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李若溪
(河北传媒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10)
是枝裕和2004 年执导的电影《无人知晓》,是根据1988 年的日本西巢鸭弃婴事件改编而来。西巢鸭事件引起了当时日本社会的巨大震撼,具有敏锐洞察力的是枝裕和在当年就完成了剧本撰写,时隔十五年后,历时一年半完成了电影的拍摄,该片一出便引起了电影界的轰动和民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此片充分体现了是枝裕和独特的电影风格,他的电影朴素写实,故事发展平和,让观影者在平静中体会到震慑人心的悲伤,在压抑中体会到人性和社会的冷漠。
是枝裕和电影的主题常常意义非凡,不仅反映了当时日本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还赋予了其特殊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被称为东方文化的结晶。《无人知晓》不仅一贯延续了是枝裕和关注家庭主题的电影风格,而且还以“小家”见“大家”,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日本经济崩溃后,社会对于人文关怀的缺失。
是枝裕和的电影常常关注家庭的疏离和解与亲情之间的羁绊,如《小偷家族》中没有血缘关系的温暖与感动,《如父如子》中血缘羁绊之外的抉择与割舍,最后归根结底都是对于“家庭”本质的探讨和对社会问题的控诉。《无人知晓》也同样聚焦于家庭之中,镜头不动声色地强调了四个孩子之间温暖的亲情,并无声谴责了那些逃避抚养责任的父母。因母亲混乱的感情状况,四个孩子来自不同的父亲,父亲角色的缺失已让这个家庭畸形,然而母亲也以逃避责任、扔下累赘的方式背叛了大家,这个不完整的家庭只能由12 岁的明担任起父母的双重角色。
家庭的破碎和父母身份的缺失,不仅让孩子们受到了心灵上的创伤,而且让孩子们的梦想破碎、无法实现个人价值。明热爱棒球并有着惊人的天赋,但因为家庭的原因无法学习棒球,每天为了生计奔波。京子的梦想是买一架钢琴,但最终也因为母亲留下的生活费见底,把自己攒的钱补贴家用。不能出门的茂与小雪,唯一的乐趣就是玩机器人和画画,但最后饿得没有力气,只能躺在地板上发呆。失去家庭庇护的孩子们每天无暇顾及梦想,如何活下去才是最大的问题。
在是枝裕和的家庭主题中,并没有太多的团圆美满、温暖柔情,而是充斥着背叛、丢弃和逃避。他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解、亲情之间的羁绊纠结,用镜头向观众展现家庭中的问题和人性的复杂,引发人们对亲子关系的深入思考。
是枝裕和一般在影片中都不会过多地干预观众对故事本身或社会的评判,而是用镜头对人性进行刻意地隐瞒,从而克制地表达出人文关怀和价值意义。《无人知晓》中,家庭的不完整不仅导致了悲剧,还折射出了当时社会存在且一直未解决的问题。
对于四个被抛弃的孩子来说,除了父母的不负责任之外,社会制度的缺失和人性的冷漠,也在孩子们日常生活遇到的困难中浮出水面。在没有大人看护、断水断电的情况下,孩子们的窘境竟然一直没有被发现。当催房租的房东看到房间里堆满了垃圾、只有小孩子时,也只是催了房租后便漠然离去。而作为同龄人的纱织却一直以微薄之力帮助着他们,纱织的善良与房东的不闻不问形成了强烈对比,展现了成年人的同情心还不如一个孩子,从而讽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人性的冷漠。没有人去关心四个孩子是如何生活的,这说明了社会的福利制度并没有真正地关切到底层艰难生活的人们,他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成年人,本应受到社会的保护,但此时连生存都无法保障,只能任由命运安排。
导演在影片中没有干预观众的判断,也没有直接批判社会制度的缺失,而是呈现出边缘人物真实的生存状态,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观众。影片为开放式结局,阳光下明、京子、茂和纱织四个孩子拿着过期食物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他们带着活下去的希望向着未知的未来走去。没有人知道他们将如何继续生活,不知道多久他们才能被社会关注、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就像片名一样无人知晓。
