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打击乐与戏曲表演相映生辉的审美特征

时间:2024-06-18

叶晨光

(武汉晴川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4)

戏曲是以虚拟为主要表现形式、“四功五法”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是我国特有的、独具风格的戏剧形式。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文场、武场,文场指管弦乐,武场指打击乐。

打击乐是构成戏曲音乐总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具特色的旋律、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段,通过音响的制造与表演相配合,使审美主体(观众)利用听觉感受,把声音体态形象化。欧阳予倩先生说过:“中国戏曲是以锣鼓起家的。”戏曲锣鼓音乐是伴随戏曲表演而产生的,它离开了表演就会变得抽象乏味;戏曲表演如果没有锣鼓音乐的配合也会显得软弱无力,甚至根本无法去表现。

运用打击乐是戏曲艺术独有的形式。戏曲“四功五法”的程式规范都与打击乐紧密相连,锣鼓在剧中起着贯穿、连接、强调的作用,它与戏曲表演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一、体现舞台节奏

舞台节奏的内在依据和动力是人物的思想情感,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则是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空间的大小高低。舞台节奏往往通过演员表演速度的快慢变化、表演幅度的大小变化、动作力度的强弱变化和人物情绪的张弛变化等加以体现,是生活中自然节奏的夸张和提炼。

戏曲以虚拟为主,虚实相生的表演风格离不开锣鼓的配合,舞台场面的千变万化、人物情节的千差万别、舞台调度的瞬息万变、舞台空间的频繁更替等,这些都体现出戏曲舞台节奏的多变性特征。

舞台节奏有多种,比如:奔腾、激越的舞台节奏;缓慢、深沉的舞台节奏;紧凑、强烈、扣人心弦的舞台节奏;从容不迫的舞台节奏等。

下面以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柯湘的首次出场为例:大幕拉开,打击乐演奏激越的【急急风】锣鼓,为柯湘的出场造足气氛,在主题音乐的旋律中,柯湘在【四击头】中从容自若地上场亮相,紧接着【撕钹】,一个威武的革命者形象,展现在舞台正中的高台上。回龙腔后,打击乐合着国际歌的节拍奏【撕钹】,有力地配合了柯湘怒视敌人等舞蹈动作。在其后的唱腔中,音乐协同【串子】锣鼓以及【串子】的变奏,使柯湘逼视团丁、“圆场”、单双腿“搓步”,以及蹲身、起身、转身、提链等舞蹈动作更加威武挺拔,气势逼人,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奔腾激越的舞台节奏。

戏曲舞台上,剧情的发展、人物的表演、情绪的变化等,每时每刻都体现着舞台节奏,同时由于上述变化,舞台节奏也要随之变化。锣鼓要反应这些细微之处的节奏和变化,指挥者必须善于分析一出戏,分析一场戏舞台节奏运动的层次,发挥锣鼓体现舞台节奏的“点睛之妙”。

二、烘托人物情感

戏曲表演是演员依据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为逻辑以及规定情境,应用“四功五法”的表演程式,去表达人物复杂感情的艺术形式。

戏曲舞台上人物感情的艺术表现方法有多种,有吟诵、念白,有歌唱、身段,有对唱、对白,有背唱、背白;可以载歌载舞,也可以只歌不舞,只舞不歌,还可以时歌时舞;能使场面热闹非凡,也可以使其静若无人;不排斥大段的唱、白,也不排斥内心的独白和潜台词,等等。

一般认为,戏曲锣鼓音乐主要是强调节奏。这种认识不错,但也不尽然。阿甲同志认为:“生活里人的内心情感的节奏,都是从他在行动中对人对事的态度里产生的,人对事物的态度变了,节奏也就变了。因此,节奏总是和人物感情的变化分不开。”

节奏与感情是彼此照应的两个方面,感情是节奏的内在依据,节奏是感情变化的外部体现。演员通过唱腔、念白、身段、舞蹈等手段表达角色的感情,戏曲锣鼓音乐则从节奏入手,贯串表演手段,连接声音和体态,以速度、力度、音量、音调等变化去适应人物内部情感的表达,从而使动与静、快与慢、抑与扬、强与弱、长与短等诸多强烈的对比,以及时间、空间、力度、心理、情感、气氛等因素体现得更加融合、更加鲜明。

