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黄娜娜,杨庆利
(1.潍坊理工学院 山东 青州 262500;2.青州市教体局 山东 青州 262500)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生产实践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其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思想、价值观、审美观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是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就是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文化体系,为中国人提供精神引领。群众文化是广大群众为满足精神需求,丰富个人业余生活,在本职工作之外,自发组织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推动群众文化发展,可以满足广大群众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可以丰富群众文化形式与内容,为基层群众文化提供辅导,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我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魅力,自发投入到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工作中。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地区居民创造、传承、共同的民俗生活习惯,也是普通人民生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非物质文化,是民族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简称,也称为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生产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与巫术、婚丧嫁娶等,它是依赖于广大民众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情感发展等形成的一种文化,增强了区域范围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塑造了一定的民族性格,并在不断反复演示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核心要素[1]。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地区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根植于当地人民的心中,潜移默化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因此,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对增强广大群众的民族自信心,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是广大群众在工作之余,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一种社会性文化活动,是以广大群众作为主体,自娱自乐为主导,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现象[2]。群众文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自发性,群众文化不需要政府的推广,是广大群众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精神需求,自愿参与的文化活动,比如风靡全国的广场舞,是社区中老年妇女自发组织的一种娱乐活动,只需要一个开阔的场所,社区居民就可以自发组织进行。第二,多样性。广大群众精神需求逐渐多样化,不仅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职业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需求的文化活动。第三,灵活性。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群众文化活动的时间、地点相对灵活,不需要在特定的场合和时间开展。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非物质文化,民俗文化与广大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二十四节气,主要和劳动人民劳动生产有关。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人们的生活,而且在精神引领、凝聚人心、团结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群众文化是广大群众自发组织、自我参与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具有宣传教化、科普、精神调节、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由此可以证明,两者目的一致,相辅相成,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丰富群众文化内容,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群众文化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口涌入城市,在城市工作、生活,并逐渐定居在城市。随着时代的演变,社会的变迁,大量优秀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逐渐消亡,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意志力、价值观、信仰,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不可再生性[4]。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群众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独特性,在发展群众文化过程中,必须以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让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如果群众文化发展离开了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则群众文化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广大群众在不断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群众文化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二者的主体都是广大群众,群众文化的基础是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和内容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实现与发展,在群众文化基础上孕育形成并不断传承发展[5]。比如,我国的戏剧艺术、杂技、刺绣、雕刻艺术等都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群众通过这些民俗艺术实现自身价值,并用固定形式将这些艺术传承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这些民族民间民俗艺术逐渐形成一定的体系,不仅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而且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以京剧为例,作为我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形成了一套规范的艺术形式,民国初期,梅兰芳先生在中外交流活动中,使得京剧在世界范围传播。如今,在全国各地有众多的京剧发烧友,这些人不分年龄、职业、性别,因为对京剧的喜爱,自发成立了各种社会群体组织。由此可以看出,群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只有不断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的进步[6]。
群众文化的自发性、自我娱乐性决定了群众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支撑,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动力,群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每年春节、元宵节很多地方都会舞龙舞狮,重阳节登高采菊饮酒,这些民俗活动至今依然是中国人的重要节日,并在不断发展。2006 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 年重阳节被定为老年节,主要取民俗文化中“九”是数字最大的,具有长久长寿之意,蕴含着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这就是重阳节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发展[7]。群众文化发展中,首先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引领,让他们认识到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自身的魅力和美好,才能让广大群众自发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才能代代相传。由此可以看出,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动力,在发展群众文化过程中,让广大群众重新认识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让群众自发投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中来。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艺术表现形式在不断创新,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传播要求。因此,在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式,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这样才能让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在创新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光影艺术、数字技术,将平面民俗文化艺术打造为立体、动画的三维艺术,让这些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重新“活”起来[8]。湖北秭归县旅游局深入挖掘端午元素,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打造了《楚骚秀·九歌大典》大型夜游光影秀。光影秀以屈原诗歌《九歌》作为创作蓝本,夜幕降临,屈原祠、建筑群、广场、周围的景物通过光影技术,在山门、墙面和屋顶上浮动,在静态的建筑上演绎《楚辞》,将古诗词与古建筑融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起来,仿佛让人置身在光影舞台,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游览体验。传统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不能盲目创新,必须在尊重传统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将现代科技、材料等融合起来,通过现代技术展现传统民俗文化特征,让传统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9]。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作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将其融入群众文化工作中,可以丰富群众文化内容和形式,让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信息时代传承下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群众音乐活动中,可以将云南民歌、川剧变脸等艺术融入现代流行歌曲中,让流行歌曲的词语格律、节奏、旋律等音乐形态方面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10]。近年来,国内音乐市场上涌现了大量传统民乐融入现代流行音乐作品的案例,如《新贵妃醉酒》在编曲的时候,化用了京剧的音乐,在表演的时候,给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天地行》在编曲的时候,运用了传统民族乐器,让作品变得灵动起来,这些音乐作品逐渐从小众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悟空》《哪吒》等音乐作品,大多数来源于民间传说或者古典小说。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还存在一些封建迷信思想,我们需要辩证分析,吸收积极向上的文化,去其糟粕。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和群众文化两者服务于广大群众,具有凝聚人心、精神引领作用,要辩证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对群众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从中汲取营养,并不断创新民俗文化艺术,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才能让群众文化贴近老百姓生活,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更好地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