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承文化根脉 舞民族正声——论戏曲元素在当代民族舞剧创作中的应用

时间:2024-06-18

赵佳妮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源于宋元时期,至明清逐渐成熟,形成了严谨规范的表演程式,是我国古代留存至今完整的活态艺术门类。它集诗词、戏剧、音乐、舞蹈、武术等表现形式于一体,在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形成了“四功五法”的动作程式与“生、旦、净、末、丑”的戏曲表演行当,剧种繁多,流传广泛,堪称艺术国粹。回顾我国民族舞剧的发展历程,舞蹈工作者对戏曲艺术进行发掘、整理、转化和借鉴,从初期对戏曲元素的借鉴模仿,到戏曲审美意识的觉醒融合,再到对经典剧目进行拓展创新,戏曲艺术一直都影响着舞蹈艺术的发展,对当代民族舞剧守正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时代背景下,探讨民族舞剧对传统戏曲元素的吸收借鉴,能使戏曲资源有效地转换到当下民族舞剧创作之中,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戏曲艺术与民族舞剧发展的历史渊源

追本溯源,中国民族舞剧发端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基于音乐家阿甫夏洛穆夫提出的“在中国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发展中国民族舞剧”这一创新理念的实践探索。故在其创作之初,就从戏曲中借鉴与提炼大量动作元素,融合西方的文化观念与艺术形式,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多幕舞剧《古刹惊梦》,从而开启了戏曲艺术衍生舞剧的艺术表现历程。此后,戏曲艺术作为民族舞剧创作的重要组成元素,融入了中国舞剧发展的历史脉络之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国陆续出现了《宝莲灯》《小刀会》等经典舞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又出现了《文成公主》《红楼梦》《奔月》等舞剧作品,舞蹈编导探索戏曲语言“舞剧化”取得重大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戏曲艺术在民族舞剧创作中焕发更加耀眼的光彩,其被借鉴与融合的趋势明显上升,先后产生了《徽班》《大红灯笼高高挂》《粉末春秋》《赵氏孤儿》《梅兰芳》《青衣》等众多熔中国古典舞表现形式、戏曲艺术于一炉,借鉴当代创作手法,进行审美突破的舞剧作品,中国民族舞剧创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高峰期。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国民族舞剧建构之初对其的借鉴,抑或是中国舞剧创作内容表达形式受其影响,还是打破艺术门类界限进行跨界融合,戏曲艺术在当下民族舞剧的发展中,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历史地位。

二、戏曲元素对当代民族舞剧作品的影响

当代民族舞剧作为舞蹈艺术的最高形式,受制于作品体量与较高的制作成本,创新性与艺术性要求极高。因此,民族舞剧只有不断突破本体表现形式,积极借鉴融合戏剧艺术表演程式,才能扎根传统文化沃土,适应当代审美需求。笔者从戏曲题材、戏曲形式、戏曲艺术虚拟性的发扬以及戏曲舞蹈语言对民族舞剧创作的影响等方面出发,探讨如何合理借鉴和运用戏剧元素,发现其中奥妙与局限,赋予其当代价值与意义。

(一)戏曲题材有效推动了民族舞剧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

戏曲剧本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题材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重实际而黜玄想,重视历史的教化作用,许多戏曲剧本都来源于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通过演绎忠臣孝子、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表现忠孝节义、仁义礼智等传统美德,歌颂真善美,弘扬民族气节。当代舞蹈创作者以弘扬民族文化、丰富舞台内容为出发点,立足于舞蹈的表现形式,对戏曲剧本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和再创作,使得《赵氏孤儿》《打金枝》《三岔口》等作品以民族舞剧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的视野。此类舞剧的共同点是保留了戏曲剧本的本体,抓住了观众对戏曲文化的情感共鸣,适应了市场需求,同时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转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有效的助推作用。比如首演于2019 年的民族舞剧《打金枝》是对山西地方剧种晋剧同名剧目的改编,该舞剧在保留原戏剧剧本故事框架的前提下,运用当代现实戏剧与心理戏剧的表现手法,舞蹈化地表现“夫妇和、君臣和、天下和、和和美美”的深邃主题,使晋剧剧目焕发现代生命力,使传统文化道德教化功能以耳目一新的方式展现出来,拉近了当代观众和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传承其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戏曲形式的运用助推了民族舞剧表演形式的丰富与拓展

王国维曾说过:“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行当与表现形式,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或风姿绰约或孔武豪迈的身姿传递给观众,于耳濡目染中引起大众审美共鸣。当代民族舞剧创作编导将戏曲内容与情感融入其中,运用戏曲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力助推了民族舞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强烈感染着观众。如首演于2011 年的民族舞剧《粉末春秋》在这方面就取得了重大突破,编导直接将“梨园故事”喜顺班的兴衰设定为故事主线,讲述了三个不同行当师兄弟的戏剧人生,在舞蹈语言上充分展示了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将古典舞的神韵融入髯口、彩跷、水袖等戏曲形式中,使舞蹈更具亮点,又使戏曲风格更加浓郁,将传统元素作为文化符号赋予舞剧当代意义的建构。如剧中人物小怜是花旦扮相,足蹬高跷,脚踏太师椅,通过行云流水的水袖舞再现蒲剧《挂画》中的彩跷功;群演们气势磅礴的髯口舞、靠旗舞,剧尾三师弟表演的猴戏舞都以戏曲元素为表现手法,并没有丢掉舞蹈的韵律感,表演洒脱精妙,演出时赢得满堂喝彩。目前,戏曲形式已作为重要表现形式引入民族舞剧创作,舞蹈创作在讲求技法堆叠的同时,对情节的叙述、人物的设定也要求适当融入戏曲元素,使民族舞剧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特定的意义。

