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8
韩欣格 张辉
【摘 要】历经机械、电子和数字三个发展阶段后,现在已经诞生了新的传媒艺术——交互技术,广泛的多媒体应用使如今投影的载体与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受众参与到作品当中是使数字媒体艺术得到大范围传播的最佳方式,并且应该把重点放在作品与观赏者的双向互动上。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将以数字媒体艺术作为研究对象,水幕投影为例,强调互动性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水幕投影;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8-0212-01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的“架上艺术”不同,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具有多种不同展示方式的艺术,其诞生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过程中,更加强调观者的主动参与,数字媒體的介入延伸了人类的感官能力,影响着人类的思维和观念的变化。艺术创作者开始使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带给观众不同于以往的艺术体验。
二、互动性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影响
在数字媒体艺术中,互动性是其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它在当代艺术的展示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不容小觑。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其“互动性”,是身披高科技“外衣”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借助“互动”的特征传播信息的过程。“互动”是数字媒体艺术家的创作重心,利用现代的数码技术和互动技术发展成崭新的艺术形式。艺术使人获得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数字媒介在向着“人性化”的趋势发展,以让人获得全面完整的感知。互动性增加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趣味性,这是数字媒体能够跻身当代艺术的重要原因之一,艺术作品中融入互动性后,抛开了传统单调无趣的展示方式,转而通过不同展示媒介和科技手段,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一改之前传统而沉闷的方式,使观者在观看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兴奋及兴趣。
三、水幕投影
水幕投影顾名思义就是在水幕或水帘上投射影像,可是它不同于“水雾投影”,前者的载体是真正的水体,后者的载体是“雾气”。水幕投影的承载物体是一副透明的水帘,观众可以透过水幕看到后面的景象,并且水幕可以无限拉高。
“互动投影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强、商业前景好的艺术形式发展极为迅速,互动投影艺术在媒体性、趣味性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是促使它成功介入公共空间中。互动投影在公共空间中快速发展的初期,由于对其需要具有的公共属性认知不足,投影艺术作品往往既不规范也难有突破。”[1]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的法国、日本等城市,就已经有人尝试将水幕作为被投放的物体,但是受制于技术方式的不先进,并不能达到较高的投影水平,水幕所能展示的内容局限于静态画面,主要是表现一种超大范围的、立体的、酷炫的光影效果。随着投影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水幕投影已经实现声、光、电、水的统一,可以用来投放电影、动画等艺术作品,产生动态效果。
四、从大型装置艺术“近月点”中分析水幕投影的互动性
Life Geek——第二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比赛作品展中的“互动水幕投影”秀,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比寻常水幕投影更加高技能、高配置的作品。当夜幕降临时,影像在水面上徐徐升起,人群迅速被令人惊艳的星云效果所吸引,观众们甚至可以加入表演来控制互动装置,这个装置由国外设计师赛及·博斯坦科设计,并将其起名为“近月点”(Periscopista),寓意是“向人类好奇心本能的致敬”。
互动性是该作品的一大亮点,这个带有迷幻星云效果的水幕中间有一个像眼睛一样的巨型装置,设计师将传感器藏于周围环境之中。同时,视频的输入由音频和视频传感器在现场直播完成,这样参与者就可以在特定的位置上与装置进行互动,合作创造出绚丽的视觉效果。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装置除了可以通过参与者的动作进行操作,还可以通过声音产生动势变化——参与者在装置上的“喇叭”前呐喊,水幕也会随着声音而改变。这一互动水幕投影装置使用各种技术手段,结合数字化影像的呈现方式,打破原有的审美规律,产生不同的感知体验。它破除以看为主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充满创意地加入动态影像、声光效果、互动装置,营造出包围式的空间场域情境,给予了观众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五、结论
当今的我们已经身不由己地处于一个由各种高科技环绕的媒介社会中,如果离开了媒介构成的社会环境,就意味着被社会和时代所疏离或者抛弃,艺术作为社会文化构成的一部分,无论是艺术创造者还是艺术观赏者,必然无法脱离这一状况。
目前,发展迅速的数字化正在逐渐缩短艺术品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之一的水幕投影,互动性已经成为艺术家创作作品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使艺术传达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在作品展示过程中可以即时转换。互动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数字媒体艺术上,任何形式的艺术只要可以和观众保持良性沟通,形成稳定的受众基础后,都会走得更长远。
参考文献:
[1]曲虹叡.互动投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以“文化之光泽工作坊”为例[D].江苏:江南大学,20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