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衍生电影发展视角看《神奇动物3》中罗琳续构“魔法世界”的困境

时间:2024-06-18

王任远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4)

近年来,衍生电影(Derivative Films)成为世界电影IP(Intellectual Property)开发的新形式,诸如漫威电影宇宙、DC 宇宙、指环王/魔戒系列等衍生电影层出不穷。苏成琳[1]将衍生电影定义为“基于原有电影IP 进行的电影形式的再创作”。衍生电影与母文本共享同一宇宙设定和法则,以新的故事、人物和形式为电影IP 注入新的活力,是商业电影自我更新的一种手段。

在衍生电影繁荣发展的风潮下,《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也通过新系列《神奇动物》构建起“魔法世界”的庞大宇宙。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的衍生电影,《神奇动物》系列电影计划共拍5 部,讲述哈利·波特的故事发生数十年前,即1920—1940 年之间的魔法世界(Wizarding World)故事。

罗琳的新电影《神奇动物3:邓布利多之谜》于2022 年4 月在世界各国陆续上映。然而,《神奇动物》已上映的三部票房呈显著的高开低走态势,第一部《神奇动物在哪里》(2016年)全球总票房为8.14亿美元[2];第二部《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2018 年)全球总票房为6.54 亿美元[3];而《神奇动物3》截至北京时间6 月25 日,即全球上映逾3 个月后,累计票房仅为4.01 亿美元[4]。即便考虑到疫情因素,《神奇动物3》的票房也颇为尴尬。

除疫情外,《神奇动物》系列电影票房走势下滑受多方面的自身因素影响,主要原因可以被归结为叙事神秘性缺失、“两个世界”的镜像性减弱、设定矛盾性增多和主角模糊性等问题。

一、叙事神秘性缺失

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的衍生电影,《神奇动物》天生比《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有着更高的神秘性和新颖性要求,主要原因是《哈利·波特》是文学改编电影,其小说的出版先于电影拍摄,致使其主要的粉丝观众群体在观影前就通过小说知道了故事的全部内容;而《神奇动物》并无对应文学作品,而是由《哈利·波特》小说作者罗琳直接作为编剧之一进行电影剧本创作。如此,《哈利·波特》电影几乎无需将故事新颖性作为卖点,而是可以将大部分精力集中于情节微改编、叙事手法、特效等非神秘性和新颖性问题上。而《神奇动物》则需要接受和其他非文学改编电影一样的神秘性和新颖性评判。

在这点上,《神奇动物3》的表现尤为糟糕。《神奇动物3》的副标题为《邓布利多之谜》。按一般命名规律理解,邓布利多的“谜”应作为电影叙事的最大悬念。然而令观众失望的是,电影所讲述的邓布利多之“谜”实际上大多是观众早已熟知的伪谜团。无论是影片中耗费大量时间表现的邓布利多年轻时与大反派格林德沃的恋情与纠葛,还是邓布利多之妹阿里安娜在邓布利多和弟弟以及格林德沃三人混战中被失手杀死的悲剧,这些都不是本电影首次揭秘的内容——因为它们或是早在多年前的《哈利波特7》中被暗示,或是罗琳在与粉丝的线上线下互动中早已主动透露。令人失望的是,《神奇动物3》中用了大量冗长的对话来演绎以上“不是谜团的谜团”,其观感仿佛话剧对白;剩下为数不多的时间则过于紧凑地讲述悔过后的中年邓布利多组建团队抵抗格林德沃的主线索;最后用于表现战斗的“高潮”时间更是所剩无几。由此,并无神秘性的对话式背景铺垫与其导致的时间结构的不平衡相叠加,使得全片情节枯燥沉闷,难免使观影过程中一直期待“谜团”的观众大感失望。

二、“两个世界”的镜像性减弱

罗琳的魔法世界虽然有着独特的世界观和运行法则,但也与现实世界保持有机联系,体现一种镜像效应。如魔法世界中的“巫师棋”和“魁地奇”运动,灵感直接来源于现实世界的国际象棋和足球;在哈利·波特的成长经历中,罗琳刻画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丰富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校园恋情等,引发了读者和观众的强烈共鸣;还有哈利·波特与伏地魔以及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之间的交锋,与现实世界的近现代战争史在多方面都有着相似性。邵帅指出,罗琳在魔法世界中“以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矛盾作为电影的戏剧冲突,从而敦促人们反思历史或现实中的类似事件,并对其中的是非曲直进行追问”[5]。两个世界的镜像关系使得看似架空的、虚幻的魔法世界给全球读者和观众带来了生活经验和情感上的共鸣,大大增强了叙事的真实感,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艺术IP。

