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呈现与本土音乐传承——基于黔东南第三届民族文化进校园成果展演活动

时间:2024-06-18

师嘉遥

(1.凯里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2.贵州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在全球化背景下,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近十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各国音乐教育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音乐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趋势及背景下,我国的课程标准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2001 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校本课程的建设以及开发本土音乐资源进课堂,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此次黔东南州第三届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成果展演,试图集中展示黔东南州实施教学改革约二十年来的成绩。我们也能看到当地传统音乐的传承以及音乐教育的社会氛围在改变。

一、多元音乐文化影响下的展演活动背景

(一)展演活动的经济背景

黔东南州建州65 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以来,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当地的经济迅速发展,2019 年黔东南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123 亿元,同比增长了8.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很大比重,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了29.3%。在社会保障方面,黔东南州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也获得了很多关注。

(二)展演活动的文化背景

面对当前全球化和本土化并行的趋势,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已普遍认同“把音乐视为一种文化的普遍现象”,各国都开始重视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我国2017 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列为了课标的基本理念。黔东南州是贵州省少数民族最为密集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户籍人口的81%,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民风淳朴,有“歌舞海洋”之称。苗族飞歌、侗族大歌、锦鸡舞、芦笙舞等,都是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展演活动的教育背景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给教育提出了挑战,为了深入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2016 年10 月16 日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抓住现代学校教育的传承方式,扩大传承范围,扶持民间开展各种赛事活动。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开发具有特色的本土音乐课程资源,使学生接受本土音乐文化熏陶,也积极参加了第三届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进校园展演活动。学校开设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也按照课程标准理念要求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尊重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二、展演舞台上的多元音乐文化

此次展演包括歌舞节目展示和艺术品展示两大类,歌舞节目又分为声乐、舞蹈、器乐和校园剧四大类,艺术品展示有绘画、刺绣、蜡染等。来自全州15 个县市的74 所学校,带来了85 个展演节目,其中有78 个歌舞节目,约占节目总数的92%。具体数据如下表:

图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黔东南州的学校大多选择歌舞传承民族文化,体现出了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对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重视。通过学校的教学与传播,使同学们了解民族文化,掌握相应的知识。下面将针对歌舞节目进行分析。

通过对节目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节目来源不限于黔东南州的本土音乐文化,除了当地的音乐文化外,还有中国其他传统音乐文化、西方音乐文化等内容,包含了多元文化。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占比52%,包含了器乐类的独奏与合奏,声乐类的独唱与合唱等,例如凯里八中的古筝独奏《西部主题畅想曲》,凯里四小的民乐合奏《金蛇狂舞》,从孩子们精湛的表演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中,我们能看出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广泛认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广泛认同了大中华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也深深根植在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们的心中,为他们未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在展演中,最夺目的演出是占比43%的本土音乐文化部分,有侗歌、苗歌、芦笙等等。其中雷山民族中学表演的取材于侗族音乐素材的《火车进侗乡》芦笙合奏,作品欢快,气势磅礴。黎平县双江镇黄岗小学唱了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父母恩情深似海》,孩子们歌声优美,表演精湛,由此看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占比5%的西方音乐文化部分,有交响乐队带来的《红旗颂》,也有钢琴独奏《土耳其进行曲》,在表演中我们看到了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人们用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让这些来自海外的乐器在苗乡侗寨发出了它们自己的声音,也发出了中国的声音。

三、多元文化并存下的音乐教育

(一)展示出民族共同体意识

前文所及,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一首首古筝曲、琵琶曲,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在访谈中我问到学生古筝是不是他们的传统文化,他们肯定地回答是的,这说明孩子们早已认同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乐器出现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展演中,还有培养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培养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各民族相互认同、相互尊重,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各民族和谐的文化交流中形成民族共同体,促进民族团结,激发爱国情怀。

(二)展示出文化自信以及对本土音乐传承的重视

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说过:“没有与音乐相关的概念,行为就无从发生,没有行为,音乐也不可能产生。”不同民族的音乐应该通过他们本民族的认知模式和价值标准去衡量。后现代教育的核心特征就是“人本主义”,要求我们从学生出发,从本土文化出发。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02 年10 月,贵州省教育厅、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制定实施了《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并陆续在贵州近5000 所学校,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以落实这一政策。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有效地传承了民族文化,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意识,还传递给学生文化自信的观念。学校选择教自己本土的音乐内容,比如苗歌、侗歌等,能让学生在舞台上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的家乡民歌。在赛后采访黎平县双江镇黄岗小学合唱队的侗族小朋友时,他们向我们表达了自己对唱歌的喜爱和对家乡的喜爱。他们话语中的自豪感,体现出民族文化进校园对学生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民族的积极影响。

(三)展现出开放与包容

在展演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都对演出形式进行了创新。台江县城关一小的《苗娃爱唱芦笙歌》将苗歌、芦笙、钢琴结合起来,带给了大家新的观看体验,在之后的采访中老师说到“因为孩子们年纪较小,加入钢琴可以帮助孩子们找到音准,再加上这首歌是讲芦笙的,就把芦笙也加了进去”。“也可以通过这种比较流行的元素让现代人更加容易接受传统文化,让小朋友更好地表达情感”。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不断吸收借鉴外来的优秀文化,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充满活力,也能反映出我国的综合实力强盛。当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才能充满信心地包容借鉴别国文化。我们应在包容中不断发展传承自己的文化,也应在发展传承中包容别的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借鉴优秀文化,让自己的民族文化更加繁荣。凯里实验高级中学则带给了大家西洋管弦乐队演出的《红旗颂》,用西洋乐器演奏出属于中国的“红旗主题”。多元文化的并存与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确立。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学不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脱离当代全球化的多元语境,音乐人类学以多元文化为重点,推动我们树立起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从展演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及音乐课程的开放包容与传承传统相互作用,构建出了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新生态。

四、结语

通过对此次展演进行分析,我们能感受到黔东南州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视,在展演中我们感受到了黔东南州人民对于本族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同,对于外来文化的开放与包容,还感受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面对全球化浪潮时的与时俱进。学生既可以学习到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感受到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也能以开阔的视角了解学习到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在比较中认同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确立自己的音乐文化身份,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同时树立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依靠国家、地方的政策支持和学校的贯彻实施,成为当下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学校是这一活动实践的重要场所,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了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了课程标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