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融媒体传播时代下南阳宛梆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4-06-18

郭红梅

(南阳市宛西中等专业学校 河南 南阳 474350)

南阳宛梆艺术是河南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宛梆是地方较为罕见的传统戏剧,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艺术色彩。南阳宛梆在发音上高亢嘹亮,犹如鸟鸣之声,与枣木梆子的结合会显露出更加独特的韵味。早在2006 年,国务院就已经把南阳宛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重点名录中,这种传统戏的曲调尤为丰富,而且旋律慷慨激昂,腔调豪迈且高亢,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听体验,具有鲜明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一、南阳宛梆的起源和现状

南阳宛梆起源于明末清初,在过去也被称为西调或者是南阳调。建国以后,才正式改为现在的名字。南阳宛梆集中活跃在河南地区,并以南阳市为中心点,逐渐向周边的省市区扩散,例如陕西、湖北以及河南的信阳,在鄂西北和豫西南,以及陕南地区受到了广泛的青睐和欢迎。在延伸和实践的300 多年里,这一戏剧也深受群众的喜爱,许多表演者也成立了相应的帮派,为这一艺术形式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过去,南阳各县民间庙会的婚丧嫁娶,春祈秋报,或者是迎神报赛,都会邀请当地的宛梆戏班进行表演。在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共同滋养下,南阳宛梆也集众家所长,既具有中原音乐平整规范的特征,同时也结合了陕西梆子的高亢与激越,甚至是楚乐的轻柔和婉丽,而不同的地区文化,也是研究河南梆子的重要参考与借鉴。南阳宛梆的唱腔尤为独特,整体激烈而奔放,通常都会用女生高八度的花腔来烘托情感,这一演唱方式在其他剧种中已经绝迹,所以也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色彩。建国以来,南阳宛梆的发展经历了20 世纪50-60 年代百花齐放的新生期,并走过了转型期、困难期以及奋斗期,目前,演奏南阳宛梆的专业剧团数量已经不多。这也就意味着,这一特色剧种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亟需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重视。

南阳宛梆在20 世纪70 年代迎来了自己发展的黄金期,彼时南阳市也成立了100 多个宛梆剧团,遍布大大小小的县和乡村。但在80 年代以后,影视这一类新兴艺术提高了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宛梆剧团的演奏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观众大量减少,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和挑战。直到2011年,内乡县宛梆剧团还在坚守唯一的艺术土壤,而其自身也面临着资金缺乏、人员流动性大的窘境。许多演员出于生计考虑,都选择了改行,剧团曾经多次陷入濒临灭绝的险境。诸多调查研究也显示,很多表演者之所以坚守至今,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对艺术的热爱和坚持。具体来讲,宛梆剧团表演收入是尤为微薄的,并不能完全满足日常的各项开支,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戏曲队演出的剧目也有了一定的调整,增设了舞蹈话剧队和旅游服务队,这些操作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剧团的收入,积累有效的活动资金。久而久之,演出的内容也逐渐脱离了戏曲的本质。舞蹈话剧队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年轻人的欣赏需求,演出的内容大多都是以歌曲或者是小品节目为主。旅游服务队伍的演出大多都集中在戏曲茶座中,表演的内容以戏曲唱段《县官升堂》为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收益,优化了演员的薪酬和待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剧团的发展始终面临着市场的限制,所以宛梆的创作人员也出现了断层,缺乏专业的导演和编剧,而且也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

二、融媒体时代给南阳宛梆带来的影响

(一)踏入快手和抖音直播间

在新媒体的引导下,网络直播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介质,不仅可以满足虚拟世界的沟通需求,同时也可以传递多元文化和思想,创造不一样的视听世界。在这一态势的引导下,南阳市的戏曲艺术博物馆利用“快手”这一平台,在网络上举行了戏曲直播,给众多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剧种感受,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和调整,吸引了诸多粉丝的关注和重视。专业剧团扎实的基本功,演员熟练且婉转的高音都让直播间的观众受到了感染,再一次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这也就意味着,南阳宛梆在融媒体的引导下,的确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市场和空间,各种现代化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意味着艺术的传播拥有了更良好的开端,所以也必然会在未来继续实现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同时,南阳市也尝试性地把特色戏剧和旅游业结合到一起,进一步带动了宛梆向周边的延伸和扩散,扩大了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微电影的制作

