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带上耳朵去“旅行”——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

时间:2024-06-18

王 洁

(瑞安市飞云中心小学 浙江 温州 325207)

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艺术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提升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音乐一般通过和谐、节奏明显、感染力极强的声音来实现传递情感和艺术表达。通过视唱、练耳等方法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听觉训练,锻炼小学生的听觉能力,使他们的听觉能力积极发展,在短时间内聆听音乐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加深记忆、联想等能力的提升,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聆听、欣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风格、和声等因素,得到一些内心感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和艺术品鉴能力,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随着近些年新课程标准的大力实行,艺术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音乐类课程逐渐受到重视,学校开始加大音乐课堂的建设力度,从课程排布以及课堂把控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并招揽音乐教师,购入教学用具、乐器等,建立专门的音乐教室等。这一系列的教学参与活动都要求小学生在学习品鉴音乐的过程中,全神贯注,用心感受,在教师的教学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同时要求教师了解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真正要求,引导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关注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的进步和提升。

虽然如今以音乐课程为主的艺术类科目已经发展起来了,但由于固有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依然比重不高,音乐课堂的建设也面临很多困境,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教学内容的把控出现了偏差。小学低年龄段的音乐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教学体制不完善,小学音乐教学逐渐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教学思维和模式,教学不够灵活,教师对课堂的理解太过表面化,音乐课堂面临着单一化、模式化的问题,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够,课堂变成单纯的听音乐和理论知识的堆砌,缺乏活力和吸引力,没有做到以学生的感受为主,而是一味单方面的灌输,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要求。

二、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改变方法

(一)重视音乐教学课堂,加大投入力度

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小学学科教育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着重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审美。通过有意识的审美教育,对小学生进行艺术启蒙,在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艺术感知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的时候,引导小学生感受美的事物,感受艺术,种下艺术的种子。因此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特殊的一环,具有重要作用,而音乐教育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对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个教育过程通过艺术实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强调对美的感受,养成小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思维习惯,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小学生素质,从小培养小学生辨善恶、识美丑、明是非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身心健康的人。在当代背景下,小学生接触到的来自书本、家庭和社会各方的信息纷乱复杂,作为尚未进入社会的主体,小学生的智力正处在发展变化当中,其社会、人生、价值观念还未形成,无论在哪个方面都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家庭和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对世界的理解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其行为方式也与成年人明显不同,小学生往往在接受一些事物上表现出了比成年人更强的能力,特别是对音乐曲目的记忆能力、对音乐风格的接受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等都强于中高年级学生甚至是成年人。小学教育并不致力于把小学生培养成为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而是从最简单的认知开始,一步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促进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促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形成,帮助智力发展,进而促进小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实现各学科的均衡发展。

在这种意义下,音乐教学课堂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学校作为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和场所,有义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为小学生的知识学习、人格养成、能力提升提供助力,对音乐欣赏教学加以重视,帮助小学生形成艺术思维,让学生了解到更广阔的世界,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加强品德教育,为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做好准备。学校必须加大对音乐欣赏课的投入程度,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感受,避免枯燥乏味的知识输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交流过程中去,接受真实的反馈,锻炼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模式

小学段的音乐教育在现今大都显示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方面,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出于升学的压力,学校及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给学生传授大量的理论知识,更注重知识积累。小学课堂尽管还无需承受这样的压力,但受传统教育模式一贯的影响,也显得单调、呆板,没有小学这个学段该有的轻松和灵活。音乐欣赏课的教师,出于对学生的教育目的,经常会在音乐欣赏之余给学生讲述一些背后的相关艺术知识,而这类的讲述又往往不符合小学生能达到的理解水平,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范畴,学生理解不了教学内容,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失去活力,学生就会彻底对这一门课程失去兴趣。这样的课堂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理解小学段音乐教育的真正要求,过分强调专业性,强调知识堆砌,由教师为主体来决定整个过程,让教师主宰一切,单方面地对学生实行填鸭式的知识传递,学生在这个过程完全没有主动性,只能被动地接受,失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与之完全相反的,部分教师将音乐欣赏课变成了单纯的“听音乐”的课程,在课堂上仅仅播放选取的曲目,或者教会学生一首歌曲就算完成任务,而不对音乐的内涵进行解读,没有对选曲进行出于教育目的的讲述,只冠以“好听”或“不好听”的评价,也不需要小学生进行交流和表达,失去了教育本来的意义,失去了课堂深度,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品德、人格的培养,不能让学生从中学到应有的知识道理,同样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教育应当关注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目的,弱化教师的课堂地位,主要以引导为主。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多样课堂

给每一个小学生都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让孩子在音乐的围绕下感受世界,在音乐的陪伴下健康成长,这也是音乐教育工作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好奇是孩子不变的天性。小学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音乐教师应该致力于打造有吸引力的课堂,以音乐欣赏为核心,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作为着力点,用灵活多样的手段,为小学生展示未知的世界,创建轻松的课堂,关注孩子的学习效果,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也是新的教育标准和形势下对教师的更高要求。教师可以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采取相应的辅助工具,比如钢琴、吉他等乐器,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让课堂更活跃,不至于单调乏味,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乐器的爱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音乐相关的小知识;可以展示歌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欣赏儿童歌曲时加入一些童话故事,增添趣味性,让学生更有代入感,或者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并以此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感受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加强对小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的锻炼;还可以预设一些规定情境,寓教于乐,让孩子在音乐氛围中进行肢体和语言的表达,更好地理解音乐,同时教给学生一些浅显易懂的人生道理,教导小学生积极向善,认真努力,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道德修养,促进身心的共同发展。另外,教师要与时俱进,选择先进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吸取时代精华,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更直观清楚地认识事物。在课堂音乐曲目的选择上,也要尽量选取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兴作品,选取正面向上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作品,给学生积极的暗示和引导,避免让学生接触腐朽低级的垃圾信息,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其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让音乐教育符合小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接近学生,接近生活,让学生有了解和表达的欲望,以便教师及时的得到课堂反馈,促进小学生畅游在音乐的自由世界里茁壮成长。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众多音乐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实行小学教育和发展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认识到音乐学习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品德培养、帮助小学生人格形成等方面起到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家庭应当共同努力,用更适合的方法来引导小学生认识事物,感知生活,从音乐这个独特又浪漫的视角来看待他们还未完全了解的世界,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用更多样的方式讲述趣味知识,让小学生学会欣赏艺术、表达情感,提升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从多方面提高学生能力,感受艺术熏陶,提升艺术修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