是枝裕和习惯用风轻云淡的叙事方式讲述悲剧故事,用人物情感的细腻来悄无声息地打动人心,以此让观众在平缓与写实之中挖掘故事背后隐藏的社会思考和人性反思。电影《无人知晓》对故事情节的叙事处理,没有采用戏剧化的形式,而是用现实化的生活环境、真实化的表演、“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平和地给观众们讲述了一个残酷的真实故事,展现了平凡世界里底层普通家庭的真实生活。
是枝裕和在创作剧情片时,依旧延续纪录片中纪实的手法,真实还原现实化的生活环境氛围,以独特的叙事视角、生活流的叙事方法展现边缘人物的真实生活。这种日常化、真实感的方式,让观众们达到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无人知晓》这部影片的主角是四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导演把摄影机放到孩子的叙事视角,聚焦儿童本身,让观众从孩子的行为和日常生活中找到认同感。导演为了让孩子们流露出最自然的感情,在拍摄期间,他和这些没有表演功底的孩子们相处了一年半的时间,没有给他们固定的剧本,而是让他们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展现出孩童最快乐灿烂的笑容。导演在给观众讲述如此残酷的事实时,镜头里也没有声嘶力竭的情感宣泄和痛哭流涕的脸部特写,而是安静地表现孩子们的天真纯洁、相依为命。孩子们之间的温情与成年人的自私、社会的冷漠,形成了极度的反差,让观众们难以想象真实事件中的孩子们到底是如何艰难度过了几个月的时光。
《无人知晓》并没有像传统叙事那样设置起承转合、高潮转折,故事从一家人搬入新公寓,温暖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再到后面妈妈抛弃他们、四人艰难生活,都是以极为平淡、松散的方式,用固定的长镜头慢慢记录着明带着弟弟妹妹们如何度日。甚至是妹妹的意外死亡,导演也只是给了妹妹一个手部特写,更多展现的是孩子们接下来如何处理问题和幼稚天真的解决方式。明不惜跨越自己的底线去药店偷药,茂趴在阳台上问姐姐是不是以后见不到妹妹了,这些设置让观众们不再聚焦死亡,而是更加关注被留下来的人应该怎么办。生活流的“日常”被镜头放大,让观众很大程度上感受到真实感。尽管影片是虚构的,但是枝裕和巧妙地把虚构和真实交织在一起,以独特的叙事方式让观众们的内心得到非常大的触动和震撼。
是枝裕和认为在影片的创作中应该以细节为重,用细枝末节来刻画生活点滴和人物形象,以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所以他的电影通常叙事风格平缓、写实,在细节的刻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无人知晓》通过放大生活化的细节,以象征、对比的方式,内敛地通过一些事物的消耗暗示时间的流逝。如影片中母亲离开之前,小雪的蜡笔是崭新的,但在影片后半部分时,小雪却拿着只剩下一小截的蜡笔在电费单上画画。四季更迭,明永远穿着一条七分裤,而影片后半部分可以看到明身上原本干净的T 恤也变得十分破旧。母亲之前给京子手上涂的指甲油在最后也逐渐没了颜色,指甲油不小心滴在地板上留下的印记也越来越模糊。这些事物上的变化都巧妙地告诉观众母亲已经离开了很久,这些干净纯真的孩子们也因此在垃圾堆满的房子里无人问津,腐烂发臭。
除了用细节暗示时间的流逝以外,《无人知晓》中还有一些象征意义的细节。被母亲抛弃后,明第一次带着弟弟妹妹们全体出动,大家把路边采的野花种在饮料瓶、空纸杯里,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在阳台。写着小雪名字的花不小心被茂碰到,从阳台上掉了下去摔碎,妹妹小雪也因不慎跌落而亡。在这个畸形、冷漠的社会里,这些野花便象征着四个孩子的命运,他们生长在街头,父亲生而不养,母亲为了自己的幸福逃避责任,在狭小的出租屋里自生自灭、全凭自己肆意生长。
电影里的空间不仅仅是镜头拍摄的场景,而是更多的用来营造某种特殊的氛围和展现人物丰富的心理状态。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能明显地看到其对空间的调度和运用,《无人知晓》多次通过封闭空间的设置,营造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隔绝感,压抑又富有内涵。
