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崔砚城
(辽宁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基本照搬的是苏联的教育模式,由于当时我国的教育发展程度与苏联的教育发展程度不一致,这种教育模式产生了一些弊端,比如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但总体来说,教学大纲的框架是合理的。在对比三部教学大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偏重于为政治服务,通过音乐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合格公民。此外,在1956 年的小学唱歌教学大纲中,第一次出现了美育的提法,将美育作为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大纲的教学要点表明,这一时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师教授学生唱歌为主,歌曲主要是民歌和革命歌曲,同时对学生唱歌的方法和技巧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如正确的站立姿势和呼吸状态,以及科学的咬字的方法,这些也是三部大纲中共有的基本要求。不同学段的音乐课课时数是不一样的,小学一至三年级每周开设2 节音乐课,四、五年级和初中由于课业压力增大,减少为1 节。以上音乐课的开设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之后的教学大纲编写提供了启发。1956 年之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音乐教材,只是在大纲中提出了教材选编要点。首先是要以歌曲为主,器乐为辅,体现了歌曲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教材的形式和内容要多加变化,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的教学可以和其他科目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1957 年,教育部编写了全国统一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小学歌曲集》,并且还配有教学参考书。这部教材的编写很细致,实用性也比较强,打破了全国没有统一教材的窘境。
1966 年至1976 年,我国的教育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一时期,我国与苏联的关系紧张起来。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意识到教育要适应国情,不能一味效仿苏联的教育模式。这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由于我们积累的实践经验较少,外加政治环境带来的影响,很多学校都缩减了音乐课程的课时,有的甚至直接取消了音乐这门课程,所以当时音乐教育的发展情况不是很好。但是,在这个时期,音乐教育成了一种课外活动。在当时,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他们都会唱当时传唱度很高的歌曲,而且在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他们也会使用一些乐器,所以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器乐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978 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起来。随后,我国对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政府持续投入资金改善教育教学状况。这一时期,小学、中学的教学规模都有所扩大,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步入专业化发展轨道,出现了专业音乐学校里的视唱练耳、基本乐理等教学内容。
这一时期一共颁发了七部教学大纲。通过比较大纲的教育目标,我们可以发现,音乐教育在“文革”时期被否定的美育作用重新得到肯定。从1979 年的大纲开始,美育出现在每一个大纲版本中,并且每一个版本的教育目标都是以美育为开端,美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解读出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1988 年的大纲目标在原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添加了“音乐教育可以启迪学生智慧”的内容。1992 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音乐教学大纲规定音乐课为必修课程。而且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课堂教学内容,还包括课外的音乐活动。相比之前,国家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团体合作精神。1988 年的大纲教学内容有所扩充,在原有的唱歌、器乐、音乐知识和技能、欣赏的基础上,扩充了唱游这一内容。唱游主要是以游戏、表演、集体舞的方式进行的,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个内容的补充和国家大力支持我国音乐学者出国留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的廖乃雄专家从1980 年开始,曾三次远赴德国向奥尔夫学习,最终将这个教学法引进我国。之后出现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使我国的音乐教学法更加丰富。
在教材编写方面,1979 年的大纲提出,在编写教材时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作品时要考虑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性。1981 年,教育部分别编写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音乐试用课本》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音乐试用课本》,分别为2 册和10 册。1986 年,又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音乐课本》《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本》。这个时期国家提出了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制度,各个区域便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和城乡发展程度编写自己的教材。
2001 年7 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在此之前,教育部颁布的一般是大纲,这次将大纲改为了标准,并且对之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修正。首先,课程标准纠正了以前教师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做法。其次,课程标准将之前过于复杂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并强调理论学习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通过查看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发现,2001 年的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概述为三个纬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音乐的育人功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音乐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知识与技能,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了解中国和外国的音乐作品和作曲家等。2017 年的课程标准也同样提到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对音乐的听辨和鉴赏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2017 年的课程标准划分了必修课程内容、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课程内容,使学生有更丰富的选择。两份课程标准都提出要完善评价机制,教师作为评价的积极引导者,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生和家长也要参与到评价中来。2017 年的课程标准还提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通过不同模块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一时期的教材编写政策同样是一纲多本,全国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编写音乐教材。
通过上述对不同时代的音乐学科教学大纲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知识与技能、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面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学大纲也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从最初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到关注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再到引入唱游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