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交互媒体背景下的昆曲传播策略——以“Inner Awareness”《游园惊梦》为例

时间:2024-06-18

陶蕾伃

(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6)

昆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昆曲深入感受文化精神、民族精神,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现代技术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传统的传承方式在继承中创新,戏曲艺术早期主要依靠面对面口口相传;随着大众传播的发展,戏曲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进行传播;然而当技术不断进步,网络风靡全球,移动端不断发生变化后,戏曲艺术和科技得到了进一步的碰撞与交融,相继出现了戏曲新视觉音乐会、含有大量戏曲元素的媒体艺术作品等。具有六百年历史的优雅的水磨腔变身成多种形态,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让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喜爱中国的传统艺术。与此同时,传承人的职业、社会角色也发生着变化,过去的传承人仅局限于剧团演职员或民间艺人,他们的身份具有专业性和单一性,一般只专注于戏曲的表演或研究,而现在的戏曲传承人是广义的,除了从事戏曲表演或理论研究的人,还包括致力于戏曲传承的周边人群,这群人分布在多个领域,如电视台、科研院所、高校、传媒公司等。在这样一个媒体多元化的时代,如何传承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试图将音乐传播概念运用到昆曲传播研究中,以“Inner Awareness”《游园惊梦》为例,分析交互媒体背景下的昆曲传播状况,以期为现代昆曲传播提供参考。

一、“自然传播”与“技术传播”交融的昆曲传播形态

(一)“音乐传播”视阈下的传播形态

“音乐传播分为自然传播和技术传播两种形态。”自然传播是指传者和受者面对面进行信息的交流,传受双方以空气为媒介,两者的关系具有透明性,同时增强了信息传播的真实性;技术传播是指传受双方以一些现代技术为传播媒介,进行音乐信息的交流,传受双方的关系是非透明性的,从而减弱了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以上两种传播方式各有利弊。前者具有较强的真实感,但传受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后者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无限扩大传受范围,然而这种方式大大削弱了传播效果的真实感。在“Inner Awareness”《游园惊梦》表演项目中,自然传播与技术传播相互交融,最大化调动观众的现场体验感,延伸了传播的广度、深度。

(二)多媒介交融的“Inner Awareness”《游园惊梦》

“Inner Awareness”《游园惊梦》是一个沉浸式空间装置与昆曲实时互动表演项目。该表演项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演员、观众、剧场三者融为一体,是自然传播与技术传播交融的昆曲传播形态。在这个剧场空间里,挂满了上百条垂地的纱幕,周边安装了多个高清投影装置和kinect(由微软出品的一款3D 体感摄影机)。《游园惊梦》选自昆曲经典作品《牡丹亭》,其剧目内容和唱段为人们所熟知,观众很容易联想到剧中的情境、加强对角色情感的认同,从而更好地增强观众的现场体验感。剧目中的三重空间——生、死、梦,通过数字技术呈现在观众眼前,而且这三个空间相互交织。当饱含着东方古典之美的杜丽娘映射在科技感十足的纱幕上,时而明亮、时而昏暗,时而缥缈、时而真实,观众穿梭其中,倾听这位美人的心声,近距离观看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观众和演员在交互的空间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完成了这部作品。“Inner Awareness”《游园惊梦》是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层面的解读,观众听到了动人的音律、感受到了凄美的爱情,同时也对自我内心进行询问:你的梦,你看到了吗?你有大胆追寻梦想吗?

二、交互媒体中昆曲传播的形态特点

(一)传播内容碎片化

在传统的剧院里,表演一部完整的昆曲剧目的时长大概为2~3 小时。而在交互媒体传播时代,往往更注重传播内容的经典、短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给观众,这种形态的内容生产和传播被称为碎片化传播。短小的昆曲唱段,典型的昆曲角色,经典的剧目内容,在特定的观众群体中实现精准传播,观众既是受者又是传者,他们将经典唱段进行二次传播,增加联动机会。昆曲本身的程式化表演、方言唱段、节奏缓慢的音律对欣赏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利用图片、视频、交互等手段有助于观众理解昆曲的内涵,从而增加昆曲的受众面。

(二)传播媒介交互化

在传统昆曲表演中,演员在高台之上,观众在观众席间,两者具有明显的界限。然而,在多媒体融合的今天,昆曲演员可以是观众,观众也可以成为昆曲演员,演员与观众的界限逐渐消失。

在网络平台上,昆曲爱好者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上传自己喜爱或演唱的昆曲作品,昆曲演员也可以观赏他人的作品。演员与观众的身份互换,受者变为传者,传者变为受者。目前,戏曲相关的APP繁多,例如全民K 歌、喜马拉雅等都设置了戏曲板块,便于受众获取昆曲资源。演员与观众的交流互动,既增强了演员的受欢迎程度,也为探讨观众的喜好和昆曲未来的创作提供参考。

