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邹雪姣
(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游戏化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而枯燥乏味的、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正逐步呈现式微的迹象,这一现象在学前教育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乐理与视唱练耳》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音乐基础课程,主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视唱能力,为后续的器乐和声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成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自身音乐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影响着学生今后幼儿园职业生涯中音乐教学能力的提高。将《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与游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对音乐产生独特的理解。《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包括游戏化的学和游戏化的教,对学生来讲是“有趣”地学,对教师来讲是“有趣”地教。这种游戏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更重要的是把游戏的效果转化为教育潜能来促进学生知识的自然习得和建构,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复制学生”的尴尬,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趣味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于游戏的定义与概念众说纷纭,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游戏。柏拉图主张“要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学习,不要采用强迫的方式,因为被迫进行的学习是不能在孩子们心灵上生根的”。亚里士多德也强调“各种各样的嬉戏玩耍应当是孩子们日后将热心投入的人生事业的仿照”。荷兰游戏研究先驱胡伊青加(Huizinga,J)得出了“人是游戏者,人类文明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结论。原始的游戏慢慢演变成教育雏形的载体,教育游戏思想慢慢形成。关于现代艺术的起源,也有“游戏说”这一理论的存在,比如音乐听觉游戏、舞蹈运动游戏等等都可以帮助实现教育目的。孔子认为包括诗歌、舞蹈、音乐等在内的娱乐游戏活动具有很好的教化作用,强调游戏娱乐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还可以起到学习迁移的作用,让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和思考,巩固知识和技能上的学习。本文中《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游戏”是指游戏参与者遵循一定的游戏契约原则和精神,在自主、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伴随游戏体验和情感愉悦的活动。
有关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是国内教育界近十年来的热门话题,但其中关于教学游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的研究成果较少。关于游戏化教学的定义,目前许多专家和学者都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阐释。丁海东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轻结果重过程。游戏化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积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将游戏活动巧妙嵌入教学过程,合理利用游戏的积极因素,设计符合学情的游戏化教学策略,精心安排游戏化教学内容,最终在不经意的游戏中实现教育目标。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是将乐理内容趣味化、视唱教学过程游戏化,加入各种生活娱乐中常用的手指游戏、情景表演游戏、模仿游戏、竞争游戏、声势游戏等与教学内容高度匹配的游戏形式,学生在游戏中自觉将教学内容消化和吸收,然后内化为自身知识储备,完成教学目标。如在乐理知识版块的音高教学中,可以利用手指游戏将音高可视化,引用国外柯达伊教学法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柯尔文手势,通过手的姿势和位置的不同明显区分基本音高,手的位置上升,音高就升高,音高随着手势位置的变化同步升高和降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七个基本音级不同的手势位置,迅速理解音高的概念,将学生普遍觉得像数学一样难懂的乐理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让学生在具体实操中掌握乐理知识。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各种游戏理论、教学理论、音乐学科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对前辈和笔者自己多年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经验进行不断总结,深入了解和分析教学的一般规律和过程,在遵循科学教学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形成一套教学程式,如图1 所示,把游戏融入日常《乐理与视唱练耳》课堂教学。
《乐理与视唱练耳》游戏化教学是以准备、实施、评价这三个阶段为基础展开实施的。游戏化教学模式特别重视教学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将充分体现教师的能力、用心和创新,也是教师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是全面针对学情、内容、目标进行细致分析,明确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在教学过程的每一阶段匹配相应的游戏环节,帮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然后是科学设计游戏的具体操作方案,并制作游戏实施的工具,确保教学游戏的顺利开展,同时教师要在课前多次在心中或与同伴实操预演教学游戏的各个环节,求证教学游戏设计的可行性,保证真实课堂中游戏实施的万无一失。教学准备工作结束后,进入第二阶段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按照教学准备阶段设计的游戏化教学过程,一步步推进课堂教学的实施,同时因为课堂中游戏环节的突发性和不可控性,教师要实时维护教学秩序,运用教学智慧有效处理游戏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提前做好预见性的防护,保障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最后是师生互评形式的教学评价阶段,主要起到双向教学反馈的作用,学生评教帮助教师反思教学准备阶段中的不足,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评价学生帮助学生课后不断强化练习,促进知识迁移,使得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图1:《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图
音乐游戏是一项很好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游戏化一直是学前教育领域所追求的美好目标。游戏化教学使学生成为了课程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真正做到了“乐中学”。但是热热闹闹的游戏化教学课堂要切忌流于表面,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只是方法和媒介,最终的目的还是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必须要做到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以创新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学生教学评价为动力。
教学目标是每一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指标,是每一名教师上课的指南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课堂要尽力实现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课堂教学三维度目标,以《数蛤蟆》这节视唱课为例,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迅速识谱并熟练演唱儿歌《数蛤蟆》,掌握四个十六分音符重点节奏型。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经历游戏化教学的全过程,学习游戏化创编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爱音乐、爱生活的乐观态度,形成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强烈意识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数蛤蟆》这一节课的游戏环节与内容设计都必须围绕这三个目标的实现展开,进行有目标、有意义的游戏活动。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目前各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和练习法,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的教学困境。为了摆脱这一困境,适应新课改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广大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思路并创新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方法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最优选择,既符合专业定位,又符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性质。在《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化教学方法,进行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应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课堂,不断进行课程教学反思和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进行质量检测的手段,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大家所熟知的教师与学生的双方互评,还包括教育专家对课程的评价。此处重点探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种评价更真实更直观,当然学生评价教师必须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学生在对视唱课程《数蛤蟆》进行教学评价时,可能会提出教师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或课程内容太多不能及时消化,又或游戏化上课形式非常有趣,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等等,无论是积极评价,还是建议评价,都对教师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评价结果,正视自身的问题和课程的问题,以学生评价为动力,根据评价反馈信息实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教学计划与目标,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动力和调节作用,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
游戏化教学一直是学前教育领域所推崇的教学方式,借助各种游戏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主要探讨了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实际意义、模式构建、实践反思,尝试构建了将游戏应用于《乐理与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的模式,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文中展示的案例曾经参加过高校教师讲课比赛并获得学生和同行的认可,进一步验证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的可行性,但将游戏应用于《乐理与视唱练耳》课堂教学是教学实践中的复杂课题,作为一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师深知课题研究的困难性,所以文章是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点浅显研究,希望对《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理念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之路是一条新旧观念的博弈之路,也是一条一线教师守旧与创新的挑战之路,更是一条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应该被鼓励和推崇的希望之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