由此可见,锣鼓音乐不单纯是对节奏的强调,它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表达感情的能力;舞台节奏不是一般形式上的处理,而是一定思想内容的表现。

(一)表达感情

戏曲舞台上,人物感情的表达有外在和内在两种形式:外在,指外部形体动作;内在,指内心感情变化。内心感情是创造外部形体动作的依据;外部形体动作又是内心感情的表现,它使角色的心理视像形象化。

戏曲舞台上,演员外在的形体动作和角色内在的感情变化通常是统一的。但是,也会出现动作和感情不相同的状况,即内心感情非常激动而形体动作的节奏则相反。

(二)交流感情

艺术舞台上人物的感情交流,是指“情感的交接传递,它起着适应感情和促进感情变化的作用。”人物感情的交流分角色的自我交流、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流和角色与观众的交流等。

舞台上,常常用道白、眼神、旁唱、独唱、哑剧动作、内心独白或潜台词等作为交流感情的手段。锣鼓音乐的作用在于把各类人物的感情特别是内在感情勾画出来,把关键内容、重大情节和微妙关系加以夸张和强化,使观众一目了然,加深印象。

双关语是用于表达感情的一种语言方式,既是与同台角色之间的感情交流,又是角色与观众的交流,它需要通过锣鼓音乐的强调,加重道白的语气和分量,提醒观众明白话中之内涵。

至于以哑剧形式进行各种人物感情交流时,戏曲锣鼓音乐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了,它主要是依靠锣鼓对动作力度的强调,同时,统一了表演节奏,如《三岔口》“夜斗”一折。

(三)变化感情

舞台上,人物的感情变化,是指某个人物的出现所带来的感情变化,也有同一个人物因重大事件导致前后感情发生变化。

感情突变时,【单锤】、【叫头】等用得较多,它可以表现由喜变悲或由悲变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变化,强调角色和观众始料未及的突发性事件,起“惊叹”作用。

由此可见,戏曲锣鼓音乐与演员富于情感的表演密不可分。

三、渲染舞台气氛和制造舞台音响效果

舞台气氛是指某种特殊情绪的制造和渲染,是舞台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夸张又不完全是夸张,往往作为剧情的铺垫,着意揭示戏的主题,刻画人物性格。舞台气氛随着剧情发展不时转换,有的欢快热烈,有的哀伤悲愤,有的庄严肃穆,有的沉寂籁静……戏曲中各种舞台气氛的塑造,打击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长坂坡》中,几员大将、几个回合,就能显示浑身是胆的赵云所进行的殊死搏斗;《失街亭》中,两堂龙套、四个下手,就能表现马谡、王平和魏国大将张郃进行了一场惊险的战役。没有打击乐,那战斗气氛是表现不出来的。武戏如此,文戏也一样,无论是载歌载舞的《打花鼓》、《小放牛》,还是有声有色的《四进士》、《宇宙锋》,宋世杰三上公堂,赵艳容一怒装疯,没有打击乐人物形象定会相形见绌。

还比如,《穆桂英大破洪州》的三通战鼓,未见穆桂英其人先闻其声。在紧张激越的【急急风】中众兵士上场,穆桂英再内唱“导板”,锣鼓和唱腔渲染了她震撼天地的声威,接着在加奏堂鼓的【急急风】中,大将们蜂拥而出,马童合着激越高亢、不断变化的锣鼓点,奔腾跳跃地翻筋斗,然后在高低有声的【四击头】中,雄姿英发的穆桂英才跃马挥鞭地上场。她跃马翻身,挥鞭亮相,给人以豪情横溢、神采飞扬、顶天立地之感。一个重要人物的出场,凭着先声夺人的锣鼓渲染,使舞台气氛热烈雄浑。

另外,舞台音响效果离不开打击乐,需要打击乐去制造、去渲染。比如《碰碑》的朔风、《秋江》的激流,孙玉姣的开门、关门等,都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四、结语

戏曲打击乐就像人体中的经络一样,串通了四肢百骸,使戏曲活跃起来,有筋有节,赋予了戏曲艺术生命和色彩,有如金声玉振之妙。打击乐和戏曲表演就像“风借火之势,火借风之威”,两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