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陶惠慧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 芜湖 241000)
舞蹈作品中情感的表达贯穿着整个舞蹈创作的始终。编导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作品构思、舞蹈语言转化为完整的舞蹈作品,从而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且借助一定形式的表达,可以是在舞美、结构、编舞等各个环节中,以情感为出发点,让作品更加趋向于完整与丰富。
国标舞作品《花园》是一个集浪漫、唯美为一体和充满舞台张力与缥缈幻意的舞蹈作品。该作品以组舞的形式分为四个相对完整且独立的舞蹈,但又组织在统一的主题下进行表演,分别为睡莲、罂粟、玫瑰和花园四个部分。作品取材于莫奈的“花”系列作品,分别是将莫奈画笔下的睡莲、罂粟花、玫瑰进行舞蹈化的表达。莫奈作为印象派领导者,其绘画作品充满诗意,给人无限的想象力。他的绘画作品极具抽象和写意性,而莫奈笔下独特的光色关系则成为其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他热爱并善于观察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景物,并把颜色用于画作中作为感情的抒发与表达,总是不经意间就能够营造出一份诗意感。其主要的艺术特点为讴歌大自然、光和色的表现方式、诗意的情感表达。
作品《花园》以国标舞本体语言作为表现方式,从舞台艺术审美上对大师的画作《池塘·睡莲》《罂粟花》《吉维尼玫瑰之路》进行舞蹈形象的塑造,结合光影色的唯美处理,力图用流动的肢体展现莫奈笔下的诗意花园。编导将莫奈绘画的三个特点(讴歌大自然、光色关系、诗意的情感表达)运用到国标舞作品的创作中去,让其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作品《花园》的情感表达主要表现在编导以诗歌般充满诗意的作品表达出对大自然的讴歌与赞颂,而形式表达主要体现在作品对光色关系这一特点的表达以及舞美的运用上。只有将情感中的歌颂大自然和形式中的光色关系、舞美和谐运用融为一体,才是对莫奈绘画作品的最好诠释,更是对国标舞作品《花园》在创作方面最完整最丰富的表达。
莫奈就像一位诗人一样,他笔下的绘画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生命力之强大,总让观者感觉像在朗诵一首优雅而浪漫的小诗一样。莫奈钟爱于对花的创作,一生创作了无数关于花的作品,尤其钟爱于睡莲、罂粟花和玫瑰的创作,他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到自然界中的景物之上。国标舞作品《花园》通过莫奈对睡莲、罂粟花和玫瑰绘画方式的情感表达,将睡莲、罂粟花、玫瑰以舞蹈化的方式进行情感的表达与寄托。该作品中舞者用国标舞的语言来塑造大自然中的景物,表达其思想感情。这是一个直接表达自然界中景物的国标舞作品。作品《花园》中的主题形象都是自然界中的景物。编导用独特的视角将自然界中的风景呈现在舞台上。《花园》的四个部分在开始时都以造型动作定格在舞台之上,让观众看向舞台时仿佛看到一幅画一般。大自然处处充满生机,景色盎然,将大自然中的景象以舞蹈化的形式呈现,仿佛是将一幅大自然的风景画呈现在舞台上,像是注入生命一般活了起来。莫奈的绘画作品《池塘·睡莲》,静谧的傍晚,蓝蓝的水面上睡莲静静地开着,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心灵上都是一种享受。在《罂粟》这一部分中,演员舞动的肢体在灯光的照耀下,形成的阴影使整个画面看上去更加灵动,仿佛是真实存在的罂粟花一般。演员舞动的肢体,营造出一种风吹过的迹象,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感觉像是走在一片片罂粟花海之中,风吹过,罂粟花随风摇曳。在《玫瑰》中,编导设计了一些托举动作,女演员被托起在空中随着音乐旋转,仿佛像一朵盛开的玫瑰花一样美丽。而此时,音乐渐渐减弱,灯光也慢慢变暗,隐隐约约中仿佛还能看见一朵盛开的玫瑰在舞台上尽情地绽放。在作品的第四部分《花园》中,远远望去,一条细长的溪流缓缓流动着,溪流边有随风摇曳慢慢生长的罂粟花;也有端庄优雅,静静开放的睡莲;还有阿娜多姿等待花开的玫瑰。诗人借助诗歌表达情感,莫奈借助诗歌般的画作表达情感,舞蹈编导则以诗歌般的舞蹈作品抒发情感。
莫奈的绘画作品力求跳跃、灵动的自然色彩,感受那一瞬间带给人的印象,让人仿佛眼前一亮,眼前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充满生机的世界。所以莫奈作品中“光和色的表现方式”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对物质本质的理解与体会,构成了美术作品中的两大方式——造型与色彩。在国标舞作品《花园》的第一个部分《睡莲》中,分为两个舞台空间,两部分演员以造型呈现在舞台上。对构成美术作品情感的两大方式——造型与色彩中的“色彩”进行发掘,通过对“色彩”这一介质的研究,“发现色彩最本真的面目更加适合营造作品中主角的造型与感情”。这一特点同时也可用于舞蹈之中,舞蹈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由几种方式构成的,通过舞蹈动作表现描绘对象最本真的状态无疑也是体现描绘对象情感的重要方式。在此作品中,舞者通过舞蹈动作将睡莲、罂粟、玫瑰生长或衰败的过程形象化,通过光线色彩的配合,找寻最生动、跳跃的感受。编导期望能够改变观者思想中对舞蹈根深蒂固的理解,加入睡莲、罂粟花、玫瑰生长或衰败过程中产生的自然美,以舞蹈的方式尽可能地展现莫奈“还色彩本真面目”的特点,在一味追求形式感的当代艺术形式中,这可以呈现出别具一格与独树一帜的美感。