这种“两个世界”相关联的叙事方法本在《神奇动物》前两部得到了一定水准的延续。比如第一部塑造了一位美国麻瓜孤儿院女主人贝尔伯恩,她在纽约街头演讲并鼓动麻瓜发起“第二塞勒姆运动”,这个情节设计的灵感就来源于北美历史上于1692 年真实发生的塞勒姆审巫案,其巧妙连结了北美历史与电影故事设定的时刻,也连结了魔法世界与现实世界。

但《神奇动物3》完全没有延续此前两个世界的镜像关系构建的严谨性,使之前这方面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破功。本部剧情在这方面最为明显的瑕疵是大反派格林德沃脱罪、参选的情节荒诞失真。该部的主线情节是:格林德沃企图通过参选“国际魔法协会主席”(类似于现实世界的联合国秘书长)以图领导巫师界向麻瓜宣战,最后被以邓布利多为代表的正方势力揭露阴谋后落荒而逃。众所周知,格林德沃在系列前两部中犯下了累累恶行,已是魔法世界臭名昭著的头号通缉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巫师联合会主席候选人?本部为解决这个矛盾设计的情节是:在一场选前会议中,主持国际巫师联合会选举的德国魔法部受到黑魔法势力渗透,突然宣布格林德沃此前的罪行“证据不足”,因而撤销对其一切指控,又立即批准其参加选举。此种设定不免太过随意,因为之前两部已经展现了格林德沃屠杀巫师平民及傲罗(魔法警察)、公开发表违法演讲、招揽信徒等大量罪行,证据已然固定,按照法律逻辑来说其毫无脱罪的可能。而本部为了完成让他参选的叙事目标,选择用简单粗暴的叙事方法使其脱罪,即便在魔法世界也违背了基本的法律逻辑,令观众难以认同。

整体而言,《神奇动物3》在两个世界的镜像性设计方面都显著弱于《哈利·波特》系列以及《神奇动物》前两部在这方面的水准,使得剧情扁平、逻辑薄弱,导致叙事上的硬伤。在定位偏向儿童文学的《哈利·波特》中,成人世界的法则不是剧情的主要部分,故事背景紧紧围绕三位少年主角展开,因而剧情中可以容纳更多童话般的美好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却不容易出现以上法律逻辑不足等叙事问题。但在《神奇动物》系列中,故事的主角是一批远离校园的中年巫师,故事叙事要解决的是成人世界的矛盾与斗争,因而在“两个世界”的镜像性要求上对编剧者的要求更高。罗琳需要在未来两部中尽力避免此类简单化、扁平化的逻辑纰漏,才能使新系列更好地体现其作品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三、设定矛盾增多

衍生电影的创作者如同“造物主”一般,为系列故事设定统一的世界观、运行法则,使其成为逻辑自洽的电影宇宙。在罗琳的魔法世界中,巫师为避免与麻瓜的争端,通过巫师界的法律和各种魔法隐匿族群的行踪,悄然与麻瓜共处一个世界;巫师世界内部又由巫师和家养小精灵、妖精、马人、摄魂怪等庞大的神奇生物群体共同组成;巫师各国通过魔法部/魔法国会等各具特色的政府机构来自我管理,在全球层面还有类似麻瓜联合国的“国际巫师联合会”……但当电影宇宙越来越大,故事情节越来越复杂,即便是“造物主”也可能出现情节设定方面的前后矛盾。《神奇动物》在这方面显现了不少的问题。

《神奇动物3》中出现了不少与系列先前作品设定的矛盾之处。比如,在主线中,邓布利多为了把能揭穿格林德沃操纵选举的神奇动物——麒麟带入选举现场,命纽特的助手邦提复制多个携带麒麟的手提箱,试图通过多人持相同的箱子混淆视听并分散格林德沃手下的注意力,从而把真正的麒麟带入选举现场。问题在于,在魔法世界既有设定中,巫师本用“复制咒”魔法就能复制物品,而在本片中,身为女巫的邦提居然把手提箱交给麻瓜皮匠令其仿制,此种不符合巫师设定的行为令人费解。再如,按照既有设定,巫师还有一种叫“无痕伸展咒”的魔法,可以使狭小空间内部无限膨胀,从而装下体积远比空间本身大的物品。纽特的皮箱之所以能装下无数神奇动物,也正是因为皮箱曾被施展过这个咒语。既然如此,邓布利多想要把一只麒麟带入会场,根本无需使用皮箱,完全可以用同样的咒语将麒麟装在衣袋中,更安全地带入会场。种种类似的设定冲突的存在,使本部影片中许多看似精妙的剧情设计实则难以自洽、画蛇添足。在未来的两部中,罗琳及其团队应加强设定矛盾方面的审视,尽力避免明显的设定矛盾出现。

