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纪录片《风味人间2》中的跨文化传播

时间:2024-06-18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 200040)

一、《风味人间2》国际传播的价值基点

《风味人间2》不仅是讲述关于中国人自己的美食故事,也讲述了全世界人关于美食的故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该纪录片不仅讲述了故事,更凸显了“人”这一主体的核心地位。在第一集的《甜蜜缥缈录》里,来自尼泊尔的“蜂蜜猎人”泰克遵循古制,用最传统的方法在悬崖上采蜜,在讲述古法的过程中,更是点明了古法采蜜者的生存状态。与市面上的纪录片相比,《风味人间2》节目组不仅注重挖掘美食,更是注重挖掘美食背后的故事,挖掘与美食相关的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体现相关文化语境,由此展开人物与美食的联系,并从美食碰撞和乡土人文情怀两个层面,对节目的主题进行了升华,给观众带来了共情般的观看体验。这就深刻地表明了人在纪录片中的核心地位,更表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多样性。

(一)题材选择具有国际视野

文化易变,文化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文化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动态性使得文化的整体结构在这一阶段中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这就是动态和静态之间的平衡之道。因此,在这一过程之中,探讨与人相关的动态演变的食物文化,就变得尤其重要。《风味人间2》就紧紧抓住了这一特点,探讨的就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饮食文化,通过对身体动作、语言、旁白、解说等的运用,从农村到城市、从我国到他国的转化,围绕人类永恒的主题——食物,将食物中的文化、情感通过精美的镜头语言徐徐道来。《风味人间2》的每一集都有一个主题,正是这个主题带领观众们领略了不同国家的人们在不同文化中对食物的不同态度,也正是这些不同的态度,才将全球不同的文化体系带向完备。

(二)“美食”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中国社会语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同的文化交流场合和文化交流意义,都是研究文化异同的重要因素。在《风味人间2》中,每一个故事中的音乐、解说、身体动作等,都将观众带进了不同的叙事语境之中,而这又与整部纪录片想传达的食物对于不同国家的人们具有重要的意义息息相关,体现了各国饮食文化的独特性。在中国饮食文化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美食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在《风味人间2》的第七集《香肠万象集》中,制作组就深入到广东连州,讲述了香肠的故事:“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物。皮囊可藏,藏世上万千风味。”在这一集关于香肠的内容中,讲述了胡本洋夫妇为了未来的儿媳妇上门而制作腊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导演将主体(胡本洋夫妇的活动)、情境、人物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过年前后胡本洋夫妇着装的色彩、举止、做菜的手法不同)、过去的经验和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这五个范畴结合到了一起,以极其巧妙的方式通过旁白讲述给观众,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思考。五个范畴构建起了整个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提高了观众对美食的文化语境所包含的文化意义的理解能力。

(三)“美食”是中国人表达家国情怀的独特方式

中国的饮食文化独特且源远流长,既是中国文化确立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文化体系下的重要产物。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中华饮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也是地位卓著的。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形、气候造就了各地不同的地方文化,而不同的地方文化之中又有着相同点,它们共同象征着中华文化的不断迁徙和演变。《风味人间2》以美食为切入点,在讲述中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美食故事的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当代社会的整体形象与进步。就国内而言,对于拍摄对象的选择极具当地特色,在对美食故事的讲述中结合了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使观众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更上一层楼。

二、《风味人间2》中的中国故事的跨文化表达

传播语境是霍尔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信息编码,还要对信息具体语境作出解释。不同的交流主体和不同的交流场合,都是我们研究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因素。在《风味人间2》中,每一个人物所处的地区,所使用的语言,所经历的人生故事,都是极其重要的叙事语境,这些叙事语境与整个故事要传达的意义可谓是相辅相成,并且在相互交际之中体现了自己的独特性。