交互式的新媒体艺术为昆曲作品的创新与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昆曲受众的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古老的昆曲样式很难被现在的大众所接受,在这种形势下,新媒体艺术的介入无疑给昆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在“Inner Awareness”《游园惊梦》表演中,演员即观众,观众即演员,演员与观众在同一个表演空间中穿梭,两者互相观望、倾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眼神交互、情感相融,感受着彼此的悲欢,给人带来无限遐想。

三、交互媒体背景下昆曲传播策略

(一)强化昆曲内容的时代特征

昆曲艺术的发展与观众的需求和时代的变迁紧紧相连。一些地方戏曲受环境和地域的影响,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而逐渐消亡。首先,昆曲内容大都是对古代现实生活的提炼,与现代社会是完全脱节的;其次,昆曲的节奏缓慢,与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很难被年轻人接受。因此,昆曲要以当下时代为创作背景,增强剧目内容的观看性,与当代社会接轨,借助昆曲艺术形式反映民众的生活,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增强昆曲外在的形式感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优秀艺术作品的重要体现。”“内容的创造、形式的创新以及形式对内容塑造的意义,都是评判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传统昆曲用一块幕布、一桌两椅呈现写意的戏曲舞台,舞台上无实物表演,完全依靠演员的功力和观众的欣赏经验。在过去,戏曲表演只能依靠演员的唱功和技法夺人眼球。而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表演艺术多样化、艺术资源全球化的今天,还依赖传统的表演形式演绎昆曲艺术,是很难博人眼球的。因此,突破一桌二椅形式的昆曲舞台表演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例如,实景版昆曲《牡丹亭》,将舞台搬演到苏州园林,身穿戏服的戏中人穿梭在竹林之中,依偎在鲜花簇拥之间,驻足于小桥之上,身影倒映在平静的水面,水磨腔萦绕在园林上空,久久回荡在观众耳边,此情此景怎能不吸引路人多看几眼。他们不由得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再例如“Inner Awareness”《游园惊梦》表演中,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将整个剧场萦绕在变化莫测的光影之中,这是一场经典的昆曲表演,更是一场视听盛宴。

(三)虚拟现实促进昆曲艺术形态的多元化

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各大晚会的宠儿,其促进演员、观众、作品间的沟通和反馈,使得现实空间无法完成的艺术构思得以实现。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与昆曲相结合,将剧中的虚拟世界与真实的戏曲剧场结合在一起,营造奇幻的空间,舞台得以无限延伸。例如,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演出的昆曲《红楼梦》中,角色入梦来到太虚幻境。在传统的表演中,这一剧情通常以演员的表演呈现如梦的场景,有的剧场演出为了体现这一剧情与现实空间的反差,会加入大量的歌舞表演,演员服饰夸张,营造一种不寻常的意境。比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昆曲《红楼梦》,将梦幻的影像呈现在舞台中央的纱幕上,现实中的演员与梦境中的仙子交融,虚实相生,奇幻的画面使观众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增强了剧情的代入感。又如“Inner Awareness”《游园惊梦》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杜丽娘和“你”跨时空相遇,共同演绎前世今生,这不仅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对走进“游园”中的“你”的灵魂拷问。虚拟现实技术为昆曲艺术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戏曲的虚拟性与技术打造的真实性空间相碰撞,注定会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作品。

四、结语

昆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寄托和审美观念。交互媒体影响了昆曲艺术的传播方式,同时也为昆曲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相较于传统的昆曲传播,交互背景下的昆曲传播具有内容碎片化、注重外在形式表达、通过技术营造真实的假象空间,更加强调体验感、自由、虚拟的特点,这与昆曲所追求的写意的艺术特征是相辅相成的。科技的发展必然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对于美的期待和判断也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具有六百年历史的昆曲饱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呈现了东方之大美,然而时代的变迁使人们的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成不变的传统艺术很有可能被遗弃。目前,昆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首先,传承人领域过于局限、传承人数量减少。现代社会职业领域和社会分工多元化,应该扩大戏曲传承人的范畴,尽可能使更多行业领域的人群参与“戏曲传承”,号召多领域多门类交叉融合,共同致力于传统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其次,戏曲内容创新不足。剧本脱离时代背景,现代观众很难从剧情中找到共鸣,从而导致受众逐渐减少。最后,现代戏曲作品表演、创作低俗化。科技与传统艺术的交融要使传统艺术的精髓得到更好的传播,古老的艺术文化被更多人接受、认可、喜爱。然而,很多创作团队对戏曲本身的了解过于肤浅,导致创作缺乏内涵,甚至偏离原剧,作品媚俗化,所以,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也是影响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交互媒体思维正在改变昆曲传播传统的生态结构,打破了传统媒介传播的界限,使昆曲由单向传播转为多向互动,受众由局外人逐渐成为昆曲表演的一分子,这种沉浸式体验无疑为昆曲受众的扩大奠定了基础。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坚守昆曲原汁原味固然重要,然而科技手段的融入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昆曲相关从业者应在积极探索中发现新规律,通过创新的传播方式带领昆曲再次走向辉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