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刘超男,从梦滢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音乐,不同民族的音乐各有特色。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极其肥沃的土壤,这一土壤孕育了丰富的音乐文化,目前,虽然一部分民族音乐已经消失,但是,大多数民族的音乐仍旧流传至今,形成了自己完整而独特的音乐体系,正是这些珍贵的民族音乐体系,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和现代音乐理论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民族音乐,是一种在人民的生活当中不断积累、不断沉淀所形成的音乐文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民族音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民族音乐时刻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时至今日,我国民族音乐作品数量众多,优秀作品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在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当中都占据重要地位。要了解与研究历史内涵如此丰厚的文化,我们要做的远不止听几首民族歌曲、唱几句民族小调那么简单,而是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其进行研究,这样才能认识民族音乐真正的面貌。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民族音乐体系繁杂,若是一首一首地去了解和研究,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此,笔者对民族音乐进行了归类,并总结出以下几个模块:以唱为主的民间歌曲、以乐器为载体的民间器乐、舞蹈与音乐相交融的民间歌舞、将戏曲和音乐进行结合的戏剧音乐以及民间说唱音乐,这些民族音乐各有其长处和特色,各自有各自的魅力。
民族音乐来自民族人民的生活,早在华夏大地有人类生活开始,音乐便随之诞生。中国民族音乐最早可追溯到七千多年前,考古发现,中华先民在七千多年前已经开始利用野兽的骨头造出了骨笛,用地上的陶土造出了陶埙等乐器,而这些乐器在穿越了七千多年的时光后仍旧没有消亡。历史发展到炎帝和黄帝的时期后,更加精致的弦乐器开始出现,传统音乐的代表乐器古琴和瑟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不仅如此,就连基本的音乐创作技法和音律理论也是在那时候出现的。这些乐器和音乐理论的发明创造,是我国祖先当时的音乐创造能力与审美水平的体现。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乐器越来越多样化,音乐理论也在不断地创新和修改当中变得越来越完善,以至于逐渐形成了以宫、商、角、徵、羽五声为基础的相对完备、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理论体系。这一音乐理论体系为我国上千年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我国音乐的对外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乃至对世界音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早在汉朝时期,随着我国与异域的交流逐渐展开,民族音乐也在此时与他国文化进行了交融与碰撞。张骞出使西域,将我国音乐文化传播到了中亚,佛教自西传来,也为我国音乐带来了新的生机,这样的文化交流从汉朝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到了近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越来越便捷,各国之间地理上的壁垒逐渐被打破,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文化的交融也由此大幅加速。清朝末年,由清政府主办的“学堂乐歌”运动对西方音乐进行了大规模的引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交响乐、美声唱法以及歌剧、舞剧、乐器、乐理等同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相交融,逐渐产生了现代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学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进行研究,传统音乐学则注重对音乐中的节奏、协调等进行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不仅在经济上影响越来越大,文化上也逐渐自信了起来,随之而来的便是国潮的兴起。不难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被贴上了国风、古风标签,其实,他们所说的“国风”指的就是那些在我国古代就开始流传,到了近现代之后又进一步得到发展与改良的“国粹”,虽然名为传统音乐,但实际上并不拘泥于其产生的时代,只要这首音乐的创作使用的是我国传统的音乐创作方法,具有我国音乐的特有属性,那么,这首音乐就可以被称为传统音乐,因此,传统音乐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古代所流传下来的音乐。值得一提的是,正如同传统音乐并不仅仅是指流传下来的音乐一样,所谓的“新音乐”亦不是指现代才产生的音乐,而是按照西方音乐的创作模式和特征写出的音乐。
和民族音乐一样,如果要对传统音乐进行深入研究,同样要对其进行分类。在笔者看来,传统音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以唱为主的歌曲、为舞蹈伴奏的舞曲、以故事为载体的戏曲、依托于乐器的器乐以及说唱音乐。不同的音乐类别都能向下进行多角度的细分,比如,单从唱腔的角度,就能把戏曲音乐分为昆山腔、皮黄腔、梆子腔以及弋阳腔等。对每一个不同戏曲音乐种类的深入了解,都能发现其深藏的魅力。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传统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上也同样具有巨大的影响。在笔者看来,民族音乐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使研究传统音乐的角度更广泛,使我们平等看待多种音乐并认同多种音乐的价值,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
在对民族音乐进行研究之前,我国传统音乐研究都是将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进行研究的,研究范围也局限于音乐文化本身,通过查阅典籍、翻找文献,从音乐的历史、曲调、乐理知识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而忽视了音乐之外的文化对音乐的作用。但是,民族音乐本身就是人民对生活文化的积累与提炼,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对民族音乐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人员才将当地人民的文化习俗、历史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纳入分析范畴,并将音乐作为文化现象纳入整体的文化构架进行观察与探讨,自此之后,从当地的文化体系和固有价值观的角度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研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目前,世界上民族音乐研究中流行的文化相对主义音乐价值观便由此诞生。
