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杜 琳
(重庆邮电大学 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400065)
随着大批“流量”明星的涌现,国内很大一部分电视剧的制作尤其是古装或者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的制作越来越粗制滥造。很多时候只是追求视觉上的刺激,一味的“花里胡哨”“俊男靓女”,为了有更大创作空间能更好地展现所谓明星的“古典美”、“潇洒俊逸的帅”而去选择历史背景的题材,却并没有去做好功课,对于一些历史背景胡编乱造,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现得不伦不类,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尊重。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的出现打破了大家对“低质量”古装剧的审美疲劳。这部剧在制作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从多如牛毛的史料中查阅各种资料,将长安人民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儿的一天搬到电视上,并且将深厚的传统文化以及长安民生民俗的生活点滴融入到了紧张刺激的剧情当中,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淋漓尽致,引起各方热议。
首先建筑方面,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态。长安城内居民住宅区被划分为整整齐齐的108 坊,剧中对于长安108 坊的建筑还原度之高令人叹为观止。长安舆图等辅助道具的设计也更是独具匠心。还有剧中望楼是一个非常吸引观众眼球且非常重要的建筑,承担着一种传递信息的任务。因为望楼高且密集,能将长安城内的情况一览无余,所以望楼也有一种定位追踪的功能。剧中有段张小敬追踪狼卫的情节就很精彩的表现了望楼的追踪功能。
美食方面,在剧中出现了许多唐朝时期长安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比如水盆羊肉,火晶柿子,羊肉泡馍等,现在依旧是西安的代表美食,可以说这些传统美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同时,我们可以从各式各样美食中窥得当时长安城的繁华程度和唐朝的兴盛程度。
剧中展示了许多我们在其他电视剧中不曾见过的唐朝古人的礼仪礼节,其中有一个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礼仪动作:叉手礼。它最流行最常见的时期,是唐宋元时期。在唐代小说、曲辞、元曲里,经常会蹦出来一个“叉手向前”“叉手不离方寸”。这个礼仪动作是社交场合中人们在倾听时最常用的姿态。
这部剧通过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考察大量史料,尽可能还原当时长安人民的真实生活场景,观众在观剧时仿佛身临其境。这些传统文化也使观众深深地被璀璨辉煌的唐文化所震撼,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提到,正确的创作方法可以矫正世界观方面的局限。刚才也说到了,《长安十二时辰》尽可能还原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场景,展现的传统文化深深地吸引了观众。但是这种真实的重现不仅有呈现传统文化这一种作用,还有一种矫正世界观方面局限的功能。
比如我们上文说到的“叉手礼”。在这部剧之前,提起古人的礼仪性动作,大部分人的脑海中应该都只能浮现出“双手抱拳,向前一拱”的姿势,这都是因为我们从之前看的那些电视剧中所产生的“刻板印象”,局限了我们的认知:古人好像都是这种姿势吧。但是,这种“刻板印象”显然是错误的。创作团队对唐朝文化研究细致,把唐时期最正确的这种“左右手相握抱胸”的礼仪性姿态发掘出来放在观众的面前,告诉观众,你看,这才是正确的唐朝礼仪姿态,让观众大呼“涨知识”了。
又比如建筑方面,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盛唐繁荣鼎盛,在世界影响力很大。但又想象不出来具体其强大程度。电视剧中就为我们呈现了伟大的长安108 坊,剧中人物李必有句台词:“在当今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也就对当时唐朝的兴盛程度一目了然了。
恩格斯在致哈可奈斯的信中提出的著名论断,要注重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一定要有立体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长安十二时辰》就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比如剧中主角张小敬。张小敬是一个做过守家卫国的军人、退伍后做了九年不良帅的老兵,在老友被奸人杀害后,为其报仇,身负命案,依法应斩,却在紧要关头扛起了拯救长安百姓的重任。在剧中,一方面,张小敬虽然对现状十分不满,但他始终如之前在军队里拼死守卫城墙一样,以包容之心包容那些对现状的不满,将护卫长安城作为自己的坚守,拼尽全力保卫家园。
张小敬这个形象的塑造,映射了当时的环境:包容的大唐盛世。在剧中,不管是地下城的主人“昆仑奴”葛老,还是靖安司通传外国人陆三,亦或是传教徒伊斯都可以在长安找到一席生存发展之地。这不是电视剧的夸张,而是历史中真实的大唐环境:从对不同背景,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小人物的包容中可以窥得长安包容的气度,大唐包容的气度。灿烂的华夏文明在那个鼎盛的时代已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同样的,也映射了当今在全球化时代下,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显示出一种包容的大国气度:在国内,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大家庭,没有歧视没有不公,大家共同为着祖国的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国际上,中国彰显着大国应有的气度,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球化发展而出力。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影响力和地位的日益提高,当代中国年轻人,需要像张小敬一样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勇往直前。
在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马克思与恩格斯强调过要尊重艺术本身的规律,做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电视剧不能只追求视觉上的刺激,一味的“花里胡哨”“俊男靓女”。它一定要有精神意义上的价值,比如《长安十二时辰》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表现正能量、深层次的东西,给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带来一些精神上正确的引导。其次,故事要讲好,人物要饱满才能称得上一部好的电视剧,这是基础。最后,画面之美才可以给电视剧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唐朝人对自己的文化很自信,不担心一些外来的文化会入侵或者同化自己。这种自信也给了外国人不必担心被排斥的信心。这种气质是十分现代的,唐朝在当时十足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随着当今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国际上的关注。现在我们国家正在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我们需要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这部电视剧通过展现传统文化,展现盛唐的繁华,盛唐的风度,给予了我们国人极大的文化自信心。我们对中华文明充满信心,外国人也通过这部剧更了解我们的文化,更了解古老而强大的中国。这是《长安十二时辰》最重要的艺术价值,也是最重要的精神内核。
《长安十二时辰》不仅弘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树立了文化自信,它的剧情设计,人物形象的设置也十分之精彩。紧张刺激的剧情张弛有度,演员演技在线让观众更容易投入到电视剧的氛围之中。且剧中的人物设定没有一直“好人好到底”、“坏人坏到底”的简单形象,而是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的,更贴近观众们的真实生活,能够深刻揭露人性与现实,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除了精彩的剧情和人物设置之外,电视剧在视听语言技术手段方面的表现也很不错。这部剧的导演曹盾,在做导演之前曾在《金粉世家》《蜗居》《失恋33 天》中担当摄像,积累了足够的行业经验才进入导演行列。所以《长安十二时辰》在视听语言方面受到了业内以及观众的一致好评。《长安十二时辰》对于镜头语言的使用出神入化。先不说整部剧的影调质感都如电影一般精致,仅刚开场就使用了一个长镜头来表现长安早晨开市时的场景,第一集的近战进攻也是使用了一个长镜头来表现士兵们动作的流畅,如行云流水般顺滑,更在剧中多处场景恰到好处地使用推拉摇移等镜头,给予观众刺激的视觉盛宴。
《长安十二时辰》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展现了传统文化,矫正了观众世界观方面的局限。它塑造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更是做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它从画面之美、人物与故事之美、精神之美三方面给观众带来纯粹的、美的享受,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经典之作。我们之后进行的艺术创作也要以《长安十二时辰》为榜样,不仅“形式”精彩,“内容”也要深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