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韩莉薇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21004)
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座文学高峰之一,词文学在宋代达到了顶峰,有大量的优秀作品供我们学习研究。而由唐圭璋先生编撰的《全宋词》是一本出版于1940年的词集性著作,记录了两宋年间的20300 首词作,现今流传的版本在建国之后经历了多次重编与修订。作为一本文学性著作,其与清代整理而成的《全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双壁,是近代中国较为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全宋词》作为第一本将两宋词作完全集结的著作,其在中国文学界和历史界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受创作之初的文献资料的限制,其在之后的几十年内经历了多次的编撰与修订。最终中华书局在1999 年出版了由唐圭璋编订,王仲闻订补、孔凡礼补辑的《全宋词》,该书将《全宋词》以及孔凡礼先生于1981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宋词补辑》合二为一,对于二者在初次编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匡误,并且以简体横排为重要特点。本文以音乐史的研究视角入手,对于《全宋词》中的音乐资料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其研究特点,从而为之后的文学类音乐资料研究有所启示。
《全宋词》出版之后,陆续出现了不少与其相关的研究成果,宋词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宋代的文人音乐紧密相连,因此,宋词这一文学形式与其他的诗、歌、赋一样是音乐研究者研究音乐的重要文献资料。纵观近些年有关《全宋词》的研究成果,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对于其中的音乐史料进行整理研究,主要以金千秋女士于1990 年编订、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为代表,这也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关于《全宋词》中的音乐资料的相关研究,该书的出版日期甚至早于现今流传最广的1999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宋词》合订版本。编者按照宋词中的舞蹈类别以及乐器类别等进行分类,对于唐圭璋编订的《全宋词》中的乐舞相关词作进行辑录。
2018 年,金苏琪又以金千秋的著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研究基础上进行补充,他的《〈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之乐器词补遗》立足于文学与音乐学的双重角度,在金千秋原有乐器资料的基础上对于其著作《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中遗漏的乐器词进行补遗。其中,乐器词122 首,包括管弦乐器21 首、吹管乐器22 首、弹拨乐器75 首、打击乐器4 首等。
第二个阶段是对于《全宋词》中的某一乐器称谓或者功用等进行研究,雷家駪于1999 年在《音乐探索》上发表的《〈全宋词〉中对筝的称谓解》是这类研究的开端,他在文中将《全宋词》中有关于筝的称谓进行分类,他认为这些称谓是根据筝的不同特征而命名。
2014 年,哈燕和高震先后发表了《试论〈全宋词〉北宋词里的“箫”的功能》和《〈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中的“筝”》两篇文章,哈文从乐器的角度对于《全宋词》中的六百二十八首涉箫词中“箫”是如何增加词的感染力进行探究。高文对于180 余首涉筝词进行探究,从文学的角度对于宋词中有关筝的描述进行探究,在某一方面加深了对于词体这种音乐文学的认识与理解。
第三阶段就是对于词与音乐的关系的相关研究,以张瑞媛2010 年发表的硕士论文《〈全宋词〉所涉乐器与宋词关系研究》为代表,其从文学的角度对宋词中使用的乐器及与之相关的乐器典故作出的统计具有一定价值,其中对乐器典故的统计较有新意,并且由乐器的使用延及深层原因的挖掘以及对宋词创作、风格、传播的影响进行探讨。
2015 年,张飞飞和欧璇先后发表《论宋词中的琵琶艺术》和《〈全宋词〉中的舞蹈与宋词关系谫论》,张文从文学的角度,结合宋代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全宋词》为蓝本,在对描述琵琶的词作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宋词与琵琶的内在联系,并探究《全宋词》中出现大量琵琶词的原因以及对宋词的影响。欧文以《全宋词》为研究依据,探讨舞蹈与宋词的关系,它是词调的来源,词人官馀生活元素之一与倚声填词的素材,是宋词勃发的助推剂。
最后就是近些年的有关《全宋词》的研究,主要以研究更加细化和深入为其特点。具体表现在,这些成果都以更加具体的史料,比如涉筝词等进行深入研究,大多都结合其他的史料,以求对于《全宋词》中的音乐资料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2012 年,刘艳超和尹航发表了关于《全宋词》中的舞词和吹管乐器史料的研究两篇文章。刘文对《全宋词》中的舞词进行分析,在对乐舞词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认为这类为描写乐舞专门写作的词的题材和内容具有故事化特点,并且其表现形式也有戏剧元素,语言形成了这类词的风格特色。尹文则以《全宋词》中的一百八十五词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核心舞词、中间舞词和边缘舞词。核心舞词为队舞舞词和非队舞舞词两类;中间舞词是舞蹈描写占整首词一半或将近一半内容的词作;而边缘舞词是含零散舞蹈描写的词句,且这样的词句能为舞蹈研究提供一定信息的词作。
2017 年,文洁、李彦秋、闫赵玉、朱诗雅先后发表了其硕士论文,文洁的《〈全宋词〉中的乐舞史料研究》以舞蹈词作为切入点,结合其他史料研究宋代乐舞的发展。李彦秋的《〈全宋词〉中的吹管乐器史料研究》从不同吹管乐器的美学特色与情绪表达方面入手,研究《全宋词》中的相关音乐史料。而闫赵玉的《唐宋涉筝词研究》整理并考述了唐宋涉筝词中的筝曲,从美学角度分析了唐宋词对筝及筝乐之描写,以及筝所具有的典型的女性化特色及其情爱之象征意义。朱诗雅的《宋词中的舞蹈研究》以史浩的六篇舞蹈词结合《全宋词》中的舞词,结合舞谱、壁画和石佣等使宋代舞蹈形态明朗化、具体化。
除此之外,安佳的《宋词中的乐舞文化研究》以金千秋编写的《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中的舞词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史料对宋代乐舞进行分类和数量统计,从宋代乐舞艺术特征演变过程阐述宋代乐舞词中宋代乐舞的发展。