因为有阳光才能带给我们明亮,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刺激,不同的时间段光照的角度和强弱也是不同的,大自然中充满生机的一切在光照下会呈现出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景象。杨玉珍在《莫奈绘画的艺术特征初探》中提到这一特点,指出即使是在相同的主题之下,在不一样的时空中、不一样的条件下,给人的瞬间印象也是不同的,所以捕捉瞬间印象是印象派所热爱的。正所谓艺术都是相通的,莫奈捕捉现实场景一颦一笑中的瞬时性美感也给舞蹈创作带来无限的创作空间,正如他在创作时阳光透过树丛照在睡莲上,就好像身穿了五彩缤纷的花裙子;阳光直射在睡莲上时,就换成了金色的晚礼服。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朗朗晴空;无论是白天还是傍晚,他总能用画笔记录下来这些瞬间的景象。在作品《睡莲》中,舞蹈演员被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域,舞台右下角的演员动作更加有张力、有速度,动作变化频率更快,并且灯光也相对明亮,此刻体现的是莫奈绘画中的光色关系,当光直射在舞蹈演员身上时,演员更加活跃。当所有灯光逐渐变暗时,这里表达时间流逝,光照也随之消失,只剩下静谧的河畔。音乐渐渐减弱,灯光渐渐变暗,演员以造型定格在“画作”之中,将观者的思绪重新带回到莫奈的绘画之中,营造出一种从画中来,再回到画中去的感觉,给观者留下一种可以想象的余地,使观者回味无穷。莫奈的绘画总能捕捉最真实却又最平淡的美,在舞蹈创作中,可以融入心理学中的“感觉登记”(“海马体”是大脑皮质的一个内褶区,在“侧脑室”底部绕“脉络膜裂”形成一弓形隆起,它由两个扇形部分所组成,有时将两者合称海马结构;海马体的机能是主管人类的近期主要记忆,有点像是计算机的内存,将几周内或几个月内的记忆鲜明暂留,以便快速存取。)理论,感觉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是1秒钟,并按刺激的物理特性以感觉形式进行编码,且信息容量大。这种记忆保留了原有刺激形式,就好像按原有形式进行了登记。若受到注意,将被识别而转入下一个短时记忆中去,接受进一步加工,若是在舞蹈创作中,以极大反差作为段落谢幕形式,则可以以此形式达到“感觉登记”理论与莫奈捕捉瞬间整体印象的跨界融合。
在莫奈的绘画作品中,所有事物都是没有“型”的,它们只是以色块这种模糊的朦胧的形式出现,一切物体只因颜色和光而存在,其他的一切皆可忽略。莫奈的作品从中国传统艺术评判的角度看还有着归真的特点,他不会拘泥于学院派或者传统技艺的条条框框,而是以孩童的纯洁目光去打量世界,他追求的是从光影大块上发现,从最朦胧的美感里寻找画面最淳朴的色块美。在舞蹈创作中,编导根据莫奈《池塘·睡莲》中的色块体现画面美感的形式特征,在《睡莲》这一部分中,舞台被分为了两个空间,随着作品开端舞蹈演员以优美的造型定格在舞台上,少女就如睡莲一般婀娜多姿,亭亭玉立,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形成如莫奈《池塘·睡莲》中所描绘的景象,两部分演员呈斜角错开的位置,各自展现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同空间下的舞姿。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舞美与舞者服饰色彩勾勒不断变化的色块区域,从而体现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内心世界与故事发展历程。在《罂粟》这一部分中,有一个片段舞台被分为三个空间,三个定点光圈呈斜排位置,舞蹈演员两人一组交替旋转在三个定点光圈外。飘逸的长裙与舞动的肢体在定点光圈周围若隐若现,此时便形成了大块的光影,从而发现最朦胧的美感中所存在的最淳朴的色块的形式美。
国标舞作品《花园》的取材来自于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景物,以国标舞本体语言作为表现方式,从艺术审美上对舞蹈中的形象进行塑造,重在自我情感的抒发。作为情绪性舞蹈,该作品的创作立意是表达我们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认同和赞美,作为世界上一个极其渺小的生命来说,我们渴望生存在一个充满浪漫气息,充满美好的环境之中。通过作品来表现我们对自然界中充满生机的万物最完美的感激与赞颂。该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莫奈的“花”系列作品,而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绘画的三个主要特点分别为讴歌大自然、光色关系、诗意的情感表达。在讴歌大自然和诗意的情感表达两方面,编导通过舞蹈作品的情感抒发加以表现,而光色关系的特点是莫奈绘画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必须借助形式加以包装和烘托,因此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宏观上,对整个作品的印象深化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舞蹈作品在创作时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情感表达或者是形式表达。纯粹的情感表达或许能够直击观众的内心深处,但就视觉和对作品的整体印象以及作品的画面效果上来看,是不够和谐与完美的。若仅仅关注作品的形式表达,则容易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从而忽略了对作品内在和情感方面的表达。而国标舞作品《花园》则从情感与形式方面做了“合二为一”的积极的研究与表达,使该作品的情感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可以激发舞蹈作品中形象的塑造,而且还可以通过形式的表达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不是单方面的存在,而是与形式二者“合二为一”的整体表达。
注释:
①杨玉珍.莫奈绘画的艺术特征初探.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
②1.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7 月,第49 页。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5 年。3.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年12 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