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杨淑鹏
【摘 要】我国古代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交流与辩论,其核心在于争取到更大的话语权,这也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章主要阐述的就是儒家话语权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影响。
【关键词】话语权;儒家文化;古代文学史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6-0210-02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话语权的争夺一直是文学史发展的主要脉络,文学名著编著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本学派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在掌握了话语权之后,该学派的主张才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也能容易被统治者接受,壮大自己的学派。从时间线上来看,儒家学派掌握话语权的时间非常久,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一、掌握話语权的重要意义
根据主体对象的不同,话语权的含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话语权的主体是各种学术流派,那么掌握话语权的核心就是控制舆论。在封建社会,学术话语权的争夺是非常激烈的,如果哪个学派掌握了学术话语权,那么就可以提升本学派在学术领域中的地位。古代封建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愿意与掌握了学术话语权的学派进行合作,有了统治阶级的支持,掌握了话语权的学派会对文学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使该学派的思想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主流。
二、话语权的基本概念阐述
从宏观上来说,话语权主要是指对舆论的控制权。其主要功能在于,对社会舆论的整体走向达到控制的效果。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在当代社会环境中,话语权更大程度掌握在媒体控制者的手中,通过对媒体的操控以及对经济实体的操控,达到控制话语权、良好运用话语权的目的。在我国古代,针对语言方面的研究集中在诗歌、文学作品以及修辞手法上。是一种从思想层面出发,达到对话语权进行研究和控制的目的。
三、拥有话语权的条件
要想拥有话语权,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实力是拥有话语权的基本条件。国家和社会的实力,是拥有话语权的一个基本条件。从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不同的社会和历史发展时期,其话语权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我国的国家发展历史上,话语权受到严重侵犯主要集中在鸦片战争时期,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滞后,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严重侵略。
第二,团队组织能力。团队组织能力是具备话语权并进一步稳定的重要条件。从本质上来说,话语权不能依靠个人的力量来掌握,而需要通过团队的力量,增大一个独立组织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掌控话语权。
第三,适当的平台。从功能发挥的角度来说,需要适当的载体作为平台。从先进性和适宜性的角度出发,积极利用先进的传播平台和载体,扩大话语权的影响范围。
四、儒家思想的特征分析
儒家学派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所创立的,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它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学派。针对儒家思想的研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要想研究儒家话语权,首先需要对儒家思想的特征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演变历史时期长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各诸侯国,宣传儒家学派的思想和学说,这意味着儒家思想从出现、被接受到最终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的。
(二)影响程度深
对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四书》《五经》是重要的儒家思想代表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比较典型的代表有纲常思想、忠孝思想等。这些思想通过经典著作,从青年学子这一群体入手,对我国人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且长期的影响。
五、对古代文学史的基础分析
针对我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主要依托于历史资料。针对史料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准备工作。
(一)史料的确认环节
史料的确认环节是针对史料内容本身的确认,主要工作在于,通过研究和检验,确认史料是否存在,并进一步分析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研究史料在古代文学史上是否具备实际应用价值。另外,从专业角度来讲,研究古代文学史,需要尊重客观事实,关注史料内容方面的逻辑性,不能从个人的主观意识出发,对其进行研究。因为有了主观意识的加入,史料本身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会受到影响,不能充分发挥史料在古代文学史研究方面的作用。
(二)史料层次的完善与分析
对史料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者对史料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情感层面出发,对其进行体验和感受,终提升史料内容的真实感,将史料研究工作提升到审美层面,这是真实还原历史史实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后,情感的具备,也是丰富史料内容的一个重要条件。完善后,能够降低整体古代文学史的研究难度。
(三)针对史料的应用价值进行辨别
价值判断的主要目的在于,更进一步确认史料在研究和分析中的实际价值,确保所搜集和整理的史料在实际应用中具备相应的价值。从实际评价的角度观察,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对于史料的评价和认知也会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也是体现史料的现实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不经过人们评判的史料,其本身的应用价值也会大幅度减低。
六、儒家话语权的演变过程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儒家学派掌握学术话语权的时间非常长,在先秦时期,话语权的争夺主要体现在不同学术派别之间的竞争,我们将这一时期总结为“百家争鸣”,由于该时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层面的力量对于学术话语权的影响比较小,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选择不同的学派,这一阶段的学术主流以儒家和法家为代表。到了汉武帝时期,统治者需要一套学术理论提升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而当时儒家学派也在积极寻求与统治阶级的合作。在儒学大家董仲舒向汉武帝进献“天人三策”之后,儒家学术与世俗王权之间形成了紧密结合,为了巩固儒家学派的地位[1],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策略,从这个时期开始,儒学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绝对主流。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儒家学派形成了不同的分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今文经学派与古文经学派两个主流派别,儒家的话语权争夺也演变为儒家内部不同流派之间的争夺。
七、古代文學史受儒家话语权影响的具体表现
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史过于庞大,这里以两个典型的文学案例来说明儒家学派在掌握了学术话语权之后对于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史记》与墨家学派
《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历史价值还是文学价值都非常高。而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其中对于墨家学派的描写非常少。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思想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被当时的人合称为显学,是曾经非常繁盛的一个学术派别,然而在《史记》中,针对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没有单独成传,仅仅是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提到了“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对儒学的介绍,司马迁在介绍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时候,打破了体例,将孔子划归到“世家”范围中,同时还编著了大量与孔子有关的列传。
想要分析这一奇怪的现象,我们就要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说起。司马迁有着很深的儒学背景,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家。他在编写《史记》的时候也是以儒学话语体系为指导思想。墨家思想中的“节葬”“非乐”等思想与儒家思想中“厚葬”“礼乐”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为了维持儒家学派的话语权,司马迁在编写《史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压缩有关墨家思想的内容,阻挠了墨家思想的传播。从文学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史记》中对于墨家思想的抑制客观上损坏了这部伟大著作的历史价值,是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遗憾,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儒家在学术界的话语霸权。
(二)《毛诗序》的历史地位
《毛诗序》是中国古代第一篇与诗学有关的专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毛诗序》系统性地阐述了大量文艺理论、诗歌的社会作用,以及如何与政治相结合的问题,搭建起儒家文论的基础结构,具有强大的话语权。从总体上来说,《毛诗序》是封建时期主流文艺纲领。然而到了近代,梁启超先生对于这部具有“纲领性”地位的著作进行了非常负面的评价,否定了《毛诗序》的文学价值,认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糟粕”。其原因主要在于《毛诗序》对于《诗经》的注解,其出发点是为了巩固儒家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因此对于《诗经》这样一部歌颂人类真挚情感的著作进行了政治化的解构,试图以学术研究为包装,向人们灌输一种“诗歌必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治思想[2]。将《诗经》中的诗句与治理社会的方式进行联系,这正是儒家话语权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佐证,正是在这种话语霸权的影响下,人们无法读懂《诗经》的原本含义,让《诗经》无法展现其真正的文学魅力。
八、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化与发展始终伴随着对于话语权的争夺,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如何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成为了创作文学作品或者新学术论点的主要目的之一。而长期掌握文学话语权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逐渐形成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华夏民族意识的同时,也遏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因此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儒家话语权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毓庆,郭万金.文学史与“中国意识”[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1):81-84.
[2]杨玲玲,佟淑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新思路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22-2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