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莎剧《裘力斯·凯撒》悲剧的诞生——基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24-06-18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一、勃鲁托斯:复杂的“内心交战”促使悲剧诞生

勃鲁托斯在莎翁剧中是最具悲剧性特征的角色,他出身高贵、理想崇高、抱负远大,但这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使他在把控现实政治局面时一度错判。他认为凯撒是实现罗马共和的最大绊脚石,只要清除这位权力巅峰的人就能实现罗马共和的政治理想。凯撒被刺杀后,他喊出了口号:“和平!自由!解放!”但这呐喊声却折射出勃鲁托斯内心的“交战”。他自以为从此走向了灵魂的安宁,可是命运给他安排了一场更大的“战争”,他想得到真正的安宁,只有结束战争。

(一)表面谦恭,却早已深埋反叛的种子

勃鲁托斯是罗马首席执政官,凯撒对勃鲁托斯非常信任,可以说,勃鲁托斯是凯撒的左膀右臂、未来罗马帝国的掌舵人。然而勃鲁托斯轻信他人,被居心不良的凯歇斯故意挑唆,杀死了信任自己的凯撒。勃鲁托斯为什么要杀死凯撒?作为一个受过很高教育的名门贵族,勃鲁托斯对事物的判断非常敏锐,但为什么在刺杀凯撒事件中,凯歇斯能将勃鲁托斯说服呢?

其实,在凯歇斯跟勃鲁托斯正面交谈的时候,已经间接反映了勃鲁托斯是反对凯撒还是继续拥护凯撒。凯歇斯说:“要是罗马给一个人独占了去,那么它真的变成无人之境了。啊!你我都曾听见我们的父老说过,从前罗马有一个勃鲁托斯,不愿让他的国家被一个君主所统治,正像他不愿让它被永劫的恶魔统治一样。”在整个故事中,莎士比亚借用凯歇斯这个人物的活动,在推动剧情发展外,也映射出勃鲁托斯内心的真实活动。因此,在对凯撒独裁不满的共同基础上,勃鲁托斯和与自己一向不和的、有个人野心的执政官凯歇斯结成了暂时性的同盟,担任了叛党的领袖,发动政变,实际上是因为他对凯撒的不满早已积聚,凯歇斯只是让他的不满爆发出来的一个导火索而已。

(二)爱凯撒?爱共和?信念在纠缠中被击垮

刺杀凯撒事件之后,勃鲁托斯发表了洗白自己的讲演,他告诉罗马众人凯撒有独裁的野心,称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伟大的罗马。他说:“不是我不爱凯撒,可是我更爱罗马。”这也说明他率领叛党刺杀凯撒的心理是矛盾的,也是无奈的。其中讲到对凯撒的“爱”,笔者认为这是出于一个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也侧面说明了除了政治理念不同外,凯撒和他没有其他任何方面的冲突。

剧中勃鲁托斯自杀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凯撒的身影,其实是他把仆人幻想成了凯撒,最后朝着幻想中拿着剑的“凯撒”冲过去,最后死在“凯撒”的手里。这一幕表现了勃鲁托斯内心的脆弱以及自己杀死了凯撒所带来的愧疚之情,加之屋大维和安东尼的讨伐大军带来的外部压力,这一切击垮了他的信念,使他最后以自杀结束这场悲剧。

(三)政治理想在虚伪的美德绑架下付之一炬

凯撒死后,勃鲁托斯为标榜自己的“高尚”、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并未直接将安东尼杀死,而是故作大度地允许凯撒的追随者安东尼为其收尸,以此彰显自己的仁义,迷惑罗马民众的双眼。但出人意料地是,安东尼的演说却极具煽动力,他的鼓动成功激起了民愤,罗马市民将勃鲁托斯等参与叛乱的人赶出了罗马城邦。

