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当代原生态舞剧《云南映象》的艺术特征

时间:2024-06-18

刘 琴,李兆函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 株洲 412007)

一、舞剧《云南映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便捷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传播开来,随着文化的不断趋同,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部分少数民族对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趋于接纳,年轻人倾向于接受更加新奇的事物,民间舞蹈就开始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这一现象令人惋惜。但近年来,针对少数民族文化无人继承这个问题,各学者都在不同的领域里献计献策,各种政策也应运而生。现今我们整个社会都在呼吁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希望能看到不同文化碰撞产生的美,与此同时原生态一词出现了,它一经出现就在不断与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将民间不经雕琢的文化以原始的形态搬上舞台。这些原生态的特性就表现在它们是未经任何修饰,具有本身的原始气息和浓厚乡土味的民间艺术形态。

由杨丽萍主创的《云南映象》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于一体的舞台新作,是一部极为成功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将云南各个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原生态舞蹈串联在一起作为传统的部分,将当代的舞美以及现代化的审美作为现代的部分,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将这些舞蹈片段结合起来,从而使这部舞剧焕发出独有的魅力,展现在观众面前。作为一名家喻户晓并在舞蹈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的艺术家,杨丽萍老师出生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县。风花雪月的大理和神秘的白族文化熏陶着杨丽萍老师的艺术灵魂,从1979 年主演大型舞剧《孔雀公主》到1986 年使她一炮而红的《雀之灵》,她就像一位从深山中走出的“巫女”用肢体为观众带来了独特艺术美的享受。在之后数年的创作生涯中,杨丽萍老师立志于民族舞蹈的创作,在创作舞剧《云南映象》时她充分融合了云南特殊地理背景下的文化元素,使其带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性,同时又通过当代的科技手段升级了舞台的光、声、乐,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舞台效果,可以说舞剧《云南映象》是杨丽萍老师的又一部力作,是杨丽萍老师献给原生态舞蹈的诗篇。舞剧演出时间接近两个小时的《云南映象》,开篇就是《混沌初开》,仿佛是开天辟地一般就有了,《第一场:太阳,月亮》《第二场:大地》《第三场:家园》,就像是古老的传说故事一般,杨丽萍老师用舞蹈这一艺术语言向我们诉说着,其后,《女儿国》《打歌》《第四场:祭火》《第五场:朝圣》和《尾声:雀之灵》等内容进一步丰富着舞剧的内容。在这些舞蹈中我们可以发现杨丽萍老师加入了云南当地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例如石屏花腰彝族歌舞(海菜腔)、西双版纳鼓舞、烟盒舞、火鸡舞、孔雀舞、打歌、伞舞。风味独特的民族舞蹈配合杨丽萍老师极具个人风格的《雀之灵》《火》《女儿国》等,使舞剧的内涵进一步提升。从舞蹈编排的角度来看,这样动静铺排结合的方式使舞蹈的层次越加丰富,使舞剧《云南映象》的艺术美跃升了一个新层次。

二、从《云南映象》看中国原生态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地域性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的地形和气候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所以我国拥有众多少数民族,而不同民族的原生态民族舞艺术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现方式。如藏族长期定居在青藏高原,以放牧为主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牦牛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牦牛舞就是藏族人民创造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原生态舞蹈。在云南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还有26 个民族在此耕耘劳作。尤其是居住在山区的民族现在仍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农耕方式,也保留了狩猎捕捞的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鼓在云南地区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繁衍生殖、丧葬嫁娶、祈求丰收。鼓在云南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打击乐器,也是民族的一种信仰和崇拜。《混沌初开》中以鼓作为开篇,后续舞蹈中多种类型的鼓穿插,包括太阳鼓、象脚鼓、神鼓等等。舞剧第一场《太阳》中随着悠远苍老的歌声传来,一个人通过光影舞动,使舞剧瞬间充满了故事感。以一人击鼓为开场,巨大的太阳鼓配以演员有力的击打,像是一击破开了天地间的寂静,这一击敲出了世间的光明,将原始生命的狂热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版纳基诺族对于太阳鼓是十分敬仰的,在《太阳》中,他们集体围着太阳鼓随着鼓点舞蹈,动作短促有力并做跪拜的动作,简单扼要地说明了太阳鼓在版纳基诺族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如果鼓象征了他们的精神,那么舞蹈就象征了生灵蓬勃的力量。

