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美声唱法与中国戏曲唱法的诞生及对比

时间:2024-06-18

许振森

(广西艺术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一、美声唱法诞生背景

刚刚经历过黑暗的中世纪统治的欧洲,迎来了文艺复兴,16 世纪末,在意大利的弗洛伦萨,在巴尔迪伯爵的府邸里,先驱者们大胆地对音乐进行探索,重新对古希腊戏剧进行研究,努力将音乐与戏剧相结合,根据对古希腊戏剧的研究,在公元1597 年,佩里与里努奇尼写出了历史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妮》。

歌剧通常在音乐厅、歌剧厅上演,在那个没有扩声设备的年代,音量成了主要问题,为了适应歌剧表演,美声唱法应运而生。美声唱法可以说是歌剧的附属品,但经过长期的发展,其不再只属于歌剧。相比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而言,美声演唱通常在音乐厅这种空间较大的场所,因此演唱时需要打开口腔,保持腔体共鸣,保证声音能传得更远。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以及充满希望的文艺复兴时期,美声唱法充满着对希望和对生活的歌颂,表达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生活琐事、历史故事等。

美声唱法既可以说是歌剧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产物,象征着人们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牢笼,破除了中世纪教会的种种枷锁。美声唱法是人类音乐历史发展的巨大财富,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一种唱法,发展至今,仍生生不息,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各类美声唱法的歌唱家层出不穷,美声唱法的教育家悉心钻研,才有了如今的成果。可以说美声唱法是学习其他所有唱法的基础,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二、戏曲唱法诞生背景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歌舞。每当丰收的季节,氏族聚居的人们通常都围绕着火堆起舞,表示庆祝。许多古老的村落至今还保持着这些歌舞传统。中国戏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秦是戏曲的萌芽时期,《楚辞》中描绘了人们在祭祀神的仪式中的歌舞,这些都是中国戏曲的雏形。戏曲又经历了汉朝的漫长积累,到了唐代,戏曲开始飞跃式发展,逐渐成形。宋代出现了“杂剧”,金代出现了“院本”以及讲唱形式的“诸宫调”,这些都为元代的元杂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代的元杂剧就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杂剧是戏剧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到了明清时期,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国戏曲百花苑,其他著名的戏曲剧种有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汉剧、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等,种类繁多。中国戏剧的题材,有的取材于日常生活,有的取材于历史典故以及历史传说,更多是取材于文学作品。中国戏曲是中国五千年漫长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劳动人民生活的结晶。

三、美声唱法与戏曲唱法的对比

瓦格纳说歌剧就是“用音乐展开的戏剧”,我国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则将中国戏曲定义为“用歌舞演故事”。在西方人眼里,中国戏曲是中国人的歌剧,例如京剧被西方人称为“北京歌剧”。也有些人直接将中国戏曲称为中国古典歌剧。

(一)咬字

由于中国戏曲没有具体的发源地,只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迄今为止有300 多个剧种,它们拥有各自的个性和特色。大多数的戏曲都用地方方言演唱,例如湖南花鼓戏、豫剧、粤剧等。这点与美声唱法有着很大的区别,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根据意大利语,基本上所有的词都可以分为a、e、i、o、u 五个母音,所以在演唱时需要讲词归韵。中国戏曲的咬字就更复杂了,中文有着诸多声母以及韵母,汉语由这些声母和韵母组成,形成了复杂的字头和字尾,导致了极其复杂的汉语咬字。相比意大利语的咬字发声,中国戏曲的咬字更加需要下功夫去研究,也许美声演唱者只需要练习a、e、i、o、u 这五个母音,而中国戏曲演唱者需要练习更多的母音,如果是用方言演唱,那需要练习的内容就更多了,当然这两种唱法都需要大量的学习与研究才能熟练掌握。

(二)呼吸

呼吸对于歌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是歌唱的源泉和生命,从刚开始学习美声唱法或者戏曲唱法时,老师就会强调呼吸的重要性,几乎每节课都会重新讲一遍呼吸问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呼吸方式才能唱好歌。二者都强调丹田的运用,在吸气时将气吸入丹田,同时强调喉头的稳定,然后再进行演唱。两种唱法都强调身体的放松,在放松身体的前提下呼吸,切忌紧、挤,这会极大缩短演唱者的演唱寿命。戏曲为了塑造形象,会要求演唱者提气,显得人物非常威武,但是有些戏曲演唱者在演唱时依旧提着气,这就大大缩短了其嗓音寿命。不管角色需要什么样的声音,都应该遵循正常的发声规律,在这一条件下再去发声、塑造人物形象,这是对演员最基本的要求。

(三)共鸣

两种唱法都很强调共鸣,演唱时都不需要借助麦克风,强调用共鸣来加大自己的音量,使得声音具有穿透力。美声共鸣可以大体分为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和口腔共鸣,戏曲则讲究膛音。演唱过程中让声音进入到共鸣腔体中,让声音位置统一,没有明显换声痕迹,极大提高了声音的质量。共鸣使得声音充满了色彩,饱含激情。

(四)受众群体

在服务对象方面二者有着很大的不同,因其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中国传统戏曲服务于平民大众,是劳动人民的娱乐方式,而美声唱法的歌剧艺术则是流行于贵族之间。

(五)训练方式

关于两种唱法的训练也有很大的不同。美声演唱要求在变声期以后才可以进行系统学习,这能让演唱者在以后的演唱中更好地保护嗓子。而戏曲演唱则更多强调从儿童时代就开始训练,也就是所谓的“童子功”,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过早开始学习戏曲,能够为演员日后的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更容易伤害嗓子,儿童还没有经历变声期,嗓子非常脆弱,再加上戏曲演唱中的一些不科学发声,会导致成年之后嗓音变差,无法正常发声,这点需要向美声唱法学习,应该在儿童时期着重培养其表演方面的天赋,以及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四、结语

自从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其与中国戏曲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民族歌剧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如今,美声唱法早已经走出意大利,被全世界人民所熟知、所学习,中国民族歌剧也在各大剧院上演得如火如荼,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戏曲就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了,甚至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戏曲演唱虽然有着比美声演唱还要长的历史,但是毕竟是民间艺术,有着诸多不科学性,例如许多唱段会加速嗓音疲劳,或者是违背嗓音结构等,因此需要向美声唱法学习。也希望,中国戏曲唱法在向美声唱法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丢掉自己的本色,让更多人了解这一艺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