勃鲁特斯被市民放逐出罗马,支撑他的信念彻底被摧垮,自己的命运将何去何从也未可知。在看见养父的鬼魂之前,他也许早已确定自己不会善终。身为知识精英,空间上的故土可以远离,但更残酷是信仰被摧毁,从精神故乡流亡,这是比肉体身死更严重的屠杀。

二、安东尼:逆转命运天平的雄辩家引发新的悲剧产生

(一)临危不惧,洞悉政敌

凯撒死后,勃鲁特斯胁迫安东尼按罗马习俗做祭文式的发言,以向罗马民众彰显他完美的政治形象,从而获取更多民众的支持。但处在危机四伏境地的安东尼仔细观察着现场,他深知自己要在刚发生谋杀的神庙前为凯撒作毫无准备的悼词,随时可能会被叛党杀害。然而,在面对情绪高涨、极度重视个人利益的罗马市民时,他却以清醒的头脑观察着广场上公众情绪的变化。

(二)能言善辩,煽动民众情绪

在整个悼词演说过程中,安东尼为了不招致杀身之祸,选择礼节性地赞美凯撒以迎合勃鲁托斯。在情绪紧张的广场上,他审时度势,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措辞和状态。在演讲中,他没有拂逆公众的情绪,没有指责勃鲁托斯等叛乱者,而是利用作悼词这一合法形式谦逊而客观地叙述凯撒的丰功伟绩:他是如何为罗马带来的财富,又是如何为百姓谋取利益的?

然后,安东尼指着凯撒被叛乱者刺得千疮百孔、血肉模糊的尸体给在场的民众看,又拿出凯撒的遗嘱,用极具感染力的语气、深情地讲述凯撒死后将所有财富留给罗马人民的事情,以此来博取众人的同情。同时,他又反问道:“难道说凯撒有野心吗?”人们开始陷入深思,安东尼察觉到了这一变化。随后,他立即用十分真挚的语气说:“你们曾经都义无反顾地拥戴过他,而今他遭此惨祸,为何不哀悼他呢?”就这样,安东尼以极富煽动性的演说,巧妙地暗示人们是勃鲁托斯等人发动了血腥的叛乱,从而掌握了人民的情绪。

(三)积聚民心,逆转局势

安东尼利用谦逊的举止包装自己,收效显著,提升了人们对他的好感。公众情绪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安东尼改变,现场的众人逐渐开始怀疑勃鲁托斯等人的“正义”和凯撒的“野心”。“正义”在哪里?没有根据。凯撒体察民情、捐献遗产,有何野心?这样热爱百姓的凯撒应该深受尊敬和爱戴,却惨遭无情的屠杀,这更加证明了勃鲁托斯等人是假仁假义、残暴无道的反叛者。安东尼巧妙地利用演说才能,始终把控着现场的主动权,他以极具感染力的情绪引导,一点一点地积聚公众的好感和支持,将公众之前对凯撒的愤懑情绪悄无声息地引向叛乱者。待时机成熟时,他再用煽动性的话语点燃众人对反叛者的怒火,促使罗马民众为凯撒复仇,从而逆转局势。

安东尼精彩的演说可谓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无疑是整个故事的高潮,同时也为之后另一个悲剧式的人物诞生埋下伏笔。安东尼借着为凯撒收尸的时机,用他极具煽动力的演说征服了曾经参与反叛凯撒的贵族们,从而将斗争的矛头转向凯歇斯等共和派。之后,勃鲁托斯、凯歇斯等人被驱逐出城邦,四处逃亡,安东尼又联合屋大维绞杀共和派。旁利比一役,勃鲁托斯全军覆灭,最后以自杀结束这悲剧的命运。

三、凯撒:虚幻光环下的他由于过分自信导致悲剧上演

(一)神圣不可侵犯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软弱的内心

三月十五日的早上,凯尔弗妮娅举出那些令人恐惧的异兆,劝阻凯撒不要出门。但得知占卜结果后,凯撒似乎变得更坚决了。凯撒说:“神明显示这样的奇迹,是要叫懦怯的人知道惭愧;凯撒要是今天为了恐惧而躲在家里,他就是一头没有心的牲畜……凯撒一定要出去。”

