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莱谢蒂茨基钢琴教学法

时间:2024-06-18

刘晓秋,薛诗意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莱谢蒂茨基出生于波兰的一个教师家庭,在家庭教育氛围的熏陶下,加上他在音乐上极具天赋,莱谢蒂茨基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和交响乐团进行演出。到维也纳生活之后,他开始学习钢琴,并得到老师的认可,频繁举办音乐会,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一直到1862 年,受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校长的邀请,莱谢蒂茨基担任钢琴系主任,从事钢琴教育。在莱谢蒂茨基的培养下,一大批优秀钢琴家脱颖而出。他在钢琴教学上的成果,影响了波兰、俄罗斯、德国以及美国的钢琴教育,在钢琴演奏和教育发展历史上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莱谢蒂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他反对钢琴教学中有死板的规定,认为在钢琴教育中要因材施教,这也是他的首要理念。在这种教育理念下,莱谢蒂茨基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类拔萃,但又各具魅力,例如弗里德曼、施纳贝尔、戈多夫斯基等等。

(一)合理地进行练习

和大多数钢琴家不同的是,莱谢蒂茨基认为练习要具有合理性,机械性的练习没有太大意义,反而会在练习上浪费大量时间,还会由于过度的练习导致学生的精力不足。莱谢蒂茨基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他认为每个学生的手型、智力、音乐素养都各不相同,每个学生所适合的曲目也不一样,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曲目进行练习,例如对于演奏技术不是特别好的学生,选择难度相对较低的曲目,再加上利用不同种类的练习曲来提高学生的基本功。

(二)尊重作品的本意

莱谢蒂茨基提出,演奏时要尊重作品的本意,要忠于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内涵。他要求学生弄清作曲家的想法和意图,切忌凭自己的感觉去演奏。这就需要学生在演奏前,对曲目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演奏,这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一次成功的钢琴演奏,需要以演奏者对作曲家内心的深刻体会为前提,因为演奏者只有投入自己的精力去探寻曲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再配合自身熟练的钢琴弹奏技巧,才能赋予原本静止的曲子以生命的活力,让旋律活跃起来,同时增强曲子的感染力。重视对作品本意的遵循,贴合作曲家创作实际和情感意图,以此展现出曲子最本真的魅力,这也是莱谢蒂茨基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重要表现。

二、独具优势的训练方法

十九世纪中叶,正是音乐繁荣发展的时期,为了使钢琴艺术更加专业化,莱谢蒂茨基创办了钢琴音乐学院,开始对钢琴学院的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并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与技巧性的训练完美地结合起来。莱谢蒂茨基强调,无论是使用踏板还是调整力度、控制身体,这些都是为了表现音乐。

(一)教学以音乐审美为首

莱谢蒂茨基认为教学要以审美为首,每一个演奏技巧都是音乐审美的要求。在他的教学中,如若没有了音乐审美而空谈演奏技巧,则会使钢琴演奏变得枯燥乏味,失去灵魂。因此,他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即演奏要从音乐的本质以及情感出发,不断揣摩作曲家的内心。演奏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和演奏者的审美水平及感觉有直接关系。只有树立优秀的审美理念,培养出对具备美感的声音的辨别能力,并将感知后的体会分析整理,储存于脑海,才能产生明确的审美概念。

(二)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

莱谢蒂茨基所制定的训练体系非常系统、科学,尤其是在身体准备和基本功训练方面。身体准备方面包括了坐姿、手臂、手型、手指等各个细节。莱谢蒂茨基比较重视手指的技能,还非常强调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训练。他在教学中常常教导学生,对于不同的作品,演奏时对手和身体的要求也不同,动作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声音的高低,这一点需要格外注意。不同的动作直接影响着声音的高低起伏。基本功训练系统而又细致,包括音阶、双音、踏板等内容。在莱谢蒂茨基学生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丰富的音乐图谱以及详细的演奏技巧论述,为我们系统地阐述了钢琴演奏的各项内容和具体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三)对手臂、手腕的独特训练