(三)戏曲艺术的虚拟性开辟了民族舞剧叙事表达的新路径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源于戏曲舞台简陋,受限于舞美技术落后的客观历史条件,同时也是民族传统美学中追求神似、讲求以形写神的思想产物。“舞旗便作浪,挥鞭马就走”,戏曲表演通过某些特定的表演动作,来暗示舞台上并不存在的实物或情景,解除了客观条件对剧本创作者的束缚、解放了舞台艺术家的表现创造力,给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以广袤的空间,而这些本身就是美的创造,审美价值由此获得了极大提高。首演于2014 年的民族舞剧《梅兰芳》就是将戏曲舞台的虚拟意象化手法直接用于舞剧创作的有益探索,运用意象性手法表现一代京剧大师百转千回的人生历程。舞剧中,编导运用了戏曲艺术的虚拟性,将一桌两椅放置于舞台正中,舞台正上方悬空挂着红色正方形悬梁,既象征舞台表演的方寸之地,又像是人生中无法改变的命运之咒一般。梅兰芳的扮演者身穿白衫站在舞台中间舞动着身姿,扮演生、旦、净、丑的四位演员分别站在舞台四角,象征着梅先生人生中重要关口的艰难抉择。画面中的人物不断变化,交织重组,而后消失,表现了梅兰芳一生中的风云变幻。该剧运用如此大篇幅的戏剧虚拟象征手段,打破了舞蹈常规的叙事瓶颈,使得观众想象舞台即梅兰芳的人生,走入象征梅兰芳先生内心世界的表演空间,沉浸在剧情之中,体味着他执着的内心,不仅感受到了戏曲符号表面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体味舞剧心理建构中的暗示意义,欣赏民族舞剧智性与感性双重艺术魅力。正如丹纳所言,艺术作品创作有三个决定因素,即“种族、环境、时代”,舞蹈编导调动了戏曲艺术积淀的虚拟性传统,使用了中华民族符号的象征特性,并进行了当代的想象与改造,对戏曲舞台传统元素进行了当代意义的建构与艺术形式的启迪,使观众睹物思人,透物见史,从而使该剧获得了极大成功,这为后来者通过象征手法介入未来的舞剧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戏曲舞蹈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与神韵魅力给民族舞剧完善提供多元可能性

舞蹈先驱者吴晓邦曾提出:“舞蹈是情操教育,要表现民族的、传统的感情。”早期的中国民族舞剧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而随着舞台艺术的审美发展,民族舞剧也进行着各类风格的探索与尝试,但要想深入表现民族文化内涵,还是离不开对传统戏曲中艺术意蕴的吸收。如民族舞剧《粉末春秋》《梅兰芳》《醒·狮》中的动作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舞剧音乐对戏曲音乐借鉴以及表演时形神内外的统一与虚实美感的分寸把握等,给民族舞剧语汇创作提供非常多元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核心的戏曲元素不仅承载了传统民俗文化,是民间生活的写照,还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审美心理与精神追求,承载着社会文化发展至当代的核心价值理念。因此,研究和整理戏曲舞蹈绝不是只研究它的外部动作,更要深入研究戏曲舞蹈的民族文化内涵与塑造人物形象时遵循的美学原则,因为只有在此前提之下碰撞产生的民族舞剧作品,才会充满着传统民族文化的意境之美,蕴含着独特的神韵魅力。

三、戏曲艺术对当代民族舞剧发展的意义

从新时代民族舞剧创作角度来看,借鉴传统是重要的发展途径,传承至今的戏曲舞蹈依然可以成为再挖掘与再学习的资源宝库,但另一方面,民族舞剧有其自身特点,继承不等同于完全模仿或照搬其他艺术形式。所以在借鉴戏曲艺术的同时,要严格把握两者之间的维度,要在坚持舞蹈自身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继承发扬。我们要在发挥民族舞剧的优势进行表达的同时,大胆借鉴戏曲的舞蹈、音乐等表演元素,通过对其提炼加工,使之成为具有时代性、艺术性的舞蹈表演艺术形式。具体来说,今后中国民族舞剧创作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向传统戏曲艺术进行学习:第一,戏曲艺术是中国古代传统舞蹈内容最多的“活化石”,是古代传统舞蹈与当代舞蹈承前启后的一座桥梁,可为当代舞蹈提供新的表演方式,必须要对戏曲艺术进行进一步挖掘,汲取更多尚未提炼、吸收的动作语汇,进一步丰富与补充舞剧语言;第二,要将戏曲艺术的故事题材、叙事特性、角色塑造等吸收转化为民族舞剧创作的内容,拓展舞剧创作的题材,增强舞剧的民族文化特征,强化舞剧演员的戏剧刻画能力,提高舞剧演员的情感表现张力;第三,对戏曲舞蹈写意表现方式进行再学习,学习戏曲舞蹈以形象基调体现人物特点的准确性与细致性,特别是在一些舞蹈不擅长表达的叙事情节中,尽可能运用写意象征等戏剧艺术手法,避免舞剧情节叙述中可能产生的苍白的、牵强的、哑剧式的表演。

四、结语

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在当代存在着巨大的艺术价值。中国民族舞剧成长发展过程中,汲取戏曲艺术的技术积累,将它们创造性地转换于新作之中。所以,民族舞剧的创作者既要保留舞剧自身独特性,同时还要在尊重戏曲艺术独立价值的前提下,加强对戏曲艺术的学习,真正懂得戏曲艺术的价值所在,大胆融合,创新发展,通过巧妙借鉴,创造出一种更富新意的审美效应,从而将传统戏曲文化中跨越时空的滋养中华民族根脉的优秀文化元素调动起来,为当代民族舞剧艺术发展助力,从而推动民族舞剧的创作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