凯撒很清楚此去可能有很大的危险,但他必须表现出无所畏惧的姿态,因为他是高高在上的王者。凯尔弗妮娅越是加以劝阻,他越是要“坚定地”出去,因为他不能在爱人面前暴露自己软弱的一面。但是,凯尔弗妮娅却以自己的恐惧为名请求凯撒留在家里,并向凯撒下跪说道:“唉!我的主,您的智慧被自信汩没了。今天不要出去……让我跪在地上,求求您答应了我吧。”凯撒说:“那么就叫玛克·安东尼去说我今天不大舒服;为了不忍拂你的意思,我就待在家里吧。”如此一来,凯撒便可以光明正大地留在家里,让众人知道这不是因为自己的恐惧,而是因为体恤凯尔弗妮娅的恐惧。

在被刺杀前的紧张对峙中,面对辛伯赦免兄弟的请求,凯撒果断拒绝,始终不为所动,因为他如太阳般明亮,不容许一丝卑微留存;世人皆有人性弱点,但惟有他神圣不可侵犯,他的意志坚定不移,不可更改。这让人看到凯撒不变的理性特质、近乎完美的王者风范。但在凯撒与凯尔弗妮娅三月十五日早上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犹豫不决、故作坚定、与常人无异的凯撒。凯撒是缺乏信心的,但他一定要表现得十分自信;凯撒没有那么英勇无畏,但他一定要表现出王者无畏的气质;凯撒没有那么完美无瑕,却一定要表现得像太阳般神圣不可侵犯。可见凯撒的内心与外表是多么的不统一。

(二)自以为能掌握命运却被亲信击碎了最后一丝希望

凯撒的死又似乎是在预料之中的。在刺杀前一刻,阿米托斯还曾递信给他,但他并没有打开,而是处理他认为重要的事情,直到被刺杀时他都不知道信中的内容。他紧紧地将信件攥在自己的手中,仿佛他想掌控自己的命运,但他的命运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

凯撒是可悲的,他的身边没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叛乱贵族都狠狠地刺向他,露出无比狰狞与丑陋的面容,和刚刚各个谦卑顺从的忠臣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出人心难测。凯撒死前见过的昔日好友也向他伸出了屠刀,凯撒吃惊地说:“勃鲁特斯,竟然也有你,那就认命吧!”这一句话流露出当时凯撒的无尽绝望,彻底击碎了高高在上的他。

然而更加可悲的是,在一代枭雄凯撒陨落后,他曾经的忠仆安东尼竟然把他死后千疮百孔的躯体作为求生和政治斗争的武器,并再次引发新的斗争,使百姓陷入无尽的战争中,导致民不聊生,人民苦不堪言。

四、结语

凯撒是万人之上的统治者,在几近完美的身躯之下,脆弱的内心却被最信任之人给予致命一击。悲剧诞生,他坠落神坛。本以为悲剧结束,新的生活即将开启,但之后勃鲁托斯在复杂的内心“交战”中,为掩饰自己不安,将命运的话筒交给了善于辞令的凯撒忠仆安东尼。在安东尼巧舌如簧、激情澎湃的演说之下,民众愤懑的矛头指向了勃鲁托斯等叛乱者,催生出又一出新的悲剧。最终,叛乱者被赶出罗马城,支撑勃鲁托斯信仰的精神力量崩塌,加之安东尼跟屋大维的联合绞杀,勃鲁托斯抑郁自杀,又一出悲剧诞生。剧情到这里结束,联军因获得胜利而庆祝。奥克泰维斯说:“现在传令全军安息,让我们去分派今天的胜利的光荣吧。”但胜利者安东尼和屋大维两个政治家之后能否相合,他们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我们不得而知,这无不给我们留下无尽的遐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