除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之外,莱谢蒂茨基还特别关注对手臂及手腕的独特训练,使其在演奏时更加具有协调性。在演奏时,莱谢蒂茨基强调要将手臂保持放松状态,利用自然重量来敲击键盘,同时保持一定的张力,做到松弛有度。再就是手腕作为连接手臂与手指的中转部位,手腕要稳定地摆动,像游鱼摆尾那样才可以平衡手臂的力量,使手指的力量稳定,从而呈现出自然舒展的演奏状态。

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一)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莱谢蒂茨基更多的是充当指导者、协作者的角色,他很少对学生进行明确的任务指示,而是常常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调动学生自身的想象力,让学生独立去思考问题,并及时给出准确的演奏提示。莱谢蒂茨基认为,课堂中,学生是上课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因此,学生要不断进行独立思考,不能做被动的接受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音乐作品深入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突出音乐个性培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演奏风格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自己进行模仿,向学生强加自己的演奏风格,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莱谢蒂茨基认为,钢琴演奏的过程是基于大脑主导下的想象、模仿、观察在内的各种心理和生理活动,是一个人个性的体现。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观察每个学生的音乐风格特点,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空间予以重视,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

四、注重音色的质量及歌唱性

(一)对声音有着极高的要求

莱谢蒂茨基对声音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优美的旋律和高品质的音色,才能获得他的满意。莱谢蒂茨基认为,艺术来源于人的内心深处,而通过演奏后又终将回到人的内心深处,因此人内心的感受在演奏中是十分重要的,演奏者要认真体会每一个旋律,感受作品想要表达的灵魂所在。莱谢蒂茨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要用耳朵聆听,用心感受。他善于将乐曲的每一小拍弹奏给学生听,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听觉,让学生用心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二)重视钢琴演奏中的伴奏

钢琴伴奏具有衬托性、补充性以及渲染性,借助钢琴伴奏可以引导欣赏者进入特定的音乐情绪,推动音乐的发展,将音乐作品中的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得演奏者与观众产生共鸣。莱谢蒂茨基在钢琴教学中就特别重视钢琴伴奏,他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演奏家,无论是独奏还是伴奏,都要演奏好才可以。因此,莱谢蒂茨基经常为一些歌唱家进行钢琴伴奏,并且非常享受伴奏所带来的乐趣。相比之下,在我国音乐界对伴奏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练习常常以独奏为主,伴奏居于从属地位,伴奏课程也比较少。莱谢蒂茨基的钢琴教学中充分认识到了伴奏的重要性,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了钢琴伴奏课的比重。

五、特有的教学制度

(一)培养得力助教

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差距较大,一位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有效合理地进行使用才能取得最大效果,培养出更多有才华的钢琴学生。莱谢蒂茨基在教学中将最优秀且最信任的学生培养成助教,再由助教对新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到了一定程度,或者是助教觉得学生的演奏可以让莱谢蒂茨基听时才会提出申请,当学生受到莱谢蒂茨基指点时,助教也要在旁边倾听,以便课后可以按照莱谢蒂茨基的教学方法和方向进一步指导和完善。这种培养若干名助教的教学制度有助于钢琴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培养更多的优秀钢琴家,这也是莱谢蒂茨基一个导师能培养出如此多重量级钢琴大师的奥秘所在。

(二)开辟实践音乐会

莱谢蒂茨基还开辟了实践音乐会,在场的听众都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奏提出问题,再由他来亲自解答。除此之外,莱谢蒂茨基还通过他的影响力邀请一些著名的钢琴大师来现场助阵演奏。在这种音乐会上,凡是上台演奏的学生,都必须通过莱谢蒂茨基及其助教的精心挑选。这样一来,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为了能够登上音乐会而不断努力练习。莱谢蒂茨基通过实践音乐会的方式使得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劲头,使学生的演奏水平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莱谢蒂茨基在钢琴教育中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把因材施教作为首要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把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运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重视钢琴伴奏,通过培养得力助教以及开辟实践音乐会形成有效的教学制度。他的教学过程令人印象深刻,受益颇多,也因此培养了众多出色的钢琴家。莱谢蒂茨基一生为钢琴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向我们传播了一种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促使我们不断努力开阔视野,充分汲取前辈大师的教学经验,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加鲜活的动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