2021 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100 岁的生日,而内乡宛梆建团也刚好70 周年,内乡县作为南阳市内传承民间艺术的主力军,也充分利用好时间上的机遇,展开提前筹谋和准备。文旅局邀请了国家级、省级的非遗传人和戏剧老艺人,开展座谈会,针对南阳宛梆制作了相应的微电影,以坚守为主题,展示了南阳宛梆人数代发展所经历的亲情、兄弟情、爱情和师徒情等等,描绘了一幅艺术家在苦难面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优美画卷,传递着对艺术的挚爱情怀,彰显了南阳宛梆具备的艰苦创业的精神。

三、融媒体环境下南阳宛梆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一)实施文化下乡战略

地方戏曲的发展本身就是以乡野为源头的,在我国农村文化中的占比尤为突出,是最具传统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再加上,我国绝大部分的人口也集中在农村,城乡一体化取得的成果极大满足了农民的物质生活需求,所以他们的精神向往也变得更加丰富。并且,农民本身就对戏曲文化有着特殊的熟悉感和亲近感,戏剧演出在他们生活中也占据着很大一部分。所以,南阳宛梆这种稀有的剧种也需要把视野集中在文化下乡身上,要充分挖掘现代化的市场,与丰富的农村民间艺术紧密结合到一起。从戏剧本身的活动特点来看,地方艺术通常都会与当地的民俗风情存在密切的关系,所以如果戏曲不能服务于当地的观众,那么艺术也必然会走向灭亡。总的来说,南阳宛梆必须要实施文化下乡战略,要扩大农村市场的覆盖范围和面积,利用城乡一体化这一趋势,在吸引农村观众的同时,逐步向城市推进。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

南阳宛梆应当重点开发网络直播这一领域,定时在互联网平台上与观众进行沟通,实现多方位的传播和发展,打造多元化的双向交流格局。而演员也必须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要不断锤炼技艺和技巧,为观众呈现出有声有色的表演,真正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特色戏曲能够走出国门,面向世界,逐步发展壮大,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由于青年是融媒体时代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要更加新奇且活泼,所以网络直播也应当把青年当作自身的目标受众,要结合年轻群体的审美需求,不断实现音乐创作的更新,打造更为生动有趣的剧目,这样可以扩大自身的潜在用户,真正传递出戏曲艺术的内核与本质,弘扬正能量与社会主旋律,让中国戏曲也可以在新时期绽放光彩。

(三)及时更新传承理念和思维

在融媒体时代的引导下,艺术形式变得更加多种多样,群众的审美思维和价值取向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工作者必须把握好艺术的走向和趋势,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和思维,要保证戏曲作品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和脚步,真正为大众所喜爱并接受。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南阳宛梆的演出大多以传统剧目为主,真正反映时代的创新性剧目是少之又少的,所以也无法有效应对文艺市场的变动,给自身的未来传播埋下了风险和隐患。对此,要想保证南阳宛梆获得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就必须要认真分析现代化的生活,创作并编写反映社会发展和时代特色的剧目。另外,必须要根据市场发展的情境,针对开业庆典、嫁娶丧葬等不同的场合,编制一些短小精悍且主题鲜明的节目,这样可以发挥出更好的宣传作用,提高戏曲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要根据文艺舞台的更新程度,及时吸取有用的经验和教训,集百家所长,针对戏曲歌舞文化作出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例如,在创作宛梆戏唱腔的时候,可以吸取豫剧的相关元素,丰富自身的表达内容,结合重唱、合唱或者是特色的中低音声部,营造更为丰富的情境,渲染情感,奠定整个表演的基调。

(四)打造有序的后备队伍

人才竞争始终是现代剧团相互比较的切入点,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由于剧种市场的萎缩,那些喜爱南阳宛梆的人群也大大缩减,剧团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尽管剧团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许多尝试,但人才匮乏这一现象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所以在新时期,相关政府机构也应当发挥出引导和组织作用,增设与传统戏剧传承相应的专业,学校要设置针对性的课程,壮大戏曲的潜在队伍。同时,在招生上也要形成良性的循环,保持两年一届的频率,尽可能避免出现间断,并扩大招生的地域和范围,选拔优秀的青少年潜力股。另外,南阳戏曲学校也应当增设这一专业拓展人才培养的途径。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本地剧团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以较为优惠的条件吸引那些戏剧院校的毕业生前来,进一步提高剧团的人才素质和水准,解决人才流失严重且新鲜血液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当支持剧团的各项演出活动,配合剧团的线上宣传和推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南阳宛梆的传承与发展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推动我国艺术百花齐放的应有之策,也是为文化产业建设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文化下乡战略的实施,观念和理念的更新,现代化技术的充分利用,后备演员的培养和储存这几个角度,论述了特色戏曲传承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南阳宛梆本身的特点,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从业人员的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