒的孩子们。
1.群像所呈现的集体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通过“我不记得”或者“我记得”这类话语展开叙述,记住与遗忘也总是并肩而行,渐渐的忘却与突然的忆起似乎并非人力所能控制。由此,与记忆相关的理论研究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文化”和“记忆”两个术语在学术界开始广泛流行。大约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文化记忆、集体记忆、社会记忆等名词已经突破医学与心理学领域,成为科学、哲学、社会和文化研究中频繁使用的术语。[6]这为众多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阐释工具。哈布瓦赫在其著作《论集体记忆》中首次明确提出“集体记忆”概念,该著作认为,并不存在纯粹的个人记忆,人类记忆中所体现的语言和思维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行为发展出来的,人们的记忆经过了社会生活的建构。
纪录片《学习的背叛》的三个部分均对来自普通家庭的多个学子进行了描摹,导演也采用平视视角加上对书本、文具及手部的特写镜头进行叙述,自然的照明方式与声音的收录都力求呈现最真实的影像。或许,在观看纪录片时,有过相同学习经历或处于求职困难境况下的不同群体都会有极强的代入感。这部纪录片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观察与记录,建构广大韩国学生、家长、教师等多方主体的集体记忆,在建构集体记忆的过程中不断引发情感共鸣。功能主义范式认为,集体记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集体整合。[7]《学习的背叛》对韩国观众乃至他国观众关于升学考试等事件的记忆进行整合,引导人们反思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
2.言语所体现的价值力量
语言是一种结构,它潜在地存在于一种语言共同体成员的意识之中,是社会强加给全体成员的一种特殊的规约,作为人们相互了解的工具,语言是代代相传的,包括词汇、语法和句法。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人们具体使用的词句组合是语言系统在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8]通过对不同个体所用言语的阐释,我们可以了解其为人,知晓其经历,并对其作出合理的判断。
在纪录片《学习的背叛》中,大量具有反思性和深意的解说词与独白值得我们关注。在第一集中,叶媛对着镜头说道,“努力学习和学习的结果完全是两回事,我最近才迫切地意识到了这件事情。”这样的话语虽然平淡无奇,却表现出叶媛对努力学习不一定获得好结果这一残酷现实的认识。在片中的韩国普通学生看来,努力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阶层跨越,摆脱现有艰苦境况,过上理想生活。但是,在令人无力的现实面前,似乎努力学习也无法跨越这道鸿沟,解说词亦对此有所体现,如“在这个穷人没办法做梦的世界上,我们的孩子又能描绘怎样的未来呢?”等话语。又如,在第二集中,首尔大学的金钟轩说道,“大家现在为了成功都更加冷漠无情了,有时候会希望自己出生得再早点。”这样的话语与此前片中所提及的性骚扰等社会事件一起,反映出在高压的教育环境下,部分学生的善意认知正在慢慢消失,拒绝共情、追求成功的冷漠心态在蔓延。
电视纪录片《学习的背叛》并非首部呈现韩国教育体制问题的作品,然而,该片作为一部以冷静客观的镜头呈现社会问题的纪录片,通过独有的真实性触动了观众的心灵。教育题材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极为大众所关心,而其指向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学习的背叛》这部纪录片抛去了娱乐化的一面,以认真严肃的态度面对残酷的现实。教育问题关系着国家乃至民族的未来,该纪录片以一个小女孩的升学经历为开端,抽丝剥茧地呈现韩国社会中教育体制与阶层固化等问题,体现了社会纪实类纪录片的责任与担当,并且,该片对韩国普通学生群体的关照极具人文情怀与艺术特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