目前,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对音乐的客观情况作出讲述的“志”和对音乐内涵进行主观论述的“论”。前者注重内容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大概可分为对音乐进行调查后所写的“调查报告”,对音乐相关信息作出描述的“概述”以及对音乐的其他客观信息作出记述的“音乐志”三方面。而“论”则注重对音乐内容进行深度讲解,注重在“志”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研究与论证,或者记述下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分析。
在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诸多困难,而所谓的“文化霸权”便是困难之一。近代以来,科技快速兴起,我国在清朝末年开始打开国门,学习西方的科技、制度与文化等,然而,部分学者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丧失文化自信,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欧洲中心论”,在这种形势下,西方文化已然在我国的文化体系中形成了霸主地位,但是,文化相对主义却打破了这一状况。通过文化相对主义,人们逐渐了解到,世界音乐文化并非一家独大,而是多元文化的百花齐放,只有将不同的音乐文化放在平等的地位,才能更好地互相交流。同时,这也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者意识到,我们需要主动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音乐话语体系,以此为基础建立文化自信。
正因为民族音乐诞生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中,因此,民族音乐也是对当地人民的政治、经济、生活习惯以及语言特征的总括,通过了解一个地区的民族音乐,就能够了解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况与这个民族的精神特色。事实上,通过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发现不同民族的音乐当中所蕴含的共同之处,正是民族音乐研究学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民族音乐研究者要深入相应民族的生活中去体验他们的生活,加深自己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同时,研究者还要以不同的民族与地区之间的具体的音乐情况为根本,对当地音乐的产生、构成、发展以及演变等问题作调查,才能发现民族音乐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共有的规律。
虽然说,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或多或少都有不同,但是,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是这个民族价值观的体现。我们只有把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才能让不同的民族之间进行平等的文化交流。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来说,此等举措有着非凡的意义。长久以来,人们总是喜欢下意识地将有共通之处的事物作对比,类似城市与农村、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富强与贫弱等,而对比往往象征着对立,这种思维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但这种思想在中国音乐界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一直以来都以平等作为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首要原则,也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才能呈现当下多民族文化并存的生态模式。因此,在评判民族音乐的过程当中,作为民族音乐学者,不能单纯地使用统一的评判标准来评判所有的民族歌曲,而是应当以当地居民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状况为突破口,站在创作者的角度给予创作者足够的尊重。
一般来说,传统音乐往往都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同时,传统音乐也包含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在中国的文化研究领域,儒家文化研究一直以来都占据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儒家文化贯穿了我国整个历史,即便是在蒙古族统治的元朝和满族人统治的清朝,儒家文化也依然被用作统治工具,占据主流文化地位。也正因如此,与其息息相关的所谓雅乐也一直都是传统音乐学术研究的重点。琴瑟、琵琶等乐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研究者众多,就在大家一心研究这些雅乐的同时,另一片属于民族音乐的天空却受到了冷落。而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则有力地证明了:中国音乐永远不能一家独大,仅仅以汉民族音乐为中心形成文化霸权,并不适合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只有将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进行深度的发掘,才能百花齐放,构成多元化文化并存的文化创作环境。
长久以来,我国对音乐进行的学术研究基本上都是针对音乐本身或者是针对音乐创作时所处的历史背景的研究,而随着对民族音乐的研究逐渐展开,我国学者在研究音乐时也开始不再拘泥于音乐本身与音乐创作的历史这种单一的研究路径,转而开始关注社会状况、文化背景、价值体系等与音乐文化看似无关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音乐创作的其他因素。学习通过多视角、全方面地对传统音乐作出研究分析,是我国音乐研究界的重大进步。除此之外,随着我国民族音乐研究的展开,音乐研究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专门化,研究的方向也开始越来越细分。考虑到我国民族音乐体系的复杂性,许多民族音乐都专门成立了对应的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学会,让民族音乐的讨论走向更深层次。
在笔者看来,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而研究取得的成果也应当用之于民族,让已经发掘的民族音乐文化成为文化底蕴,并以此为基础创作更多的民族音乐作品。除此之外,在后续的文化研究道路上,我们当时刻抱着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寻求文化并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模式。事实上,所有的音乐都拥有文化属性,没有文化属性的音乐并不存在,就像英国的音乐大多有英国的民族属性,我国的传统音乐大多有汉族的民族属性一样,因此,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音乐观,以平等为前提探寻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并将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以此发现更加广阔的音乐天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