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戴望舒《雨巷》的艺术特点

时间:2024-06-18

邹莹

【摘 要】《雨巷》是一篇優秀的现代诗歌,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叶圣陶先生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在诗歌中,作者以一种特有的象征性手法,以及运用了暗语、隐喻,传达出对当时社会的愤懑情绪,抒发了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

【关键词】戴望舒;《雨巷》;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I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8-0207-02

《雨巷》写作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戴望舒年仅22岁,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时代,当时,全国人民处在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肆意屠杀,戴望舒因为之前参加过进步活动,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杀,不得不暂居在松江的朋友家里,在孤独与寂寞中反复体会大革命失败后的痛苦滋味,曾经满怀理想,如今却不得不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心中充满了迷茫、痛苦,又掺杂着隐隐的希望。笔者将针对《雨巷》的艺术特点来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戴望舒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其一生,无论是感情经历,还是生活经历,都是非常丰富的。1932年,戴望舒任《现代》编辑,同年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在其诗歌中使用独具特色的象征手法。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象征派诗人所运用的手法是在朦胧的意向中掩藏强烈的情绪,其主张诗要写得像“面纱后面美丽的双眼”,其最终目的是传达出内心的最高真实。

在象征派诗人的影响下,戴望舒的作品分为早期、中期、晚期等三个时期。其早期的诗歌作品,专注于抒发个人的思想情感,受时代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浓浓的感伤气息,并且积极开发诗歌的暗示隐喻手法。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雨巷中行走、徘徊的我,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当时的社会、在大革命中失败的革命者,以及那朦胧中的点点希望。

在诗中,我们能够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在一条悠长悠长的、一眼望不到头的深巷里,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诗人,还有一个如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我们虽然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但是又明显知道这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景象,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即使细细品读,我们也难以看出诗歌具体指的是什么,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的朦胧诗意。

在那充满暴力的野蛮社会,那寂寞的、惆怅的心情,那种无力改变的现状,戴望舒既明白又朦胧地表达了出来。想象和象征存在这样的一种关系: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通过象征的手法来抒发作者的感情,使得这份感情又像是隐隐约约不确定的存在,使诗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更加含蓄。

朱自清先生曾经这样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

二、极其具有音乐美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由此可见,这首诗潜藏着音乐的力量。该诗从头到尾共有七节,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给人以美感,而该诗在最后一节中将第一节中的“逢着”改为“飘过”,除此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节奏完整、音韵和谐,读起来舒缓流畅,朗朗上口,极富音乐美,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而在每一节中又有长短句交织错落,参差不齐,押韵和谐,从头到尾没有换韵。该诗没有冗长的文字,全部都是短句,易于理解。而 “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韵脚反复出现,贯穿全诗始终。一个音节反复在脑海中回环往复,加深了印象,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像交织在一起的音符萦绕在读者心间,更像是一曲离歌,浓浓的伤感失望的情绪在心中四散开来。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戴望舒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向往。戴望舒深受其留学经历的影响,受法国浪漫主义的影响,追求美,表现美,这也是诗歌对音乐美的初步尝试。《雨巷》为世人所称赞,一是因为戴望舒对音乐美的不懈追求;二是戴望舒对诗歌所作出的贡献。

三、古典与现代相结合

戴望舒在创作《雨巷》时,借鉴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部分,为世人创造出一个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这明显是受到古代诗人、诗作的启发和熏陶。

自唐宋以来,以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高洁美丽的愁思郁结难以排解的诗作很多。例如,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陆龟蒙在其诗作《丁香》中写道:“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这首诗前两句借“丁香”生长在江边,远离尘俗,无人欣赏,暗寓自己隐居的生活;后两句借春风催放丁香绽放,成就一片春色来抒写自己渴望被赏识从而施展才华的心志。全诗以丁香为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绪。李璟在《摊破浣溪沙》中写道:“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的意思是: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丁香空结雨中愁”,其意境与《雨巷》何其相似,但两者存在相同之说吗?笔者认为不存在。在《雨巷》中,戴望舒既借鉴了古人的成果,又有自己独特的创造。

《雨巷》中所展示出来的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的形象,更多是诗人的想象。戴望舒曾经说过:“诗歌,不仅仅是真实生活情境的反映,也是基于现实生活,诗人所创造的一种想象。”在以丁香结比作愁心的基础上,戴望舒还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之上,借用暗喻、隐喻等艺术手法,创造出一个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撑着油纸伞,像梦一样飘过的女郎,她惆怅、彷徨。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同时也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希望。若没有这位姑娘,作者将独自徘徊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所以在诗歌的最后,作者表示,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四、结语

这首诗歌虚实结合,朦胧中又有点点光亮,作者似乎感到惆怅,蒙蒙细雨、悠长的巷子都让人感到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而在此时,出现了这样一个丁香姑娘,作者心中感到慰藉,可是她消失得那样快,让作者感觉她的出现似乎并不真实,最后仍只有作者一人独自徘徊在这雨巷。

总而言之,从多方面考虑,《雨巷》的确是现代诗歌的优秀代表。在创作中,作者运用独特的象征手法,遣词造句别有一番滋味。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音乐美。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既具有古典诗歌的婉转,又饱含了现代人的情感意象;既借鉴了中国古代传统的诗歌文化,又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的精华,使得中外文明完美结合。所以,戴望舒无疑是“吸收外来文化丰富本国文化,继承古典文化使之跟随时代的潮流更加现代化”的成功者,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由此我们可以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引进外来先进文化,为我国文化注入活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更加民族化。

参考文献:

[1]巩占龙.浅析戴望舒《雨巷》的艺术特点[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方芳.浅谈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成就[J].人文论坛,2003(01).

[3]朱俊.浅析戴望舒《雨巷》的艺术意蕴[D].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2005

[4]张芳彦.再谈《雨巷》的艺术魅力[D].湖北省咸宁师专,20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