四、主角模糊性

此外,《神奇动物》系列拍至第三部,其主角缺席现象已然成为系列的硬伤。在《哈利·波特》系列中,主角从第一部伊始就尽人皆知,而《神奇动物》系列始终缺少一位与片名相配的真正主角。

在观看《神奇动物》系列第一部影片之前,从标题上看,似乎“神奇动物”应是系列的主角;看完围绕纽特和他的一箱神奇动物构建剧情的第一部,观众得知神奇动物的饲养者纽特是第一部的主角;但到了第二部和第三部,罗琳已在戏里戏外明确表示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的战争是系列片的主线,于是“神奇动物”与纽特实际上沦为了服务这一主线的配角。导致该现象的根源是,在《哈利·波特》电影取得巨大成功后,罗琳一方面想通过衍生电影来展现在《哈利·波特》小说改编电影的过程中被大大删减的“神奇动物”的出场戏份,使魔法世界在银幕上更加立体丰满;另一方面,由于《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作为背景叙事的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这一支线剧情在当年就引起了小说读者和电影观众的极大兴趣,甚至引发了大量非官方的同人故事创作热,因此罗琳希望在官方衍生电影中将其变为主线,使新系列成为《哈利·波特》的前传。但从目前的效果看,这两个目标在《神奇动物》的片名下尚未得到高质量统合。

纵观近年来一些知名的衍生电影系列,要想在叙事上取得成功,要么有相对突出的单一主角,要么以高质量的片名和剧情来统合多个主角。最典型的例子是,漫威电影宇宙中有众多超级英雄,但漫威电影要么是围绕某一个超级英雄进行叙事,片名以该超级英雄命名,如《钢铁侠》《美国队长》《蜘蛛侠》等;要么是以“复仇者联盟”的命名形式和剧情构建方法,在小系列中统合整个漫威电影宇宙的所有超级英雄,使单部片中多主角的同时出场变得“师出有名”。但在《神奇动物》系列中,多主角在“神奇动物”的总片名下和“邓布利多对抗格林德沃”的主线中,尚未实现高质量统合。系列名称、多主角和叙事主线剧情之间存在的这种张力,使得非粉丝观影者对“谁是主角”的问题产生了很大困惑,这也提高了非粉丝观影者的观影门槛,使系列难以拥有《哈利·波特》的受众黏度。在该系列未来两部电影中,罗琳需要以更高水平的编剧创意来加强片名与叙事主线之间的关联性,才有可能使《神奇动物》系列走出“粉丝电影”的受众局限性,追赶《哈利·波特》系列的票房表现。

五、结语

尽管魔法世界IP 因《哈利·波特》的成功依然具有强大的粉丝号召力,但其衍生电影《神奇动物》系列目前因以上多方面的缺陷,已遇到某种程度上的续构困境,票房表现也受到较大影响。以J.K.罗琳为核心的编剧团队须在未来两部中保持叙事的神秘性和新颖性,加强“两个世界”的镜像性塑造,力求解决存在的设定矛盾性与主角模糊性等问题,才有可能力挽前三部的票房颓势,再现当年《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观影热潮。

注释:

①苏成琳.电影IP 再衍生:好莱坞商业电影的自我更新——以《神奇动物在哪里》为例[J].戏剧之家,2020,(7):129-130.

②猫眼电影专业版App:《神奇动物在哪里》票房明细,https://piaofang.maoyan.com/movie/248918/boxsho wna.

③猫眼电影专业版App:《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票房明细,https://piaofang.maoyan.com/movie/5775 64/boxshowna.

④猫眼电影专业版App:《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票房明细(截至北京时间5 月1 日晚),https://piaofang.maoyan.com/movie/522013/boxshowna#1.

⑤邵帅《.神奇动物在哪里》与历史的艺术重构[J].电影文学,2018,(02):129-13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