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形势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培养模式探究

时间:2024-06-18

于丽娜 付永刚

【摘 要】我国教育体制正处于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转型时期,这就要求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勢必要与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实现同步的调整和升级,同时在进行人才培养活动时要清楚地认识到:人才的单方面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今新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培养人才必须要注重其多方面、全方位的发展。

本文立足于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对当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学生教育实际面临的困境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具有针对性分析和探究,以期能够为我国新形势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师范院校;应用型;美术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1-0179-02

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境

众所周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中的美术专业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育目标、教师队伍自身的技能以及课程设置上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未来发展面临困境。

(一)教育目标有别于实际需要

学校之所以存在最大的原因是社会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承担为今后社会的持续积极运转输送新鲜“血液”的责任,因此仅仅“形而上”的学习内容是不能够满足社会对学校期待的。而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美术专业来说,应当以培养应用型美术人才为基本方向。就目前很多本科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教学现状来看不难发现,教学方式方法较为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以美术绘画类为例,其画面内容不够丰富多样,视觉效果不够新颖灵活,作品形式依然沿袭老一套,材料的表现仅仅注重沿用传承,而忽视了突破创新。这些实际现实状况都是违背了当下要以培养具有创意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方向的主张,而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所教授的知识脱离了应用型人才自主创新开拓的实际应用能力人才培养模式,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和被社会接受的程度,也会很大程度上阻碍社会和企业对美术人才的吸收。

(二)教师队伍自身的技能脱离了美术技能培养框架

国家对教育普及的重视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高校的数量和质量,高校是否具有知名度直接取决于学校品牌形象的树立程度和办学层次,其中师资队伍学历的高低和师资的普及率又会对学校的品牌形象和办学层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很多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美术专业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通过提高自己学校的教师招聘门槛,在设置招聘要求时直接注明只要重点高校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者博士学历等高学历人才,来促进学校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据统计可以发现,当今美术类高学历人才的数量以美术理论类博士占主导,而就知识分类而言,理论类和实践类博士差异性较为明显,所以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在引进人才时应当注意平衡理论类人才和实践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否则就会出现师资难以匹配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情况。针对美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从师资上便注重理论类师资和实践类师资的平衡,决不能本末倒置只花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来促进理论类人才的引进,确保高校美术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和实际教育教学的目的挂钩。

(三)高校美术课程设置缺乏市场调研

大力培养美术应用型人才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美术人才与社会需要的对接,确保学校能够通过产教结合促进美术应用型人才对接企事业单位的输送。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美术人才培养并未将重点放在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上,而是单纯按照一贯以来的理想状态的社会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严重缺乏与时俱进的数据调查和市场研究,因此可以说当前的高校美术课程设置本身能够满足的社会需求量已经难以跟上社会的步伐。这是高校在美术课程设置时需要正视和改正的一点,所以学校在招生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充分的市场调研,并在由此得到该地方及周边市场美术人才需求指数,只有在明确这些相关联的参数之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够确定合理的招生人数以保证招生的数量和质量。否则极容易出现“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一旦招生数量过多,自然会导致社会和企业出现无法消化的严峻形势,同样的一旦招生数量过少又会出现学校培养的应用性美术人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现象,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是前面哪一种情况都会对美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

二、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该注重从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美术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一)结合社会需求制定美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人才教学与社会需求更好对接,高校在制定人才教学目标时应当将社会需求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随着社会美术领域的发展演变,老一套的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现实需求难以匹配和适应。一方面老一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依然逃不掉过于重视理论的学习和培养的现象,另一方面现今社会对美术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相当扎实的美术理论知识,还要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综合化动手的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有一定重合——都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只需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一定革新:在质量教学方面应当朝综合方向发展,可以根据事实情况适当调整理论学习和技术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比例和考核比例;在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方面要实现多项目、多种类技能的培养训练,要尽可能在掌握基本的美术理论和美术通识的基础上,实现对专业实践的学以致用;在综合性实践能力方面,创造更多直接动手和现行思考的实习训练性机会,这能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美术专业综合性实践能力的提升,努力尽可能多地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来满足日后的就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将企业项目引入到美术课堂

古往今来,通过学习他人现实实践性经验来转变方式和思维解决自己问题的事实数不胜数,因此在进行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革新时也不妨由此入手。而这种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并有现实意义经验的方式是十分值得借鉴的,所以为了让高校美术专业教育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的现状,可以由学校或政府牵线加强企业和学校二者之间的关联,通过以企业需求为向导的方法逐步实现企业项目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一般来说通过这种直接训练学生进行对口实际操作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现今发展良好的美术专业实际操作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将来更好地实现就业,确保学生在这个领域的学习实现“所需皆所学”的目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要针对目前企业的需求和课程及时做好沟通工作,将课程按简单浅显向复杂深入进行编排,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帮助其了解行业动态和美术专业就业方向需求的渠道。这种在课堂中引入企业项目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最有效的一点在于:要将教学任务和作业任务相结合,要通过实践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与别人的差距,并以此为基础按部就班促进学生美术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打造技能型教师团队

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美术应用型人才的就业质量,必须要重视符合美术应用人才发展目标教师团队的打造。美术专业教师的个人见解和眼界往往能够决定美术专业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虽然学生的高度取决于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但是学生思维和视野的广度大多却会受到直系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因此在革新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个过程中,在教师的招聘方面要扩大招聘范围——最好能同时涵盖高学历理论性人才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要重视师资是否具备较强的理论和实际经验结合能力,确保能够让学生在完成理论传承的同时融合实践;还要有意识地招聘不同美术教学领域的人才,让学生能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教学,通过实践经验积累增加学生今后就业的选择和机会。此外,还可以通过聘请校外有专业能力的教师来进行定期的美术指导,以及主动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课程实践,并通过由他们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助指导等方式,增强教师团队的总体实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如教育目标有别于实际需要、教师队伍自身的技能脱离了美术技能培养框架、高校美术课程设置缺乏市场调研。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该结合社会需求,制定美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将企业项目引入到美术课堂,打造技能型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1]党远鸿.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3,(05).

[2]杨春生,李军.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養的质量和特色[J].江苏高教, 2007,(05).

[3]任慧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浅谈[J].艺术科技,2019,(01).

[4]李明依.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J].当代艺术研究,2020,(10).

[5]李辰.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考[J].教育现代化, 2019,(7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