(一)不同的语言,相同的食物,跨越了国家和地域

纪录片主要借助语言和身体动作表现文化的差异性,明确语言是人们用来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风味人间2》的特点之一就是每一个故事完结之后,各个故事的主人公都会把在这一故事之中占主要地位的食物端起来放置在镜头之下,用自己本地的方言或本国的语言表达对于该食物的热爱。在纪录片中,主人公是通过语言和镜头来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文化背景,拓宽镜头前观众的文化维度的。在第二集《螃蟹横行记》中,就有来自挪威的渔船船长、云南沧源的肖志成父子等,他们都在镜头前举着不同品种的螃蟹,用自己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表达了对于螃蟹的热爱,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仪式,让观众在这一文化的动态背景中加深对食物的认识。

(二)故事化叙事与风格化影像

《风味人间2》对食物的拍摄采用了饮食文化融合下的平民视角,从日常生活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生活,拍摄的食材囊括了全球六大洲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从挪威,到刚果,再到埃塞俄比亚等,摄制组以食物为核心发散开来,寻找着不同地域相同食材的内在联系。例如在第一集《甜蜜缥缈录》中,就从尼泊尔采蜜人讲到了中国贵州西南部蔗糖的制作,后又讲到了中国扬州的早茶口味偏甜等,详细论述了“甜”在全球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也有了相通点。通过类比叙事,展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既有不同,又相类似,相辅相成。

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和地域气候造成了美食文化的多种多样,《风味人间2》立足于食材的发展变化、饮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等多个叙事角度,将食材作为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纽带来连接不同的时空,展现出食者的百味人生。

三、《风味人间2》的跨文化传播启示

人类在不断发展变迁的过程中,对于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寻求文化认同是时刻离不开的话题。霍尔据此提出了他的看法:理解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性的关键,就在于不将他者作为自我理解的延伸,即不可主观地将自己的认同强加于他人身上。纪录片《风味人间2》的纪实性主要体现在叙事语境中的人物的自我认同感和群体认同感上,在每一集中,制作组都将人物主体放入相对客观的情境中加以描述。

(一)要准确把握国际受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

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不可谓不久远,但“当前中国传媒的国际传播力确实还非常有限。中国传媒的传播实力和中国的国力及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严重不符”。历史证明,一味地进行说教式宣传,不顾体制机制的偶然性宣传,是不长远的,尤其在思维方式上,国内媒体一贯放大“存异”思维,而忽视了“求同”思维,导致中西价值观念激烈碰撞,缺少共情。价值观的传播是国际传播的重中之重,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人类普世观点的传播更加具有优势,所以要想得到认同与接受,求同思维的运用必不可少。我们需要向国际传播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元化的中国。因而,我们要做到准确把握国际受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如此才能通过纪录片实现有效的国际传播。

(二)纪录片的创作应该学会向西方观众讲述中国故事

近年来,在纪录片界,观众看到的大部分还是西方来到东方(即国内)寻找故事和素材进行拍摄,或者是用已经存在的素材进行二次改编和包装(如《故宫》《春晚》等),又或者是中西双方团队合作拍摄(如《美丽中国》等),再或者是请外籍导演和团队指导拍摄(如《敦煌》《故宫100》等),最后再将其放入西方放映盈利的路线。但是,国内纪录片市场如果真的想用中国文化影响国外市场,向国际传播中国价值观,还是应用中国独特的叙事语境来讲述中国故事。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前提,除了前文提到的要把握中西方人民共同的普世价值观、选择中西方人民耳熟能详的题材、运用中西方人民容易理解的视听语言之外,更需要我们构建传播渠道与传播网络,为我国优秀的纪录片出口提供保障。总之,中国的纪录片要想迎来真正的春天,正视中西方视听语言的差异性,寻找普世价值观,是必经之路。

四、结语

《风味人间2》以美食为切入点,记录了中国乃至全球饮食文化的变迁。就国内而言,拍摄对象的选择具有当地特色,拍摄主题的选择具有典型性,让我国观众更好地理解了国内其他地域的饮食文化。就国际而言,片中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异国他乡的饮食文化凝聚着中国的独特魅力。我国是具有千年历史的饮食大国,世界需要看到我们的光彩。当下,饮食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独特契机,使得世界折服于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通过美食带领观众领略百味人生,这是中国在中西的美食文化交流与碰撞中所运用的独特的哲学表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