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热奈特叙事理论分析电影《孤味》

时间:2024-06-18

杨博雯

(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3)

电影《孤味》是许承杰导演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虽然是其处女作,但是导演细腻内敛的手法将一个平淡的故事讲述得温情而有深度。电影以和解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家庭中的故事以及亲情的羁绊,导演在作品中娴熟地运用叙事技巧表达主人公从心有执念到放下和解的心路历程。

法国著名叙事学家热奈特在对电影叙事学的研究中,提出了叙事时间、叙事语态和叙事聚焦等概念。

一、叙事的时间性:《孤味》中的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

影视作品中的时间关系是构成故事完整叙事的重要元素之一,法国学者热奈特将叙事分成两种时序——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而叙事时间是指故事在影视作品中由编剧或者导演重新排列组合后所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这是一种通过对原故事的加工改造后提供给观众的文本秩序。

首先,是电影叙事的时序。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不再是单一的直线式叙事,很多电影的看点以及亮点都在于不是按照一个故事所要发生的自然顺序进行展开,通过让故事发生的自然顺序与被叙述的顺序的不一致,电影中产生错置顺序,从而导致了倒叙、预叙、插叙等叙述次序的出现。电影《孤味》以母亲林秀英在七十岁寿宴这天接到了离家出走多年的丈夫逝世消息后为他举办葬礼的故事为线索,通过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揭开了这个家庭中众人不敢面对的创伤,同时讲述了母亲从心有执念到放手成全的心态转变。电影一共分为两条叙事线,主线是以准备葬礼为主的正叙时间线,还有一条副线是以母亲林秀英回忆感情为主的时间线,副线通过四次插叙的方式补全了主线中没有介绍到的故事内容、回答了之前片中埋下的伏笔,影片也通过这四处的插叙介绍了在影片开头就逝世、全片中没怎么出现过的父亲角色是怎样的,同时也补充了林妈妈年轻时的形象。

其次,是电影叙事的持续性。电影作为一种时间的艺术,很难在大银幕中将故事时间完整地呈现出来,在电影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中,经过了无数导演的不断探索,最终发现电影在90 分钟到120 分钟的时长可以保证一部电影的叙事以及电影院的排片,对观众来说其体验也可以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热奈特在《论叙事文话语》中提到了电影叙事时长主要分为概要、省略、停顿、场景四种。在电影《孤味》中并没有用冗长的篇幅去介绍母亲林秀英和去世的丈夫陈伯昌两人曾经感情有多么深厚,而是采用了概要的方式,在四段插叙中用最后一段插叙的仅一分钟时长描述了之前一家五口共度中秋的幸福时光。但是从母亲一直保存着父亲曾经的衣物和情书可以看出,即使父亲离家多年,母亲对父亲的感情依旧很深;从林秀英和蔡小姐的交流中,我们也能从侧面得知父亲为保护母亲所做的一切,父亲虽离家多年,但他对妻子以及家庭仍旧有着深深的爱和挂念。概要是指一种使得叙事时间比故事时间更短的手法,通过概要的叙事方式可以压缩描述事件过程的文本时间,来达到加快叙事速度的效果。热奈特将TR 表示为叙事时间,将TH 表示为故事时间,概要的公式表现为:TR <TH,即叙事时间小于故事时间。在电影《孤味》中没有把叙事时间着重放在母亲林秀英和父亲陈伯昌曾经美好的感情上,而是通过概要的叙事方式压缩了对其事件的描述篇幅。

