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06-18

李婷

【摘 要】第二课堂是大学生课堂教育的重要延伸与拓展,是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理论与实践体验相互结合与验证的综合教育模式。本文以艺术类院校学生为例,对第二课堂的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进行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6-0171-0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综合教育模式的体现,是校内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相互结合,也是一种提倡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式的全新教育理念。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与校内教育的延伸与补充,也是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艺术类院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但也面临着许多瓶颈。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艺术类院校的资源,发挥出艺术类院校的长处,开展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非常值得深思和研究。艺术类专业学生具有艺术个性特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对艺术类院校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更是对整个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长远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艺术类院校在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第二课堂活动中理论与实践设置的失衡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艺术类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例如,第二课堂的活动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性的特别是能够与创业企业对接的活动并不多,主要原因是艺术类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在日后的活动中,应尽量聘请校外专家或者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对学生进行实践引导。在艺术类院校中还存在着理论教育过多而实践设置较少,导致课堂严重失衡的问题。

(二)第二课堂活动与艺术类专业特点结合不够紧密

调研中发现,第二课堂存在着艺术教育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脱节的问题,校内课堂学习与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互相割裂,关联度不高。在艺术类院校,对于艺术类创新创业项目的关注、如何挖掘艺术类项目创新创业潜质与潜力的项目不多,许多相关教师也缺乏业内经验和有效的沟通,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组织、策划、执行过程缺乏有意识的推动与创新。

(三)第二课堂学生参与度较低,未按学生特点实行分级管理

调研中还发现,很多学生反映在参加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活动中高质量的讲座和活动并不多,很多教师也反映有些活动只是配合宣传或者应付检查,并未真正把创新创业的精神落到实处。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未考虑到艺术类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艺术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不够重视。除此之外,校园的创新创业气氛不足也是重要的因素。

(四)艺术类院校创新创业指导师资配备水平较低,相关奖惩机制不完善

通过调研发现,艺术类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普遍缺乏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指导教师配备,还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制度和相应的考核保障体系,这导致学生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问题亟待解决。

二、艺术类院校艺术教育专业在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构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这种新模式的构建关键在于如下几个重要元素的运用。首先是平台,学校可提供例如学生社团、学生会、团委等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辅助平台,开展相互连接、丰富多彩的活动。其次,聘请双师进校园进行指导,这里的双师主要指既具备专业素养又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双师共同指导能够实现课上内容与课外活动的相互结合。再者,因材施教、层层推进,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策略,实现递进式、推进式发展。

1.构建进阶式第二课堂教育

进阶式第二课堂教育是指充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实现一种主要平台、二元化发展思路、四段式推进方法、五项基本保障。在这里,一种主要平台指充分利用高校基层服务平台,例如团委、学生会、社团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二元化发展思路主要指采取双师化的形式即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的结合;四段式推进方法主要指覆盖本科四个年级的全程递进式推进;五项基本保障主要指在文化、人力、空间、政策、机制等五大方面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2.依据艺术类高校的特点拓展第二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各艺术类院校可根据专业特点与特色开展丰富多彩、多元化的第二课堂双创活动,例如各类校内竞赛、讲座沙龙、社会实践服务类活动等。

(1)举办校内竞赛类活动

艺术类院校可成立双创相关工作领导小组,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思想真正融入教学实践中,把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开展丰富的竞赛类活动,在教学中既可以做到以赛促教,又可以教赛互长。以艺术教育专业为例,可举办教具制作大赛、创意沙盘大赛、幼儿园教学设计大赛、绘本编创大赛、环创作品设计大赛等多种创意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不断开发大脑、活跃创意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热情,提高实践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团队意识,增强竞赛的趣味性。其次,建立鼓勵与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多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例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艺术类学生创意策划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目标真正融入各类竞赛中,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双创。

(2)“产学研”联动讲座与沙龙类活动

高校可整合多方面的优势资源,利用“产学研”的成果进行校企之间的合作,邀请企业专家给学生做专题类讲座,向学生传递国内外最前沿、最新的创业理念与案例,开拓学生的视野,打开见识的大门,使学生吸收创新创业的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也可邀请校内的创业导师、就业指导教师、有创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等进行就业讲座,引导学生重视并参与双创类活动。双创类沙龙活动也要同时进行,在沙龙活动中邀请有参赛经验的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经验与心得体会。还可经常组织一些头脑风暴类的创意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锻炼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3)丰富和创新社会实践类活动

创新来源于实践的积累。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走出校园,多做调研,了解社会热点,深入基层,深入社区,发现身边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和人,热爱生活,充满正能量。艺术类专业学生可主动申请支教活动,发挥艺术特长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接触社会、服务社会。还可以引导有设计特长的学生参与到生产设计、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重要环节,将所学专业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与实践齐发展。

(二)因材施教、双师指导、提供保障,拓宽第二课堂的广度与深度

1.因材施教,层层推进

双创教育的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例如,第一阶段针对低年级学生,重点在于培养和启发学生对双创的兴趣,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创业意识的深植,第二课堂的活动以游戏类、初级竞赛类为主;还可把双创教育的理念与入学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鼓励学生参加社团、学联等实践组织,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第二阶段以高年级学生为主,开展专业性较强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双创类竞赛和社会实践,结合第一课堂所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这一阶段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体验乐趣、参与其中、分享快乐的关键时期。第三个阶段是能力培养与体验成功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实现自我,促进就业”是理念,重点在于完善学生的整体心理品质,切实提升双创的实践体验,做好就业的充分准备。例如鼓励和推荐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各类比赛,进行就业形势和创业政策的解读,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专门化辅导与帮扶,使学生在毕业前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有清晰的认识和选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2.完善“双师”指导制度

教师是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重要组织者和引领者,也是第二课堂双创教育新模式的主要参与者。这里的双师指导主要指专业教师与行业教师的双师合作机制,专业教师负责教授学生双创的知识和技能,行业教师负责学生的双创实践,深植一线开展各种各样的双创活动。只有实现双师的共同指导,双创教育才能越走越远。

3.提供文化空间、师资孵化、双创机制的保障

首先,在校园内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营造文化空间,例如建立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中心或者定期举行相关图片、新闻的展览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我创业,我光荣”的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氛围。其次,搭建双创平台与机制,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搭建双创实践的长期平台,使教师能够深入平台孵化和培育优秀师资,打造校园互通、校企互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可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立评价、激励和奖惩机制,建立专项基金等全面促进双创教育的发展。最后,紧跟时代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共享创新创业资源也是搭建双创机制的重要保障。

三、结语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探索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既能满足当前艺术类专业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又能结合社会的需要,解决艺术类学生教育的供给结构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及教育服务模式,打破原有的单一的培养模式。第二课堂是凸显“理实相结合、内外共促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杨亚柳,武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再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4):63-64.

[2]刘树春.基于第二课堂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展开[J].江苏高教,2015,(3):119.

[3]方东玲,李鑫.地方高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3):110-114.

[4]李瑞,曹陽.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5).

[5]江彩霞.基于创业实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