《无人知晓》中出租屋作为一家人的生存空间,不仅提供了家庭的聚集地,而且隐喻为命运的牢笼,影片中大部分的镜头都在这个封闭空间里完成。母亲还未出走时整个空间虽然拥挤,但充满着温馨与快乐。但后来因母亲的抛弃,出租屋里到处都是生活垃圾,彻底失去了家的意义。从影片一开始,四个孩子里只有明可以随意进出,到外面给一家人采购食物和生活用品,其他三个孩子因为黑户的身份连阳台都不能去,终日不见阳光地在这个狭小空间里生活。生存空间虽然可以将家庭成员们聚集在一起,提供家庭的归属感,但同时也像牢笼一样,限制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追求梦想的自由。
影片中的粉色行李箱作为空间的设置,不仅隐喻着小雪的生存空间狭小,也代表着生命结束后的棺材。一家人搬进新公寓时,小雪和茂被藏进行李箱中偷运进来。后来小雪死后怕被别人看到,明把她放入行李箱中带到机场旁边埋葬。因为她的黑户身份,她在生前需要被隐藏,偷偷摸摸地苟活在出租屋里,死后也无法光明正大地示人,只能藏在行李箱里被埋葬。除了家人,没有人可以证明她曾来过这个世界,无人知晓她曾存在过。
《无人知晓》中的四个孩子被母亲选择性遗忘,被迫被社会抛弃,成为了无人知晓的都市游荡者。片中多次出现俯拍明独自穿梭在热闹的街道上,明孤独的身影、逐渐破烂的上衣以及无人修剪的头发,都显得和所处的都市空间格格不入。明曾多次向母亲表达了自己想要上学的愿望,但因为家庭原因、身份原因,明无法被学校接纳,只能在家拿着妈妈买的字典自学。
后来明无意中在便利店结识了两个同龄人感到十分开心,这是他除了弟弟妹妹以外唯一的朋友。但当他在学校门口独自徘徊等待朋友放学、两个穿着干净校服的孩子出来时,旁边的栏杆仿佛变成了一条无形的分界线,把明和朋友、明和学校以及明和社会阻隔开来。即便明对结识朋友、进入学校、融入社会都有着强烈的渴望,但母亲的抛弃、家庭的缺失、都市的冷漠让他被迫变成了都市里的孤魂,孤独游荡在偌大的城市里,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能够容纳这个可怜的弃子。
是枝裕和在电影创作时经常用最平淡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崩溃。《无人知晓》中母亲决定搬到情人家时,导演没有刻意去表现她的纠结和行为,而是用她默默落下了一滴泪的画面来暗示接下来的抛弃。母亲的出走,导致了孩子们精神空间的逐步崩塌。京子从一开始满心欢喜地在门口等着母亲下班回来,到一次次对母亲失望,再到意识到被母亲抛弃,她对母亲的依恋之情不断被消耗,精神空间开始崩塌,最终躲在母亲的衣柜里逃避现实。
除了京子,明的心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演用日常生活中明的行动来表现其精神世界的逐步崩塌。被母亲抛弃后,身为长子的明依旧在弟弟妹妹面前强装镇定,假扮母亲给大家分发压岁钱。此时的明是温暖、细心的哥哥,他不仅担任了父亲的角色,也被迫担起了母亲的责任。在生活费见底、生活越来越难之后,明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他因心中的渴望开始释放孩子爱玩的天性。在面对与新朋友的快乐时光时,明不想再担起家中的重担,精神空间不断垮掉。明也想像正常孩子一样融入社会,不想再被注定的命运左右,但现实不允许他像同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只能再次扛起生活的担子。
《无人知晓》依旧延续着是枝裕和的家庭主题,隐晦地影射出日本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巧妙地从儿童视角出发,以细节化的对比、纪实的拍摄手法、有隐喻内涵的空间设置,展现了生活流的日常化故事。由此可见是枝裕和的电影常采用娓娓道来的形式,以冷静旁观者的角度真实记录人物生活,并注重真实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电影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兼顾,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即重视写实、剖析人性的现实主义美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