第三,是电影叙事的频率。频率即故事中事件发生的次数和电影叙述中该事件发生次数之间两者的关系。热奈特将其主要分为单一描述和重复性描述,根据单一还是重复,热奈特将其主要划分为了以下几类:单一叙述,即讲述一次发生过一次的事;特殊的单一叙述,即讲述N 次发生过N 次的事;重复叙述,即讲述N 次发生过一次的事;反复叙述,即用一次讲述发生N 次的事。在电影《孤味》中,对父亲陈伯昌偷拿了妻子林秀英父亲的印章到银行贷款做生意结果生意失败,阿公将诊所卖掉换钱打击太大病倒这一事件进行了反复叙述。第一次叙述出现在影片的第一次插叙中,以父亲陈伯昌的角度描述;第二次叙述出现在舅舅来殡仪馆言语惹怒阿瑜的情节中,以舅舅的角度描述;第三次叙述出现在佳佳和蔡小姐对话,以佳佳无知的角度看待;第四次叙述出现在林妈妈和女儿们围坐起争执的情节中,通过阿瑜的讲述,是以阿瑜的视角看待;第五次叙述是在寺庙里,林秀英和蔡小姐的交谈中,通过蔡小姐的讲述提及,以蔡小姐的角度看待;第六次是在母亲林秀英给女儿们分金子的情节中,母亲讲述了这件事情的真实情况,以母亲的角度看待这件事。重复叙述的策略让所有的人物都卷入了电影的矛盾和冲突之中,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揭示了每个人物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同时也塑造了每个人物的性格。而且在片中重复叙述的这个事件,由于每个人物对事件了解得不充分,以及不同的身份和视角,也制造出了片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这个事件作为故事里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通过每个人物对事件的描述可以交代补充完整故事,也解释了父亲陈伯昌当年为何执意想和母亲离婚,以及离家出走的原因,这是电影故事发生的背景。

二、叙事语态:《孤味》中的分层叙事

“叙述层”这个概念是热奈特对于电影文本叙事结构进行的一个层次上的划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电影中的叙事结构整理得更加清晰明了。在热奈特的《叙事话语和新叙事话语》一书中写道,“叙事讲述的任何事件都处于一个故事层,下面紧接着产生该叙述行为所在的层”。在电影《孤味》中,母亲林秀英七十岁寿宴当天丈夫陈伯昌去世,之后为其守丧、举办葬礼的故事情节为第一叙事内容,称之为故事层或故事内事件,而林秀英和陈伯昌之间的感情故事以及由陈伯昌偷阿公印章做生意失败进而使得阿公受打击病倒的故事情节则被称为第二叙事层和元故事事件。第二叙事层作为第一叙事层的补充,并不会干预到第一叙事层,只是起到了补充解释、交代故事完整性的作用。

“元故事”叙事是一种“故事中的故事”,其本身具有一种复杂性,如果其处在多个叙述主体的故事中将会更加难以分辨,而可以分辨其是否作为整个故事情节中元故事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作为第二叙事层与第一叙事层之间的一种依附关系,即元故事叙事是在第一叙事层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第一叙事层和第二叙事层之间一定存在的某种关系,热奈特将其分为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第一叙事层与第二叙事层之间所存在的一种因果关系,第一叙事层赋予了第二叙事层解释的功能;第二种是一种纯粹的主题关系,第一叙事层和第二叙事层之间存在着一种对比关系或者类比关系;第三种是第一叙事层和第二叙事层之间并不存在着某种非常明确的关系,在第一叙事层中起作用的是不受第二叙事层内容牵制的叙述行为本身。回顾电影《孤味》的第一叙事层和第二叙事层,可以发现第二叙事层与第一叙事层之间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因果关系。在第一叙事层中,陈伯昌离家多年毫无音讯,在妻子林秀英七十大寿这一天回到家乡病逝,但寿宴并没有因此停止,看似并不在意丈夫逝世的林秀英实际上心系丈夫的事宜,在寿宴结束后赶去医院打听消息,并在丈夫离家的数十年中依旧珍藏着丈夫的衣物和情书。且从寿宴上舅舅的态度可以得知因为陈伯昌的缘故,家族中有一些隔阂和不愿提及的故事。

在第二层叙事层中,交代了当年是林妈妈偷了印章,而陈伯昌为了保护妻子才将罪行包揽下来,而这个秘密除了陈伯昌和林秀英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也解释了第一叙事层中,为何林秀英对丈夫一直念念不忘,以及陈伯昌当年不得不放弃家庭离家出走的原因。