(二)民族性

《第三场:家园》中写道:“一方水土养一方生灵,一方生灵敬一方水土,不是自己的神祖不会保佑自己,不是自己的家园不会抬举自己。”云南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多个民族,如:彝族、哈尼族、傣族、苗族、佤族等等。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正因如此,他们的舞蹈绝不是简单地将动作重复堆砌而成,而是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生命的狂热融于其中,正是有了这些理念才能呈现出一个个具有特色及感染力的舞蹈。在云南当地人看来,舞蹈是连接天地万物和人的纽带。因而这些舞蹈艺术与各地传统的节日活动也有了一定的关系。在哈尼族看来,鼓声是连接人与神之间的媒介,接通了一场人与神的交流。哈尼族的芒鼓舞是带有祭祀性质的喜庆舞蹈,他们将五谷和青草置于鼓中,象征着祈求丰收、驱鬼辟邪。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表达上面,生命常常与情调紧密相连。《月亮》以及尾声《雀之灵》是由杨丽萍老师所表演的傣族舞蹈,傣族人将孔雀称为太阳鸟,而孔雀就是他们民族的图腾。杨丽萍创作的舞蹈语言都在描绘着孔雀的形态,这些动作语言不仅生动地呈现了形象,更是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生命的感悟。编导虽以孔雀的基本形象入手,但却发掘出不止于形象的新的意味。在创作动作语言上,杨丽萍则大胆打破传统动作语言,舞者将手指、手腕、手臂灵活运用,以小见大地将孔雀灵活的状态以及蓬勃向上的生机展现给观众,将观众带入一种超然的境地。在立意方面,以孔雀神圣、高洁、灵动入手,在傣族原有基础上将舞蹈形式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展现。杨丽萍努力追求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上的开拓与创新,打破了原有舞台格局。

(三)民间性

原生态舞蹈也属于民间艺术的一种,各个民族的原生态舞蹈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这些原生态的舞蹈风格多样,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这些舞蹈大部分由当地老百姓创编、表演,在民间自由地传承。民间舞蹈具有多样性,生动地演绎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像是藏族的“锅庄”“弦子”、土家族的“摆手舞”、傣族的“孔雀舞”、佤族的“甩发舞”。这些民间舞蹈展示出了少数民族蓬勃的生命力。藏族的“锅庄”,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有用于大型祭祀仪式的“大锅庄”,也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还有用于亲朋好友聚会时的“小锅庄”,可以说这些舞蹈在人们千百年的劳动生活中流传下来,更是在民间生活中广泛运用。

《云南映象》作为一台大型原生态歌舞集,其中演员一多半都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他们虽不如专业演员训练有素,但是他们所展现的歌舞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这些都源于他们生长劳作在这边土地上,在舞蹈时投入了他们真切感受过的情感,因而更能将情感传达给观众。他们表演所用的道具大多也与当地生活生产相关,如《火祭》中使用的牛头、《朝圣》中使用的转经筒等等。这些舞蹈带有地域性、民族性的同时也带有很强的民间性。《火祭》中一名女子以手部灵活的动作模仿火焰,男子举牛头搭配女子的甩发舞,最真实地呈现了一场神圣庄严的祭祀仪式,表现了人们对于神灵的崇拜,他们用这种方式祈求祖先庇佑、风调雨顺等等。总的来说,这些原生态舞蹈产生于民间、运用于民间,是人们在世世代代生活生产的过程中流传下来的民间瑰宝。

(四)社会性

社会性作为原生态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原生态舞蹈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原生态舞蹈的社会性表现在各民族的舞蹈艺术发展都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从广义上讲舞蹈这种艺术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缩影,所有脍炙人口的舞剧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真实的生活,这也是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历久弥新的因素之一。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舞蹈剧目,原生态民族舞更是纯粹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杨丽萍的舞剧《云南映象》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说《云南映象》的卓越之处就是在于它汇聚了多个民族的传统舞蹈,例如哈尼族祈求丰收的芒鼓舞,傣族表现傣族人民对孔雀的敬仰的“孔雀舞”,也有彝族“打歌”表现男女之间热情的爱情的场景,佤族舞蹈在祭祀中的狂热,藏族人民对宗教的神圣庄严的叩拜等。这些舞蹈都展现了人民的劳动状态、爱情生活、宗教信仰。这些舞蹈真实反映了本民族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这些鲜为人知的舞蹈剧目以及独具风味的传统习俗经由《云南映象》为我们呈现。观众在这时领略到的不仅仅是一场舞蹈的盛宴,更是借由舞蹈了解了少数民族独树一帜的深厚文化内涵。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强调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随着这股“中国风”的浪潮人们开始越加重视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在观众已经产生视觉疲劳的今天,编导发掘出更深厚更有内涵的民族元素并应用在自己的舞蹈创作当中,才能使舞蹈拥有更深的内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今天原生态舞蹈受到重视也离不开社会的关注,创作出能反映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优秀原生态舞蹈是每一个舞蹈人的目标。

三、结语

在我国,原生态舞蹈可以说是众多舞蹈门类中最独特最闪耀的一颗璀璨明珠。原生态舞蹈体现了先民们“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朴素思想,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中国原生态舞蹈的艺术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民间性、社会性。《云南映象》不仅真实再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时展现了云南人民对自然的敬畏,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实愿望。同时从商业价值上来说《云南映象》的成功不但推动了云南原生态舞蹈发展的道路,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并为当地的少数民族实现了创收。杨丽萍先生曾说:“舞蹈是要跟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好的东西要保持,但是‘禁变’就会产生停滞。”杨丽萍将散落于民间的“繁星”收集,变成了“太阳”、变成了“月亮”,其中必然少不了她对原生态艺术的思考,如何在将原生态艺术搬上舞台的同时,也不失去原生态舞蹈的原汁原味,注入了她作为艺术家的情感与审美。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原生态舞蹈的发展更加值得探索和挖掘,让生长于村寨土壤中的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一跃成为一种被当代人接受和欣赏的舞台表演艺术。原生态艺术将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寻找更好的呈现方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