综上所述,过往研究中,对《全宋词》中的音乐资料进行整体把握的文章较少,多是集中于宋词中的某一事项的相关记载,结合宋代的时代、文化等相关背景,对于该事项在宋词中的体现进行论述,对于宋词与音乐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一关系进行论述的文章也较少。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研究可以看出,《全宋词》的音乐资料研究在一步步深入。从整理资料慢慢扩展到对其中的乐器、乐曲、乐舞的研究,并且在深入的基础上对于其中的舞词、乐器词进行合理分类,这些都要依托于研究者本身的音乐学知识积累,相关的音乐美学研究也离不开研究者对于音乐美学研究的了解。
总结前一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关于《全宋词》的音乐史料研究早在1990年金千秋的《全宋词的乐舞资料》这本书出版时就已经开始,并且对于《全宋词》中音乐资料的研究多以研究文学与音乐专业的研究者居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于其中与音乐相关的事项进行研究。
《全宋词》是一部文学类著作,而对于《全宋词》中的音乐资料进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较研究、二重证据考证、综合分析、心理分析等,比较研究主要是应用于将《全宋词》中的音乐资料进行对比或者与其他的已得到确认的音乐资料相比较,以得出相关的研究结果;二重证据考证与比较研究有一些相似,其主要是采用多种资料对于所研究的事项进行考证,比如朱诗雅的《宋词中的舞蹈研究》就采用图像和已经出土的考古资料等,对于《全宋词》中史浩的六篇舞蹈词进行研究;而综合分析则是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对于《全宋词》中资料进行把握,包括整理研究、分类研究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全宋词》的心理分析研究,李彦秋就以全宋词中涉及的吹管乐器入手,进行分类研究。对于其音乐美学部分,研究美学特色与情绪表达,那么如何从宋词中看到情绪表达,这是非常值得探究的。
任何一个学科,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之前,研究者首先要将前人关于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导致文科研究常常会不自觉地具有相同特点。通过对《全宋词》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不难发现,研究者在研究视角上多选择文学、美学、史学以及音乐学等方向对于《全宋词》中的音乐资料进行研究。文学的视角主要是对于《全宋词》中的音乐资料文本进行研究,从而通过文本来得到相关的音乐史实,这其中还包括诸多文学界研究者对于《全宋词》这本著作本身的一些研究;美学的视角主要是对于《全宋词》中的诗词所体现的词人音乐审美态度研究;而史学的研究则是从其中包含音乐词的数量以及所涉及的历史事实等与音乐史料学研究相关方面入手,对其中的史料特点等进行探究;音乐学的研究视角主要是利用《全宋词》中的音乐资料对于其中的音乐事项比如筝、琵琶等乐器的形制、称谓、演绎方式等进行研究,对于古代音乐史的研究来说是相当有突破性的。
除此之外,学科交叉的研究视角以及综合性研究视野也是《全宋词》音乐资料研究的一大特点。随着音乐史学研究近些年的发展,交叉性的研究视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音乐史学本身也是音乐学与历史学相交叉而产生的学科,对于音乐史学研究来说,墨守成规,仅仅依靠音乐史学本身的研究材料和视角已经不适合当今的研究情况。因此,采用交叉性研究视角以及综合性的研究视野对于音乐史学研究是有积极意义的,这种研究态度对于整体把握文学作品音乐资料,从而对于音乐史研究进行补足来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全宋词》中音乐资料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可以说对于有悠久历史的词学文化来说,还很不成熟,其研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现今的研究大多数都是文学界的研究者对于《全宋词》进行文学或者史料的研究,音乐界学者对于其所研究的人数较少。其次,对于其中的音乐资料进行研究时应当结合当时具体的社会背景,以当时的年代与情景对于《全宋词》进行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次,在《全宋词》音乐资料的研究中对于大数据应用得比较少,虽然厦门大学《全宋词》资料库的建立以一系列的计算机资源来辅佐研究,但是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并未显现出对该资料库的应用,善于把握和应用大量的数据库资源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需要补充的一点。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时要有发散思维,采用多个角度对于研究事项进行分析。同时要重视其在以往的音乐研究中被忽视的地位,对于宋词的音乐研究价值予以肯定。在研究时对于文学宋词进行整体把握,对文人的心理变化及其在撰写该词时的心理变化有所考量,在研究其史学价值时,要注意到是文人眼里的音乐,与正式的音乐要有所区别。
《全宋词》的编撰历经了几十年,在其间有唐圭璋和王仲闻两位先生的共同努力,也有不少业界学者在完善《全宋词》的过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在此期间,也有不少的版本出现在研究者的视野中,对于文献类著作来说,随着考古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可以使用的原始文献越来越丰富,古籍整理所得到的成果也就越完整。因此,有关于《全宋词》的版本选择问题,必定是最后一次经过校订的书稿最为完善。
《全宋词》中音乐资料的发掘与研究对于众多音乐和文学的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示范与探索。一方面,有关《全宋词》音乐资料的研究给予音乐界的学者许多新的音乐史实进行研究,无论是作为过往宋代音乐研究的补充资料还是作为新的音乐研究资料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全宋词》中音乐资料的发掘对于音乐与文学关系的研究来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范例与研究成果,对于今后类似的文学作品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全宋词》的出版给中国的文学研究者送来了宝贵文献资料,但与文学联系紧密的音乐界对于《全宋词》的研究还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音乐史学研究者更要注意文学性资料对于音乐史研究的补充作用。
注释:
①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中华书局,1999-1-1.
②金千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年12 月.
③金苏琪.《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之乐器词补遗[J].文教资料,2018(21):5-7+2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