三、叙事聚焦:《孤味》中的不同叙事聚焦视角

在对于故事叙述空间的分析论述中,热奈特采用了一个较为抽象的名词:“聚焦”,而叙事聚焦又分为内在叙事聚焦(内聚焦)、外在叙事聚焦(外聚焦)和零聚焦叙事。所谓内在叙事聚焦就是电影的叙事可以从一个人物转换到另一个人物、也可以是不同人物对同一个事件的几种不同看法。对于和父亲陈伯昌有关的事件,比如陈伯昌借钱做生意失败、林秀英去旅店捉奸父亲等事件,林妈妈和大女儿、二女儿就属于内聚焦,她们是这些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内在叙事聚焦的优势在于可以比较充分地敞开人物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冲突和思绪,可以对人物和事件有着属于自己的认知范围和认知视角。而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内在叙事聚焦有着严格的视角限制,它必须固定在人物的视野范围之内,不能脱离其自身范围,也无法深入剖析他人思想。因此林秀英和大女儿、二女儿都对陈伯昌有着不同角度的认知,她们每个人对其了解都不全面,三人心中陈伯昌的形象不同,从而造就了两个女儿不同的性格。而很多的电影导演也正是充分发挥运用内在叙事聚焦所具有的这种限定性功能,在影视作品中有意造成观众观看影片时的死角或空白,以获得某种意蕴或者是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在《孤味》中,导演就运用这种方式让观众对陈伯昌的事件有了疑问和好奇,这些事件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所谓外在叙事聚焦就是聚焦者不参与故事,完全置身于故事之外。外在叙事聚焦为观众提供了与故事保持距离的观察态度,《孤味》中的小女儿佳佳对这些事件就属于外在叙事聚焦,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她还没有出生或刚出生不久,因此她对父亲陈伯昌的相关事宜和家族中的恩怨情仇并不知晓。在她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基本上处于缺失的状态,她对自己的父亲完全不了解,仅有的印象就是父亲从台北给她带的糖果。外在叙事聚焦的特点是,其视角是一种较为客观、有限的视角,这种视角绝大程度上依赖他人的视角,处于情境中的这种聚焦视角只能通过他人的叙述慢慢地了解事情的过程和真相。《孤味》中的林秀英和两个姐姐为了保护佳佳对家庭和父亲的美好幻想,不忍心告诉她父亲的另一面和一些她无法理解的事情,因此造就了她不同于两个姐姐的对父亲的认知以及她贯穿全片的“圣母”审视感。

而在对父亲陈伯昌这个人的了解中,林妈妈和三个女儿共同形成了内在叙事聚焦中的多重式内聚焦。所谓的多重式内聚焦是指在同一时间中,根据不同人物的叙述,让不同的人物从各自所站立的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事件或者同一个人物,以产生互相补充或相互冲突的叙述。无论是对陈伯昌了解最深的林妈妈还是对父亲了解甚少甚至对父亲过去完全不了解的小女儿佳佳,她们都对父亲陈伯昌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属于自己的认知。林妈妈所了解的丈夫陈伯昌是和其他所有人了解得都不一样的,当所有人都将阿公病逝怪罪在陈伯昌身上时,只有林秀英自己清楚事情的真相,而陈伯昌为了保护妻子将罪行包揽下来,得知丈夫为了自己将这个秘密保守了一生的林妈妈不禁痛哭流涕。大女儿阿青对于父亲的认知更多的是他的多情和自由,所以在阿青的身上也折射出了父亲的影子。她叛逆,勇敢的追求爱和自由,但又活得很透彻、清醒。二女儿阿瑜对于父亲的印象在于她只要在学校获奖,父亲一定会去看她的颁奖典礼,为了可以让父亲回来,天真的她拼命努力学习拿奖,而当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医学院毕业也见不到父亲的时候,她才清醒地意识到父亲真的从自己的生活中消失了。正因如此她内心极度的敏感和不安,对于爱情充满了不信任、在婚姻中存有一种很强的不安全感。小女儿佳佳对父亲的了解在于,正是由于她对父亲以前的一无所知,以至于她对父亲似乎只有依恋没有一丝的怨恨,她会在长大之后偷偷跑去台北找父亲,背着母亲与父亲的女友蔡小姐保持联系,通过蔡小姐的描述了解自己所不熟悉的父亲。这种“多重内聚焦”使得观众可以从多种不同角度聚焦的视角中,了解并思考人物以及事件的丰富性和歧义性,就如同面对毕加索的画一样,人们的眼睛不再只是享受单一的画面,而是折叠式的空间。正是几个女儿和林妈妈的多个视角共同拼凑在一起,才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在电影中没怎么出现过的陈伯昌更为全面生动的形象。

四、结语

经典叙事学理论对于电影的分析不应该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分析,还应该深入探究分析其叙事方法的运用对影片形成了怎样的叙事效果以及为了达成怎样的叙事目的。电影《孤味》采用了插叙、概要、反复叙述等叙事技巧将林秀英家庭中的故事展现出来,通过对叙事语态的分析,研究了影片中的第一叙事层故事和第二叙事层故事,再通过不同叙事聚焦视角完成了对事件和人物的认知和情感认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